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为何易发生骨折

2020-08-25李兵

幸福家庭 2020年10期
关键词:骨量心脑血管骨质疏松症

李兵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质脆弱,在跌倒或撞击等情况下,极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股骨头部位发生骨折,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老年人机体代谢较慢,骨折一旦发生就很难愈合。那么,老年人易发生骨折的原因有哪些呢?只是因为年纪大吗?其实,年龄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老年人易骨折的原因很多,本文将为大家一一介绍。

老年人易骨折的原因

(一)骨质疏松症

1.骨质疏松症导致骨折的发生机制。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代谢水平下降,老年人身体机能发生退化。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头因钙质流失和骨量减少,导致骨中骨小梁逐渐萎缩,骨质变薄,最终使骨内部结构不如之前紧密,骨质脆性增加,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断裂。因此,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老年人骨折又被称为“脆性骨折”。

2.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原因。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很多,钙质流失、激素作用以及饮食不当等均可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1)激素作用。激素作用主要是针对绝经后的女性而言。雌激素可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使骨吸收的过程受阻,在保证骨量的同時还能增加骨密度。而绝经后女性卵巢的萎缩可导致多种功能下降,尤其是影响雌激素的分泌。雌激素分泌量的减少可使骨量丢失加速。调查显示,绝经后女性丢失骨量十分严重,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基于这一点,老年女性较同龄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2)缺钙。老年人较少参与体力活动,有的人因身体原因长期卧床休养,这就会导致老年人食欲减退,营养物质摄入减少。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老人机体吸收的钙量减少,加重了骨质变薄、变脆的状况。

(二)肌肉萎缩

除了骨质疏松,引起老年人骨折的原因还有肌肉萎缩。老年人肌肉萎缩,运动协调能力差,肌力也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退。在运动时,肌肉与骨骼之间作用力不平衡,极易引起骨折。

(三)其他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是常见的老年病也是老年人骨折的诱发因素。糖尿病可引发白内障,影响老人视力;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可使老人失去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灵活性下降,机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不足,大脑的反应能力也相应变差。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若是突然跌倒,或碰到坚硬的物体等,均容易发生骨折。

护理的要点与预防的措施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引起老年人骨折的因素涵盖多个方面,而骨折给老人也带来很多不良影响。比如,骨折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休养时需要长期卧床,需要他人照顾,部分老人会因此产生抑郁、厌世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睡眠和后期恢复。因此,医护人员及家属在护理时,应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及早开导,帮助调整患者情绪。

骨折对老人的影响极大,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应做好预防,避免老年人发生骨折。比如,可以将家中铺好垫子,用软布包裹家具突出的边角等措施保护老人,为老人配好拐杖等辅助设备。有部分老年人不注重饮食健康,喜好抽烟、喝酒,不根据自身状况加以节制,护理人员应多加劝导,为老人调整饮食,并注意多补充钙质。

此外,还应鼓励老年人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保持血糖、血压平稳,以免疾病突发导致更严重症状。当然,家人应多陪伴老人,这对老人保持心情愉快和积极参与治疗有很大帮助。

(作者单位: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骨量心脑血管骨质疏松症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