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乐当家”课程背景下生活技能游戏中幼儿同伴合作能力的发展
2020-08-25张艳
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幼儿教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之一,但很多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合作意识也比较差,鉴于此,幼儿教师应该以“乐当家”作为导向,借助生活技能游戏,努力为幼儿创立“过日子”般的游戏化课程。本文主要分析“乐当家”课程背景下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乐当家” 生活技能游戏 幼儿合作能力
“乐当家”即指培养幼儿在“家”中能够积极担当主人翁的角色,有责任、有理想、积极乐观地去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因此,幼儿教师有必要将幼儿游戏生活化,即努力将游戏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幼儿积极发现、探索游戏的魅力,充分挖掘幼儿的好奇心,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激发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生活技能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
目前,在幼儿园“乐当家”课程背景下,虽然我国教育部门也很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但依然有很多幼儿教师没有将乐当家课程游戏化、生活化,没有将生活技能渗入游戏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有合作精神,这些造成了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其具体问题主要有两点。
(一)外部因素的影响
如今,我国的幼儿园发展规模在进一步扩大,不同地区的幼儿教育资源有所不同,因此,办学条件比较差的幼儿园自然就会影响到幼儿的健康发展,也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另外,我国实行过优生优育政策,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会将更多的爱给予孩子,尤其各种电子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父母会因疼爱孩子而更多遵循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这严重造成了幼儿不懂得合作共享、担当精神,造成合作意识逐渐缺失。
(二)内部因素的影响
绝大多数幼儿都严重地存在“自我主义”思想,他们的认知水平才刚刚起步。幼儿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而幼儿时期处于认知能力提升的基础阶段,教师若能充分把握机会,通过创新型的游戏,将游戏贯穿于实际生活的始终,帮助幼儿树立“家”的意识,营造温馨和谐的“家”的氛围,才能扭转幼兒的自我趋势,促进幼儿向着有担当、明感恩、懂合作的方向发展。
二、生活技能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一起合作,幼儿如果在生活游戏中不能迅速激发合作意识,将会使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失去归属感,阻碍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我国在《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了我们需有较强的爱家爱国意识,要加大弘扬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如果始终将“乐当家”课程体系渗透在幼儿的生活技能游戏中,着重鼓励学生树立“学会当家、善于当家、热爱当家”的理念,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帮助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提升了生活技能游戏的育儿价值,促进幼儿园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生活技能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建议
(一)营造和谐的“家”氛围,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
营造“家”的氛围,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是提高幼儿在游戏中合作能力的前提条件。俗话说: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家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依据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努力将“乐当家”作为生活技能游戏的重要元素,积极给幼儿创建“家”的氛围,尽力让每个幼儿都具备“家”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个幼儿都有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比如教师在规划体育竞赛游戏的时候,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准则,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幼儿在安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比赛,在竞争中相互合作,在合作中相互竞争,以此来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并促进生活游戏顺利安全地进行。
(二)传承“家”文化,增强幼儿合作兴趣
传承“家”文化,增强幼儿合作兴趣是提高幼儿在游戏中合作能力的重要保障。受当今“溺爱式”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多幼儿都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识,对当家的概念没有清楚的理解,文化是“家”的软实力,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借助网络平台等途径来提升自己生活技能游戏化课程的实施能力及专业育人素养,达到家长、幼儿和教师的协调一体化。其次,应转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着重给学生传授“乐当家”的生活理念,将“家”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以增强幼儿的合作兴趣。因此,教师务必多举办一些“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比如孩子可以帮助父母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给予父母帮助,可以让孩子明确家的意义,即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提高做事的效率和质量,并进一步让孩子体验到父母养育的不易,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合作兴趣。
(三)创新“家”游戏,给幼儿讲授合作技巧
创新“家”游戏,讲授幼儿合作技巧是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的核心要素。如果教师只给幼儿创造“家”的氛围,幼儿也会对团结合作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幼儿的认知能力还不成熟,没有快速准确的合作技巧会阻碍游戏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各种创新游戏,提高幼儿对“家”的责任感,为幼儿讲授合作技巧,逐步提高幼儿团结合作的效率,进一步促使幼儿学会当家作主。当然,由于每个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速率不同,领悟能力也有所差异,有些幼儿或许可以在进行“家”游戏的过程中,会马上对“家”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欣然接受教师有关合作技巧的指导,开始对自身的相关能力进行联系。而有的幼儿即便处在游戏当中,也无法马上对“家”的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无论幼儿是否能够对家的概念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都无法对教师所讲述的有关合作技巧产生认知,也无法在此类观念的指引下进行有关能力的训练。因此,有关教师在面对可能出现的教学差异时,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区别对待。教师不论是在创新“家”游戏的过程当中,还是在进行合作技巧的讲授过程当中,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幼儿在较为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进行相关问题的学习与训练。
四、结语
新形势下,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乐当家”的课程体系,积极营造“家”的氛围,并传承“家”文化,通过生活技能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家”是人类社会属性视角下最基本的集合单元,对“家”的概念进行认知,就是对人类“群居性”特征进行基本认知。对“家”认知概念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幼儿日后产生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露.“课程行动论”视角下“幼儿园课程”教材新力作[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1):149.
[2]高晓霞.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1):15.
[3]张春玉.在构建游戏中培养小班孩子的合作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7(04):137-138.
(作者简介:张艳,女,本科,江苏省常州市邹区中心幼儿园,幼儿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