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如何强化学生知识的吸收掌握
2020-08-25刘珊珊
刘珊珊
教师在展开其他知识的教学时要找准方法,让学生可以快速实现知识的理解吸收,并且让学生产生对课程的学习探究兴趣.在处理这类难点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化抽象为具体,化理论为直观,可以透过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重新呈现这部分知识内容.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丰富的学习收获,教师应当创设更加多样化的课堂学习活动,这会让学生有更多元的学习体验,也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吸收与掌握程度.
一、利用趣味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趣味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在教师的教学引导和实验逐渐推进的背景下,吸收实验背后的知识原理,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在给学生做特定知识点的分析解读时要从知识内容的特性出发,找到合适的剖析路径,有些知识内容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在很多具体的实验中会有所体现.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不妨以演示实验作为教学的辅助和依托,基于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知识内容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起到的效果更加直接,并且会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以“燃烧和灭火”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趣味实验的方式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学习印象.在导入环节,我先是把一块棉手绢浸入了事先配好的混合液(20 mL的95%酒精与10 mL的水混合)中,待其充分浸透后取出,并轻轻拧干.之后,我用坩埚钳夹住手绢,将其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并轻轻抖动手绢,这时,手绢表面迅速燃烧了起来,待其熄灭后,手绢依旧完好无损.学生看完实验后不仅非常惊讶,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教师再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心.有了前面的实验铺垫后,学生在知识原理的理解上会更加充分,对知识点的吸收掌握也会更高效,这才是需要达到的教学实践目标.
二、采取直观教学实现难点突破
在遇到一些难点知识时,教师要积极找寻解决的方法,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过程,帮助学生更快地突破学习障碍,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相应内容.通常情况下,当遇到一些比较抽象且理论性很强的知识时,学生会产生理解认知障碍.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一些物质的构成过程,将理论知识做有效剖析解读;教师也可以在实际的范例中让学生感受理论知识的体现与应用,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认知障碍的化解,能够让难点知识得到更好的教学推进.
例如,在教学“物质构成的奥秘”这部分内容时,我决定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以期突破微观粒子这一教学难点.首先,我为学生播放了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的flash动画.之后,我又向学生展示了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两个更小的粒子的动态过程,并问道:“分裂成的粒子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得出原子的概念.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逐步给学生做更细致深入的分析解读,让学生能够化解思维认知上的障碍,找到这部分知识学习的方法和模式.这样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实践效果,能够让学生不仅习得知识,也领会到一些特定知识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才是对于学生而言更有价值的学习收获.
在结合难点知识做分析解读时,教师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和路径,要多从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出发,构建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引导模式.上面的范例中可以看到,透过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抽象理论的物质构成规律后,学生可以立刻产生直观的学习感受,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很快就化解了学生的认识障碍,让学生领会到其中的相关规律.
三、丰富课堂上的合作交流互动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从知识教学出发,设计一些分析讨论的问题.如果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则可以给学生设计小组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小组互动的背景下有思维的交互,并且共同探寻问题解决的路径.
例如,在教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我决定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对金属的活动性进行自主探究.上课时,我将全班学生分为了五大组,并让其分别负责镁条、铁钉、锌片、铝片、铜片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等溶液的反应实验,随后让每个小组结合自己的实验过程就实验现象做相应的归纳总结,让学生试图总结金属的一般性质,然后结合个小组的分析总结情况,对于这些信息做总结梳理,提出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建立更深刻的知识学习印象.这才是更好的学习过程,既让学生在課堂上体验到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够建立更好的课堂学习感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