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2020-08-25钱和生朱翠霞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钱和生 朱翠霞

[摘要]文章通过对戴智敏、沈兆钧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14期发表的《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文进行商榷、探讨,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中职语文教师应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完成中职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任务,语文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生活、专业、岗位不存在跨界融合。文章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以语文学科知识为载体和以语文学科活动为途径,通过学习领域、教学内容、学习情境创设材料的跨界融合,来培育、发展、提升中职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职学生;语文学科教学;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钱和生(1962- ),男,江苏泰兴人,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正高级讲师。(江苏 泰兴  225400)朱翠霞(1979- ),女,江苏泰州人,泰州市博日电脑技术学校,讲师。(江苏  泰州  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与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D20160320,项目主持人:钱和生)和2018年度第四批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YB118,项目主持人:朱翠霞、钱和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5-0103-05

戴智敏、沈兆钧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14期发表的《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下简称“戴文”)提出通过课程跨学科开发、学生跨学科培育、教师跨学科培养和教学跨学科评价,培养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戴文提出的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指导性,但文中涉及的一些观点,笔者认为还值得进一步商榷与探讨。

一、正确认识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是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

戴文提到,因为中职语文课程“与专业学科、生产生活和學生职业发展有密切联系”,所以“仅靠语文学科的单独教学很难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职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中职语文学科教学必须完成的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任务,这任务必须由语文学科教学自身来完成。通俗地讲,培育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天经地义是中职语文学科教学应“种”的也是必须“种”好的“责任田”。戴文提出,中职“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与专业学科、生产生活和学生职业发展有密切联系,仅靠语文学科的单独教学很难培育语文核心素养”。中职语文课程“与专业学科、生产生活和学生职业发展有密切联系”,仅仅是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特殊性的背景,并不是“仅靠语文学科的单独教学很难培育语文核心素养”观点产生的前提条件,在逻辑上不产生因果关联。戴文中因为中职语文课程“与专业学科、生产生活和学生职业发展有密切联系”,而生成“仅靠语文学科的单独教学很难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观点,有些模糊语文学科教学应承担起的责任,也是借此在为自己提出的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要“跨学科培育”观点寻找“依据”。戴文虽然引用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即让学科教学“回家”》的话语作为论据,但没有真正理解崔允漷教授所讲的“回家”深意。我们理解认为,崔允漷教授所讲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即让学科教学‘回家”,就是让学科教学回归到学科的本位。由此可以说,指向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就是要让中职语文学科教学“回归”到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的本位,即“教”语文学科知识,“开展”语文学科活动。因为语文学科知识与语文学科活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两翼。

(二)中职语文教师应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完成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任务

戴文提出,因为中职语文课程“与专业学科、生产生活和学生职业发展有密切联系”,所以要“将中职语文教学与其他各专业课教学相融合”。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专业教学分别有自身特定的学科(专业)教学原理存在,也有各自需要完成的对应学科(专业)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任务要求。同时,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中职语文学科教学具有为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基础的功能。戴文中提出“‘语文嵌入专业教学,即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其专业技能为语文教学助力,如在美术专业中学‘雷雨……让学生画周朴园的音量分贝变化图和温情指数变化图,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塑造‘言为心声的特点;在课后拓展环节,设计了画周冲素描的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社会性特点”。如果学生不通过对周朴园相关语言及说话语调变化的品析,就不能“画周朴园的音量分贝变化图和温情指数变化图”。同样,如果学生不阅读《雷雨》,不了解《雷雨》产生的时代背景,就不能画出具有所谓“社会性特点”的“周冲素描”。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语言理解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审美判断能力的语文素养,通过对《雷雨》的认读、理解、欣赏、评价等个体自我的阅读行为,在把握周朴园语言的音量分贝变化与其温情指数变化间的关系和周冲这一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社会性特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画出体现周朴园“言为心声”的“音量分贝变化图和温情指数变化图”,画出体现“社会性特点”的“周冲素描”。学生画出的体现周朴园“言为心声”的“音量分贝变化图和温情指数变化图”和体现“社会性特点”的“周冲素描”,是学生通过专业技能来表现自己已具有的语文素养对周家父子形象认知的“表现物”。因此,不难判断,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充当的是在“专业领域”情境中“用语文”的“工具”。至于戴文中的“跨学科创意表达”(戴文中列举的“开发‘如果建筑会说话——建筑模型作品解说词设计创意表达课”),则是在为学生创设“用语文”的职场情境。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想通过专业教师、专业教学来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不切实际的,关键还是要依靠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自身。

(三)语文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生活、专业、岗位不存在跨界融合

戴文提出,因为中职语文课程“与专业学科、生产生活和学生职业发展有密切联系”,所以要“将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与学生生活、专业、岗位进行跨界融合”。界,界限;跨界,超越界限。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素养”定义为:“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①生活,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或解释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专业,“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里,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②;岗位,职位。根据素养、生活、专业、岗位四个词语的含义解释,我们从逻辑学的角度看,无论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上,都无法将“语文核心素养”这一属于心理学范畴的专业化概念词汇,与“生活”“专业”“岗位”归于同一范畴之内,其间更难寻找给它们进行划“界”的同一逻辑标准。既然“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与学生“生活”“专业”“岗位”不存在同一范畴内的“界”,那又何谈“跨界”?同理,“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与学生“生活”“专业”“岗位”谈何“融合”?

二、对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思考

(一)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载体和途径

中职语文教学领域研究大家倪文锦教授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所逐步形成的语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③,即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必须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语文学科知识是形成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有效的听说读写言语实践活动,是培育与发展、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由此可以界定:中职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应该学“语文学科知识”,且应该依赖于自身的听说读写言语实践活动来学。

1.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载体——“语文学科知识”。基于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应该教什么样的语文学科知识?简单地说,应该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角度,选择、组织、设计语文学科中最本质、最能促进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提升的知识。这些知识应该超越语文学科简单的具体知识、表层的符号形式和庞杂的知识点本身,是理解和把握语文学科具体知识背后的语文方法、语文思想与语文价值的知识,是理解和把握符号形式背后的逻辑根据、思想方法与价值意义的知识,是理解和把握同类知识的组织结构和属性特征的知识,更应该是具有语文学科认知功能、生活导向功能、情感激发和审美涵养功能、思维和智慧启迪功能的知识。虽然语文学科知识是中职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对象和材料,是促进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基础和载体。但是,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实施过程中,脱离中职学生语文“学情”,选择、组织、设计超越中职学生认知能力范围的语文学科知识,是不利于甚至会阻碍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提升的。但是,也应该注意到,一味地迎合中职学生语文“学情”,而选择简单、肤浅的知识,是不能刺激中职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引发中职学生思维达到一定深度的,其结果则更不利于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提升。

2.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组织“语文活动”。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由语文活动组成。“语文的活动,就应该是以语言为核心的活动,听说读写应该是基本形式。”④从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内涵的相互关系上讲,學生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素养的发展与提升,都建立在“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之上,并在其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由此,基于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是组织听说读写的言语活动,而这一活动必须具有实践性、思维性、自主性、教育性。

基于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语文学科教学,更应“侧重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读写实践中的探索、积累和体悟”⑤。因此,教师所组织的言语活动应当具有实践性,必须凸显学生直接经验,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重视学生感性因素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探索、积累和体悟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则”的自我言语实践过程中“用中学”“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华”,最终促进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提升。就语文学科知识本身而言,它是思维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就言语活动而言,它强调的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我探究的过程,特别关注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因此,教师所组织的言语活动,就必须是体现中职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思维活动。它既不是静态的语文学科知识概念与语文学习技能要求,也不是仅仅针对解决某一问题的简单“处方”,更不是机械地背诵语文学科知识的技巧和重复训练某种语文学习技能的方式,而是动态的,并适宜中职学生“学情”的探寻思考、解决和评价语文学科学习有效方法的思维方式或模式。

言语活动的自主性,就是教师所组织的言语活动,必须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而不是教师本身的“教”无学生“学”的活动。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是别人能够给予或传授的,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语实践活动和意志努力,才能得以培育,促进发展、提升。而要让中职学生在言语活动中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提升,不仅要让中职学生成为言语活动实施过程的主角,还要让中职学生成为言语活动的设计、组织以及言语活动的总结、评价的主体。让中职学生以主角的身份、主体的地位,参与言语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总结、评价的全过程,进而使中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言语学习、理解、运用等实践活动,逐渐建构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言语活动的教育性,就是说以中职语文教师为主导所组织的言语活动的最终指向,不是语文学科问题的解决,而是语文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是在语文学科知识与语文学科活动两者缺一不可,且相互作用下而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语文学科知识,彰显的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深度;“组织”语文学科言语活动,彰显的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温度。温度,强调的是中职语文学科知识的教育化、心理化。这就要求,在以中职语文教师为主导所设计的语文学科言语活动中,要把中职语文学科知识生活化、经验化、情境化、活动化,其核心和本质是学生化;在以中职语文教师与学生为“共同体”的言语活动实施中,要将言语活动过程变成中职语文学科知识浅化、宽化的过程,从而让中职语文学科知识走进中职学生的经验、生活,变成中职学生自己的探究新知识的“经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中职语文学科言语活动实施的价值归宿:促进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组织中职语文言语活动要充分尊重中职学生特殊的“生情”和特定的“学情”,只有正确处理好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培育的要求与中职学生特殊“生情”和特定“学情”的关系,才能使组织的言语活动实施过程真正成为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提升的过程。

(二)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跨界融合”

对于在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学要不要“跨界融合”,回答是肯定的,但不是“将中职语文教学与其他各专业课教学相融合”“将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与学生生活、专业、岗位进行跨界融合”,而是实现学习领域的“跨界融合”、教学内容的“跨界融合”和学习情境创设材料的“跨界融合”。

1.学习领域的“跨界融合”。语文核心素养是内隐的,必须借助“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大学习领域中听说读写的言语活动显现出来;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只有在这三大学习领域的听说读写言语活动中,才能得到培育与发展、提升。为此,在基于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应该将“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学习活动,有意识地按教材的排列次序有序实施,而应该依据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与促进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提升的需要,突破人为设定的“界”,在“阅读与欣赏”中融合“表达与交流”,在“表达与交流”中融合“阅读与欣赏”,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中“表达与交流”,在“表达与交流”中“阅读与欣赏”。更应该充分发挥既跨越“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学习方式的“界”限,又融合“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学习内容,具有综合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功能,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既是推进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行为、主动探究语文知识和自主构建或改组自身语文知识、能力体系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不断探索新的语文学习策略、新的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⑥,为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建立途径,为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开辟通道,架设“桥梁”。

2.教学内容的“跨界融合”。从课程论的角度看,中职语文教材并不是中职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全部,仅仅是中职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教学内容的“跨界融合”,就是跨越教材文本“界限”,向中职学生身临的社会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领域延伸,融合能为中职学生接触教材之外、教室之外的人与事提供有效途径,拓宽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空间的内容。一是跨越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界限,融合育人内容。重视中职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提炼与选择,跨越“工具性”与“人文性”间的界限,实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意识地建立语文学科知识学习内容与“立德树人”教育相融合的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将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列入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心位置。二是跨越語文学科界限,融合相关学科(专业)中有利于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与培养的知识点。以打破语文学科界限的勇气,挖掘相关学科(专业)中具有利于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与培养价值的知识点,进而拓宽中职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利用多种学科、专业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三是跨越手中所用教材界限,融合语文学科中新知识点。由于语文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不可能随语文学科新知识的发展而及时改编。这就要求跨越手中所用教材的“界限”,有计划地将对语文学科研究的新理论信息融合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去,让学生及时掌握语文学科新的知识信息,为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输送新鲜的学科知识。

3.学习情境创设材料的“跨界融合”。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其在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具体的言语运用情境和言语实践活动中得以培育与发展、提升的。为此,基于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情境创设材料选择,就必须跨越语文学科的界限,即不仅仅从语文学科内部去寻找教学情境的创设材料,而应该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中挖掘教学情境创设的材料,努力让创设的情境使语文学科知识与学生鲜活的生活、鲜明的个人经验融合起来,形成语文学科认知情境与学生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的融合,进而利于培育与发展、提升中职学生“解决真实的专业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时所需的语文学科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⑦。

[注释]

① OECD.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B/OL].(2005-05-27)[2019-12-24].http://www.oecd.org/pisa/35070367.pdf.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708.

③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44.

④黄厚江.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J].语文建设,2013(13):5.

⑤顾之川.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17.

⑥钱和生.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J].江苏教育研究,2018(18):9.

⑦吴欣歆.探索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表达[J].中国教师,2016(9):40.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