APP下载

浅析新疆曲子如何焕发生机

2020-08-25努尔开力迪·吾哈甫

各界·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机历史

努尔开力迪·吾哈甫

摘要:论文对新疆曲子的概述、特点和现实情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

关键词:新疆曲子;历史;生机

新疆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汉族、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47个民族繁衍生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碰撞、积淀中融合发展,构成了既具备民族传统文化,又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体系。

一、新疆曲子概述

(一)基本概念

新疆曲子是在本土汉、回、锡伯族民间小曲、小调的基础上,广泛吸取了陕西曲子、兰州鼓子、青海平弦及西北地区的民歌俗曲,融合了新疆多民族音乐艺术元素,逐渐形成的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由汉、回、锡伯等民族群众共创共演的地方戏剧种。

(二)流传地域

新疆曲子主要流传区域为乌鲁木齐、木垒、奇台、吉木萨尔、阜康、昌吉、呼图壁、玛纳斯、沙湾、乌苏、霍城、察布查尔、伊宁市以及新疆南部的焉耆等地,包括一些兵团农场。二十世纪上半叶也曾在南疆库尔勒等地流传。

(三)文化地位

新疆曲子戏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剧种,它和同样作为移民文化艺术形式几乎与西北曲子戏同步传入新疆的迷胡、秦腔、花鼓戏、豫剧、越剧、河北梆子、京剧等艺术品种有本质的不同。它常常被当作是“老新疆人”的标识,社会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常常以“会不会唱新疆曲子戏”作为区分“新”“老”新疆人的判断依据。

(四)历史发展

新疆曲子经历了各地小曲的传入、整合、确立三个重要时期。有关学者曾撰文指出:新疆曲子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清代乾嘉时期西北小曲的传入。道光时期以“太平歌”代称西北小曲,促进了新疆曲子的整合。自治区成立初期,政府文化政策驰松,为新疆曲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大力繁荣传统艺术的背景下,新疆曲子焕发出蓬勃生机。

二、新疆曲子的特点

追溯新疆曲子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新疆曲子能够博得新疆各族人民的喜爱,得益于从内容到形式,均能够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新疆曲子形成之初,多数表演以坐唱为主,常以一人弹唱、二人对唱、多人轮唱的形式出现,在其叙述性方面,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和爱情故事为内容,用词讲究、内容华丽。

无论何种类型的新疆曲子,均讲究与新疆文化进行密切的交流、交融,讲究俗语和方言的运用,曲风明快、伴奏简单,易懂易学。如著名曲目《李彦贵卖水》中唱到:“正月里(呀)采花(呀),无(啊)花采。二月里(呀)采花(呀),花(啊)未开。三月里(呀)桃杏花,红(啊)似火。要采那(呀)刺玫花,四月(里)来。(姑娘呀)……”。因为用了方言、土语,曲子显得极具乡土气息,且生动、风趣、幽默。在老新疆人的婚丧嫁娶、集市闹日,欢庆助兴等民俗活动中,表演新疆曲子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三、新疆曲子的现实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自治区都对新疆曲子的发展给予了重视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昌吉州新疆曲子剧团的成立,演出伴奏乐器由过去的“三大件”逐步扩充到建制较全的民族管弦乐队,音乐唱腔、表演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传统曲牌有了新发展,新疆曲子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现在,昌吉州新疆曲子剧团每年演出场次达到300余场,创作的新疆曲子现代戏多次在国家、自治区各类专业大赛中获奖。不仅借助文化部“春雨工程”、戏曲人才培养“千人计划”不断扩大后备人才培养范围,还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开设新疆小曲子校本课程。

2012年,由新疆文化厅、昌吉州人民政府主办,呼图壁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文化节”,活动内容总体概括为“一曲、三篇、四季、十项活动”。“一曲”即以新疆曲子文化引领呼图壁县全年各类文化活动;“三篇”即传承篇、创新篇、发展篇,以新疆曲子带动其他乡村艺术从民间走向舞台。“四季”即新疆曲子创作季、演出季、文化旅游季、成果展示季。“十项活动”包含呼图壁县新建曲子人才集中培训、传统剧目创新改编和排演及民间艺术创作作品征集大赛等。从2012年至今,呼图壁大力推进曲子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结合“文化旅游兴县行动计划”,将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曲子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开展了“听曲子、赏花灯、游美景、品美食”“观丹霞丽景、论新疆曲子”等一系列主题旅游活动。

四、新疆曲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生活内容的改变,产生于农耕社会的曲子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不能适应现实生活,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程式与规范,已经无法概括新的社会生活内容。传统表演中的表演程式,与现实有较大的距离。

原有的行当与人物角色,也已经不能概括丰富多样的任务类型。传统的忠孝观、道德观、节烈观等思想观念,与今天由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的价值观、道德观、婚姻观等观念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使得新疆曲子很难表现现实生活。

由于教育方向的变迁,使得许多人在观赏趣味上产生隔阂。再就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新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新疆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地位,观众流失,特别是青年观众更多地喜欢流行的、时尚的艺术形式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新疆曲子危机的原因。面对这种局面,新疆曲子界举起了“振兴”的旗帜,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并展开了理论讨论。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电视的普及和各类歌舞晚会的出现,广场艺术渐渐被斗室文化所取代,这种观演形式带给新疆曲子带来极大的冲击,文化地位被边缘化。另外,还有戏曲的现代化与都市化以及民间化发展道路;戏曲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戏曲的体制改革等等问题。

总之,新疆曲子目前遇到的困境,是转型期所必然出现的问题,危机与希望同在。虽然新疆曲子目前对社会发生的剧烈变化不能适应,但是作为文化精粹的戏曲不会被历史淘汰。因为,戏曲有自身发展调节的内在规律,戏曲的命运是由客观环境和主观努力来决定的。新疆曲子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指导,政策为文艺的发展指出了方向。要综合治理,要靠体制化运作和市场化运作的合力推动,要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提高市场化运作的水平,才能使新疆曲子重新焕发生机。

五、新疆曲子如何焕发生机

戏曲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是艺术家通过自身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思考,在娱乐世人、展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引发人们对社会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欣赏趣味也随之而改变着。作新疆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曲子只有创新,才有出路。

在剧目的创作和生产上要放开思路、大胆尝试,既要排练传统戏,又不能忽略现代戏。尽管有传统戏的内容离我们现代生活很远,而观众仍然百看不厭。传统戏也好,现代戏也罢,在基层还是很受观众的喜爱。从时代的环境和观众的审美需求来说,戏曲如果不能结合现代生活去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它就会失去现代生命力,而被观众所抛弃。

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力,也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价值。对于新疆曲子而言,在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文化趋同化的今天,只有保持和发扬艺术个性,才能在戏曲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另外,一个剧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养育她的文化土壤,更离不开创造这片土壤的广大人民群众。新疆曲子的生存和发展不能离开广大人民群众,只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欣赏习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中国的文艺向来讲究寓教于乐,戏曲更是如此。党和政府一直在强调“弘扬主旋律”,提倡戏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疆曲子只有不断加强弘扬传统文化、注重以文化人、注重教化的天然属性,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大力挖掘发展本土文化的进程中,传统的戏曲舞台演出仍然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戏曲文化的传播仍然有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优势,我们在传播、弘扬新疆曲子文化的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各级政府部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到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人。

【参考文献】

[1]尼加提·吐尔逊,王洪喜.浅谈新疆曲子剧的现状及建议[J].新疆艺术,2019(04).

[2]何玉人.近年来中国戏曲理论研究概述[J].艺苑,2007(11).

猜你喜欢

生机历史
越夜越精彩
生机暗涌
最IN绿
新历史
植物印花回归为春色增添一份生机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