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20-08-25孙莎
孙莎
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普遍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虽然这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教学进度的如期完成,但却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层.而分层递进教学法围绕学生的个体接受能力与学习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专属、适用的学习计划,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分层递进教学法是指围绕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其原有学习基础上得到巩固、提升与发展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为每一名学生打造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教学,使其在攻克更高一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潜能,收获成功体验,进而在不断积累、进步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二、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分层设立教学目标,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分层递进教学策略的实施前提是进行学生层次的合理划分.化学教师应通过调查走访与日常教学观察,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征、知识基础、学习接受能力等信息,针对每一名学生开展综合性测评,并依照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将学生划归到A组、B组、C组中,针对每一组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目标计划,调动每一层级中的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所分组别要结合学生努力成果进行动态调整,以此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教师应当围绕每一层级进行目标细化.例如,针对C组学生,要求其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针对B组学生,则要让学生在C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变形,让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完成例题解答,并分析其中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过程等内容;针对A组学生,应为其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灵活变化的课外习题,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与认知能力.
以《原子的结构》的教学为例,对于C组学生的要求是牢固掌握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对B组学生的要求是明确原子结构模型是如何建立的,掌握模型化方法的具体运用策略;对A组学生的要求则是針对物质可分的观点进行多维辨析,尝试推导出相对原子概念是如何形成的.通过教学目标的层层设计,可以使学生明确掌握自身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优化教学实效.
2.分层开展课上教学,实现知识充分消化.
在课上教学环节,教师需要依靠分层递进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布局,在有限时间内使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调动,以此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注重进行教学任务的布置,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将课上所学习的知识点运用到学习实践过程中,从而实现既有认知的巩固与提升.
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使每一学习小组都涵盖A、B、C组的学生,为其布置由易到难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内部依据自身能力水平领取相应任务,并借助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氧气的性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表,由C组学生负责依据课本所学知识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由B组学生阐释化学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由A组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观察记录反映现象并总结出实验结论.像这样,借助教学任务的分层布设,可以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有所收获.
3.分层布置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巩固认知.
在课后习题布置环节,教师应当围绕学生课上学习效果与不同层次等级进行习题任务的个性化设计.以《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C组学生熟记并背诵单质碳的三种化学性质;要求B组学生、A组学生在掌握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写出单质碳与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公式,并思考单质碳在常温下和高温条件下的活动性,以及单质碳的还原反应等.借助课后习题的分层布置,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进行化学知识的巩固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施迎合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切实满足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需求,同时也响应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为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且进一步促进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彭小菊.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