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2020-08-25孙连杰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梯子等腰三角变式

孙连杰

变式训练作为一个常规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解题技巧,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实际训练中,教师需围绕具体知识要点精心设计变式,帮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的困境.这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基础知识变式训练,促进深化理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少学生都可以熟练背诵公式与定理,但这只是浅显地理解概念,他们在解题实践中难以恰当、准确地运用.对此,初中数学教师需格外关注基础知识的讲解,通过实例、实验、多媒体、提问等手段,引领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然后巧妙运用变式训练,围绕概念内涵或外延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设计变式问题,从而使其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比如,在开展“锐角三角函数——正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函数的视角学习正切的概念,使其知道這是函数知识的延续,并借助函数图像、例题让他们形成正切概念,接着,再围绕正切的概念展开变式训练.如可以进行如下变式:

(1)判断对错.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ABC,则tanA=BCAC;

(2)在Rt△ABC中,锐角A的邻边与对比长度同时扩大2倍,那么tanA的值如何变化?

(3)在Rt△ABC中,∠C=90°,①BC=3,AB=5,则tanA=____;②BC=3,AC=5,则tanA=____;③BC=6,tanA=0.75,则AC=___;④AB=10,tanA=2,则AC=___;⑤AB=BC,求tanA和tanB的值;⑥BC=8,tanA=43,求AC与AB的长.然后带领学生运用刚刚所学的正切概念来解题.

二、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发散数学思维

从狭义视角来看,一题多解就是一道题目存在多种解法,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构建模型,发现多种解法.但从广义视角来看,一题多解指的是结论可能出现多个情况,即题目具有开放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借助一题多解实施变式训练,通过适当改变题目中的部分条件使题目成为一道新题,让学生解答,使他们的思维得以发散.

例如,在进行“等腰三角形”的教学时,教师可先设置一个基础性题目:在一个等腰三角形内,一个底角为40°,那么该等腰三角形的其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学生知道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相等,且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因此他们能快速知道另一底角也是40°,顶角为100°.接着,教师便可以进行变式训练.

变式1:在一个等腰三角形内有一个角为40°,求它另外两个角的大小;

变式2:在一个等腰三角形内有一个角为100°,求它另外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通过认真读题,发现在两个变式中均没明确说明已知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变式1中的40°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但变式2中的100°只能是顶角.

三、精心设计变式训练,实现触类旁通

变式训练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练习方式的一种,可以围绕一个问题进行适当地补充与拓展,深度挖掘知识内涵,锻炼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他们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变式训练,巧妙借助一些经典题目,通过改变问法衍生出新的问题,借此帮助学生务实基础,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使其思维空间得以拓展.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时,教师可给出题目:已知一个梯子AB的长度为10米,且斜靠在墙上,梯子顶端A距墙角为C的垂直距离是8米,此时梯子底端B距墙角C多远?假如梯子的顶端向下滑动1米,那么它的底端滑动多远?是否也是1米?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后,会发现求BC的距离直接运用一次勾股定理即可,答案为6米.但是解决第二问需要连续运用勾股定理.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变式训练:

(1)假如梯子底端向外滑动1米,那么顶端下滑多远?是否也是1米?

(2)当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底端也向外滑动同样的距离?

学生发现虽然问题发生变化,但解题实质没有改变,仍然是勾股定理的运用,只不过要弄清条件与所求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变式训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会到变式训练的价值,将其灵活运用至各类解题实践中,从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精神与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梯子等腰三角变式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架个梯子去学校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