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趋势下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2020-08-25潘娟
潘娟
摘 要:近年来,“业财融合”理念在会计理论界屡被提及。什么是“业财融合”?“业财融合”对当代的中职教育有何影响?中职教育如何抓住“业财融合”的东风,破浪前行?文章通过教学实验,从教师、教学形式等方面出发,论述“业财融合”趋势下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及效果。
关键词:业财融合;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效果;贯穿式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F230;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7-0063-03
“业财融合”,是指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有机融合。它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决策者、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之间及时有效地分享数据资源,如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最终推动企业实现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创造价值的目的。因此,“业财融合”不是简单的财务融入业务,财务人员不仅要懂业务知识,还要从幕后转向台前,从核算型转为价值创造型。在此趋势下,传统中职会计教育应当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业财融合”对当前中职会计教育的影响
(一)“业财融合”视角下,传统中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中职的会计教育致力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学生会计分录怎么做、会计账簿如何登记、会计报表怎么出。我们开设了基础会计、税法、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讲授各课程内容,但往往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此背景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会算账、会做账、会报账,符合企业短期的用人目的,但是他们缺乏持续的学习能力,对财务知识的把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长此以往,他们的职业生涯将越走越窄。另外,传统中职会计教育未足够重视培养学生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力,使学生形成了财务知识独立于其他学科知识的思维定式。
(二)“业财融合”为中职会计教育带来的挑战
“业财融合”在学界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2014年10月财政部在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方向性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中提及了“业财融合”,它率先指出管理会计可以根据需要,以信息为载体,有机地对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进行融合,并从四个方面指明了“业财融合”的作用范围,分别是规划、控制、决策和评价。2016年和2017年财政部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做出的基本指引,多次出现了业务和财务融合的表述,更加形象化地描绘出了“业财融合”的轮廓。蓝图已然清晰,但“业财融合”在中职会计教育中的细化实践却未得到广泛应用。
“业财融合”,对会计工作范围将是一种全新的扩展,除了日常核算外,还加入了管理、决策、价值创造等元素;变更了会计工作的流程,将会计工作流程前置,将财务融入业务中,参与决策。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知识,还要兼备业务才能;不仅要会会计核算,还要能够参与决策。在内有教学局限、外有智能威胁的形势下,“业财融合”才是中职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由此可见,“业财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育人方向,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客观条件上的短板。中职学生的自身基础薄弱是这个群体普遍存在的特点,在学习方面,中职学生存在着缺乏主动性、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中职教师大部分学科背景单一,会计专业教师多以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方面见长,其教学与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学科融合度不高,并且存在教学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的情况。另外,以“业财融合”为教学目的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仍处于摸索阶段。
二、“业财融合”教学实践的分析
(一)教师素质差异对“业财融合”教学实践的影响
第一步:选取我校2018級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十名,分为学生甲组和学生乙组,每组五名学生。分组规则为:被选取学生为两学期会计学科综合成绩前十名,按第一、第三、第五、第七、第九名为一组,第二、第四、第六、第八、第十名为一组的规则分配,尽可能保证两组学生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相对接近。
第二步:选定教材为《财务会计》,主编为卓茂荣、张惠琴,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选取项目三应收及预付款项子项目5“坏账”及项目四存货子项目8“存货期末计量”这两个课程为教学实验内容。
第三步:选取两组教师,每组教师三名,分别为教师A组和教师B组。A组为传统教师组,教师均具有丰富的财务教学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B组为“业财融合”教师组,教师分别具有财务教学经验、企业销售经验及企业仓库管理经验。
第四步:两组教师分组备课,每组选择一名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师以交叉形式分别向两组学生教授两个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不重复学习两门课程,同时保证两组教师与两组学生都进行充分的教学互动,从而消除学生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具体按如下规则进行教学实验(见表1):
第五步:教学过程
(1)A组,即传统教师组,分别按照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传统教师组针对“坏账”主要教学过程如图1。
传统教师组针对“存货期末计量”的主要教学过程如图2。
(2)B组,即“业财融合”教师组,分别按照图3、图4完成教学任务。
“业财融合”教师组针对“坏账”主要教学过程如图3。
“业财融合”教师组针对“存货期末计量”的主要教学过程如图4。
第六步:以测试形式,对两组学生两门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考试(见表2、表3)。
从实验数据不难看出,教师B组,即“业财融合”教师组,教学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师组。在学生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相近、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师素质的差异将带来教学结果的差异。由此可见,教师具备“业财融合”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形式对“业财融合”教学实践的影响
第一步:比照“教师素质差异对‘业财融合教学实践的影响”,选取10名学生,分两组进行实验。
第二步:选定教材为《纳税实务》(“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选取《增值税办税业务》教学项目。
第三步:选取两名教师,分别为教师A和教师B。教师A、B均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A负责教授学生甲组,教师B负责教授学生乙组。
第四步:教学过程。
教师A根据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进行18学时的课堂教学。教师B的教学过程则分成三步走:
(1)进行6学时的课堂教学,讲授增值税基础知识点。
(2)带领学生前往某制造业企业,对学生进行岗前业务培训,让学生了解企业供应、生产、销售流程及库存管理的基本情况;并以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为依托,融合增值税票在各业务环节的流转,现场教授增值税的开票、认证、申报。
(3)进行6学时的课堂教学。其中,2学时复习巩固增值税纳税申报;2学时结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讲授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些特殊纳税事项;2学时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课堂练习。
第五步:以模拟申报平台对两组学生进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测试,测试结果如表4。
结合实验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学生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相近、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教师用相同的教学时长进行教学,不同的教学形式带来了不同的教学成果。由此可見,“业财融合”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企业从供应到销售的业务流程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在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其对企业信息流的基本走向有了清楚的认知。这为学生后期学习财务专业知识构建了一个立体的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财务技能的理解。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中职会计教育改革实践
(一)增强教师能力
长期以来,专业教师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能力为己任,但忽略了通用学科能力的提高。“业财融合”背景下的中职会计教育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打破教师“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意识禁锢。
“业财融合”使得财务工作不再独立于其他工作,掌握信息技术、具备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具有沟通和协调能力成了融入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求。作为未来财务人员的引路人,教师如果只具有会计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的局限性必然会对教育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业财融合”背景下,教师应通过专业培训、企业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业财融合”能力。“业财融合”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教师跳出固有的财务定式,帮助教师学会站在业务的视角观察问题,进而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
“业财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财务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师不仅提升了自身的财务素养,还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提升教学效果
现有的教学方式多以启发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这符合中职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也能满足社会对中职生技能方面的要求。然而,在“业财融合”的大势下,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要使学生从技能掌握上升到“业财融合”,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能力外,还需要对原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贯穿式教学形式,就是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将教学过程向前延伸,即课前认知、向后延展、课后实践,力争让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立体。例如,通过校企合作,深度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采用体验教学法将教学过程向课前延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理实一体化,深化课堂教学;通过企业实践将教学过程向后延伸。这种课内与课外教学方法结合的教学效果必定会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三)提高技能竞赛成绩
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师资能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在此背景下,学生掌握了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了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且具有一定的“业财融合”能力,其整体的财务素养将提升至一个新高度,同时在日益激烈的会计技能竞赛的角逐中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四)助力学生长期发展
近年来,智能机器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核算的质量和效率,它严重威胁到了数以万计只会“做账”的会计人员。而在“业财融合”背景下,学生不仅能掌握会计专业技能,还能具备与人沟通、跨界思考问题等能力。这样的学生更符合“业财融合”趋势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不易被智能机器人取代。因此,“业财融合”背景下的中职教育改革更有利于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并让学生走得更远。
综上所述,“业财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可以从教师自身、教学形式着手,并且通过实践数据可知,此两方面的改革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笔者认为,教学改革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方向,不应仅限于此,任何能提升教学效果的方法都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梅荷.“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教学的挑战与变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0):207-209.
[2]杨瑞玲.体验式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8(1):121-122.
基金项目:福建省2018年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业财融合趋势下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Z181087)。
作者简介:潘 娟(1985—),女 ,福建沙县人,讲师、会计师、税务师、注册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中职会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