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禁毒防艾教育研究报告
2020-08-25李鸿鸽
李鸿鸽
摘 要:随着我国对高校学生禁毒防艾的高度重视,民办高校的学生禁毒防艾教育工作成为各大高校必须面临的重要教育工作。民办高校学生因为刚脱离父母的管束,对社会有着强烈地向往与好奇心,这样状况下的高校学生极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引诱,从而沾染上毒瘾;有的学生因对性的好奇,加之没有系统的性知识培训,不能很好的掌握干净整洁的性行为,导致艾滋病感染越来越年轻化。相关统计显示,当前高校学生感染艾滋、毒品成瘾的占比越来越严重,国家对其的把握力度也越来越严格,对高校的禁毒防艾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参考大量国内调查文献,立足在当前大学禁毒防艾教育的工作现状,对现存的大学生宣传力度不足,禁毒防艾师资力量欠缺等问题详细分析,逐渐完善现有的大学生禁毒防艾教育工作,完善现有的大学生禁毒防艾教育读物建设,编撰适合当代大学生禁毒防艾教育教材,规范课程,构建网络宣传与咨询,提高大学生禁毒防艾意识,深化我国国民身体素质。
关键词:高校学生;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研究報告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的研究,不断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禁毒防艾意识的提升,杜绝高校学生与吸毒成瘾者的密切联系,以及不正当、不安全的性行为。另外,以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毒品相关危害为前提,让高校学生意识到危险就在身边,要时刻注意,避免自身成为毒品、艾滋病的牺牲品[1]。
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与调查,结合当前高校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针对高校学生在生活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场景与需求,教育高校学生正确的艾滋病预防措施与毒品辨别意识,正确与人相处,在自身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积极寻求帮助以及如何正确帮助别人,正确对待性关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毒品和艾滋病侵袭途径,以促进我国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清朝闭关锁国,西方列强利用鸦片“打开”国门,国内初次有大面积人群受到毒品的侵害。我国颁布一系列法律严禁贩毒吸毒,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毒品在中国的大面积侵害,但是仍有人铤而走险,私下贩卖毒品,为了高额的利益,不择手段引诱高校学生“尝试”毒品,从而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
高校学生初入社会,对社会辨明意识不强,加之有的学生在高中时代感受到压力,突然放松,有着尝试新事物的想法,这样的人群极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引诱,以“尝一尝,不会上瘾”为由,诱骗高校学生进行尝试。而毒品只有上瘾和不沾,没有“尝一尝”的说法,这样没有基本防范意识的高校学生极易“中招”。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毒品滥用人数仍在增多,但同比增幅下降,现有吸毒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在《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之中我国吸毒人数首次出现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全国各城市、小区、高校不断对区域内人员加强禁毒知识教育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刘跃进介绍:“尽管中国治理毒品滥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毒品滥用问题总体仍呈蔓延之势,毒品种类、滥用结构发生新变化。”
有研究表明,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吸毒人员240.4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59%,青少年吸毒人员数量长期处于高位。青少年滥用冰毒的人数更是达到的135万人次,占据了56.1%,面对这样的新型毒品,上瘾更快,且能对神经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青少年在不经意或者引诱下吸食,就会一次成瘾,这样快速的成瘾速度与手段,实在让人触目惊心,让国家和学院不得不重视高校学生禁毒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让高校学生拒绝毒品,勇于向毒品说“不”,真正做到不碰毒、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远大目标。
艾滋病最早是在1981年的美国发现的,当时人们经过长期和大量的研究才逐渐弄清楚这类病毒的结构、病因,也正式对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种叫做HIV的病毒虽然是美国发现的,但是真正起源是在非洲,而且最早存在于动物之中。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这类病毒也被带入我国。1985年到1988年,是我国艾滋病毒输入散发期,其主要患者是外国人士或海外归国人员。1989年9月,我国云南首次发现因静脉吸毒感染HIV的聚集性流行标志。1997年之后,我国除了青海以外的30个省市区逐渐发现有HIV感染病例,部分地区出现爆发性流行。这也引起了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刚刚从高中进入到大学,初次从父母的管辖中脱离出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智还未完全发展成熟,对大学、对社会有强烈的好奇心,极易受到他人蛊惑,很容易在各种诱惑下迷失心智。有某些艾滋病毒携带者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极易产生反社会人格,从而“报复”社会。
2015年,共享单车刚刚兴起,有些反社会艾滋病毒携带者,利用共享单车的便利,用针沾染上自己的血液,将之放置在共享单车坐垫上,常人不警觉,极易被针划破皮肤,从而被感染,给社会造成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随着“搭讪艺术”在中国的兴起,某些反社会艾滋病毒携带者利用“语言艺术”引诱高校学生与其发生关系,从而扩散病毒。
当代科技不断进步,一些不法分子采用的手段多样,高校学生没有强烈的艾滋病防范意识,极易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近年来,艾滋病感染也越来越年轻化。报告显示,2011年到2015年,15~24岁青年人艾滋病的检出率以13%的比例在增加,毒品与艾滋病在青少年群体中迅速蔓延,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高校禁毒防艾工作势在必行。
三、研究现状
当前,高校对学生的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但是在宣传教育手段上仍有所欠缺,对于宣传教育工作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没有在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禁毒防艾氛围,加之,现在学生性早熟,没有形成良好的性行为习惯,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警惕性低,没有认识到毒品和艾滋病的严重性,在“有心人”的引导下,极易受到伤害。因此,高校不仅要在校园内部对高校学生进行禁毒防艾宣传,也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禁毒防艾意识,在进入社会之后也能对毒品和艾滋病有着高强度的警惕性,这是高校禁毒防艾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禁毒防艾的必要条件[2]。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禁毒防艾工作仅限于开设讲座,张贴宣传海报。没有设置禁毒防艾宣传机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学习的相关教师,大都是学校教师兼任,专业性不强,宣传教育缺乏达不到一定的深度,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很多高校也没有成立禁毒防艾服务队伍,那些已经受到毒品艾滋侵害的学生未及时得到有效回应,使得他们越陷越深。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关于禁毒防艾意识的建立,深化高校学生对毒品和艾滋病危害的警惕意识;高校与学生社团结合,充分调动在校大学生在校积极性,主动参与到禁毒防艾的具体工作中来,切实落实高校的禁毒防艾宣传工作,并通过在校学生向社会辐射,对社会层面产生大面积的影响;对于已经受到毒品毒害,已经感染艾滋的同学成立专门的服务小组,对这部分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结合社会的力量让他们戒毒或得到治疗;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积极组建禁毒防艾志愿者服务团队,以多种形式将禁毒防艾的宣传工作辐射到社会上[3]。
五、措施成果研究
(一)队伍建设的加强
首先,高校不断加强教师的禁毒防艾意识,深化教师对毒品、艾滋病毒的了解,培养教师禁毒防艾专业技能。高校在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师资优势,团队可由教育学、医学、心理学、政治等专业的教师、辅导员组成,对这些团队成员进行禁毒防艾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建立禁毒防艾工作办公室,定期邀请禁毒防艾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增强教师禁毒防艾意识;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禁毒防艾工作交流,促进教师禁毒防艾技能的提升;同时,各高校之间也加强了交流沟通,对其他学院优秀的禁毒防艾经验进行整合学习,再结合本校园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禁毒防艾工作[4]。
其次,建立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机制,明确教师责任。当前,高校禁毒防艾教育工作落实教师宣传责任,深化领导学生会成员在校园内部宣传教育效果。同时,构建检查小组,对每位教师划分区域的宣传效果进行评定、考察,随时对区域进行抽查,抽查内容包括是否有人向学生进行禁毒防艾知识宣传?宣传内容是否符合我国、院校制定的禁毒防艾相关知识?切实将学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在教师负责人身上。这样不仅扩大了高校学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的范围,也能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在学生之中形成良好的禁毒防艾教育氛围。
最后,制定明确的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全面规划禁毒防艾教育进程的时间段,定期对学生进行禁毒防艾宣传,通过长时间给学生灌输禁毒防艾知识点,深化学生禁毒防艾知识,让学生时刻警惕。例如,学院利用了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预防日制定工作活动方案,让各个院系针对禁毒防艾知识拍摄宣传短片,在12月1日这一天邀请学生进行观看和投票,评比出最适合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短片,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然后将优秀的作品在学院宣传银幕上、校园网内、贴吧、微博等网站进行播放。学生在参与制作短片的过程中,不断寻找禁毒防艾宣传素材,主动去学习禁毒防艾知识,在宣传播放的时候,自己系的短片会得到学生的格外关注,从而增强学生观看兴趣;成就感也会让学生邀请自己的朋友、亲人进行观看,这样就达到了从校园内向社会宣传的目的。不断深化学生周围禁毒防艾环境,让学生能时刻处于警惕毒品与艾滋病的氛围之中,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形成禁毒防艾意识[5]。
(二)教材的完善
针对禁毒防艾宣传工作重点和难点,我校整理分析出国内外优秀文献,对文献进行再整理,结合实际编制了适合我校学生的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禁毒防艾教材,教材内容包含禁毒与防艾两个方面。禁毒方面的内容包含毒品相关法律法规、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大学生可能面临的毒品陷井、如何坚决抵制毒品诱惑、吸毒成瘾的症状、如何戒毒等内容;防艾方面包括艾滋病的概念、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艾滋病感染人群的心理疏导等内容。将之印刷成册,分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能深刻了解毒品、艾滋病的危害,深化学生的警惕意识。
(三)课程的规范
禁毒防艾要以预防为主,在进行禁毒防艾课程的时候,侧重于宣传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拒毒、防艾的安全意识。当前,有的高校在校园内部开设了相关的禁毒防艾选修课程,成为了高校在校学生必学的相关知识点,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意识,深化了学生对禁毒防艾知识的整合。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也不定时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在校园内部开设禁毒防艾方面的讲座,邀请社会上相关专家进校宣传交流。条件允许的高校还可邀请曾失足人员给学生分享戒毒抗艾的经验。有的高校在教育学、医学、心理学、政治等课程之中也可以穿插禁毒防艾知识宣传,不断深化学生禁毒防艾意识。同时,有的高校还开设了禁毒防艾网络课程,邀请学生在线进行观看,并由专业的禁毒防艾教师和心理教师在线对学生问题进行解答,不断深化学生对毒品的认知和艾滋病症状以及预防措施[4]。
(四)网络模式的创新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网络优势,多方位为学生开展禁毒防艾教育。当前,有些高校创立了禁毒防艾宣传公众号,利用辅导员、学生会等与学生接触紧密的团体向学生推送公众号,并让学生进行关注。校内官方不定时推送吸毒成瘾症状、艾滋病传播途径、如何抵御毒品诱惑、艾滋病的预防等小知识,和定期推送禁毒防艾相关措施以及国家对毒品和非正常性关系的打击,提高高校学生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警惕,并认知到贩卖、吸食毒品属于国家违法犯罪活动,国家对其是严令禁止的。同时,还通过校园网站,邀请禁毒防艾方面的专家进行在线咨询。学生通过校园网站向专家咨询毒品知识、戒毒方法或者艾滋病预防和艾滋病毒携带者心理辅导等内容,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高校也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手段,在寝室、教室大楼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播放禁毒防艾宣傳短片,时刻保持校内禁毒防艾氛围,增强学生禁毒防艾意识[7]。
(五)与学生社团相结合
社团是在校学生社交的主要渠道之一。社团是有某种共同特点的学生聚在一起,他们往往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利用社团组织者来进行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社团成员参与到禁毒防艾宣传工作中来,让他们既是受教育者又是传教者,鼓励团队成员主动学习禁毒防艾相关知识,发挥社团的影响力,将禁毒防艾宣传工作辐射到全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社团应当发挥带头作用,为禁绝毒品,预防艾滋,振兴民族,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让学生明白多的种类及危害,在日常生活之中要远离“鸦片”“海洛因”“冰毒”“卡可因”等毒品,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软性毒品也是毒品的一类,切不可听人说软性毒品不具有成瘾性就去尝试。告知学生现代科技在进步,毒品的提纯技术也在进步,许多毒品在世界组织上也并没有详细记载,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多留一些心眼,避免“不知情”而被批染上毒瘾。同时,社团之间与学生之间,要警惕身边出现的陌生人,每个人的善恶是不会写在脸上的,要知心教人防三分,不可轻易吃别人给的东西,喝别人给的饮料。毒品成瘾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初期是无法通过表面身体特征进行准确判断,因此,在面对社会诱惑的时候,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从而达到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的目的[8]。
(六)成立志愿者服务团队,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有些高校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团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第一,让学生在自己的学校、社区、家乡进行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之中担任志愿者,利用自己在学校里学习的禁毒防艾知识,为学校、社区、家乡的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学生在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也在不断深化自身禁毒防艾知识的认知,从而更好提升自己的内在动能。
第二,将学习医学、传染病学等知识的学生安排参与到传染病预防中心进行自愿者工作,近距离了解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痛苦,牢记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让学生对艾滋病有着天然的恐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的重视。高校也充分为学生提供条件,让学生到戒毒所等地方进行志愿活动,了解戒毒人员的痛苦,和了解戒毒者心理,深化学生对毒品的恐惧,更好远离毒品。
第三,组织学生将自己在社会上见识到的、听说的与禁毒防艾相关的知识案例带到学校,分享给教师和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毒品与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当做好自身禁毒防艾工作,并引导身边人对毒品、艾滋病的防范意识,为自己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国家的禁毒防艾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七)心理咨询小组的成立
积极组织学校教育学、医学、心理学、政治等专业教师同学成立心理咨询小组,对有疑惑、受到诱惑或者已经接触到毒品艾滋的同学开展心理咨询,正面引导。对其身边的人也要进行合理的心理辅导,不要歧视和厌恶身边吸毒成瘾和艾滋病毒携带者,要正确引导他们积极进行戒毒与艾滋病治疗。
吸毒成瘾且有一定悔改之意的人和艾滋病毒携带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脆弱的,他们心理极其敏感,如果这时候身边的人对其表现出厌恶、恐惧、疏远等行为的时候,他们会认为社会对其不公平,极易形成反社会人格,从而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心理咨询小组不仅要及时对接触到毒品、艾滋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也要对其周边的人进行心理辅导,引导接触到毒品艾滋的学生积极配合戒毒工作或艾滋治疗手段,争取早日摆脱毒瘾以及抑制艾滋病毒对身体造成进一步伤害。
禁毒防艾工作势在必行,对于高校来说,有丰富的教师资源,是禁毒防艾宣传工作的重要站点,组建团队,编写教材都有一定的优势。高校禁毒防艾教育宣传工作不仅仅依靠教师上课、开展讲座,同时,也在不断刺激和发动学生的力量,让他们从受教者变成禁毒防艾知识的传播者,使禁毒防艾工作开展得更广泛,更深入。
高校能把关于禁毒防艾教育宣传活动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切切实实把禁毒防艾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了以下几点。第一,成功组建禁毒防艾宣传的师生团队,定期开展禁毒防艾的知识讲座;第二,编写禁毒防艾的宣传资料;第三,组建心理咨询团队,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相关服务;第四,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不定期到校外开展禁毒防艾宣传工作。
六、思路方法
笔者所在的高校从组建团队开始,利用高校具备的教育优势、充足的师资力量和心理学、教育学、政治等很多专业优秀教师的资源,联合社会上一些优秀的医学方面的爱心人士,组建师资队伍、编写教材。
笔者所在的高校对禁毒防艾教育宣传工作非常支持,及时举办讲座、开设选修课程提供设施、场地,定期开展讲座、成立心理咨询室,切实落实了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
目前,笔者已经同社会上禁毒防艾的爱心人士及机构取得了一定联系,其答应在能力范围内为我们提供一些场地、设施、人员等方面的方便。同时,笔者也和当地一些农民工培训机构取得了一定的联系,从培训学校举办的培训班开始宣传,在培训机构上课的间隙,向他们的学员宣传禁毒防艾的相关知识。让志愿者服务团体的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在乡村、社区进行禁毒防艾的宣传,慢慢将我们的禁毒防艾宣传工作辐射得更广。
相对于较难的是对接触到毒品或艾滋人士进行心理辅导。因为有的毒品接触或艾滋病毒携带者不愿意被别人知道,时常面临毒品、病痛的折磨却不敢向周围人诉说,也不敢去接受治疗,导致心理扭曲从而报复社会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作为人民群众,我们要积极、用心观察周边可能出现毒品销售的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这不仅是作为一名公民的责任,也是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初期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携带了艾滋病病毒,此时症状为全身无力,身体处会出现红色小颗粒,这些症状都是艾滋病毒携带的表现,若出现有这类状况,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诊治。医院在确诊患者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时候,要及时向当地传染病管控中心报告,及时采取措施,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进行隔离和心理辅导,防止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流入社会,成为不稳定因素。
七、创新之处
禁毒防艾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战争,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需要我们一步步脚踏实地做下去。目前高校正在不断改进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了对禁毒防艾教育工作方面的危機感,清楚且充分认识到高校大学生禁毒防艾形式的险峻。高校对于禁毒防艾教育工作已不仅限于宣传教育,而是制定了长远的规划,对宣传效果进行有效的监管,向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切实将高校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禁毒防艾宣传工作已经不是停留在口号上的“形式主义”,而是切实增强高校在校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了毒品、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之心,让理论知识成为我们实践的武器,组织学生行动起来,使更多的青少年意识到毒品艾滋的危害性,保护他们健康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加强宣传教育
当前,高校的新生军训和入学教育开展不少于1小时的禁毒防艾专题教育;高校每学年有不少于1课时的禁毒防艾专题健康教育选修课、必修课或者是讲座;高校建立完善新媒体教育平台,利用新媒体优势,建立了学校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平台;在12.1世界预防艾滋病宣传日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如演讲、辩论、微视频制作比赛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学校组建大学生禁毒防艾志愿者队伍,在政府、社会部门的指导下,适时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力度。
(二)注重过程管理,加强督导和绩效考核
许多高校已经将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纳入德育评比重要指标之中;将禁毒防艾教育效果纳入院校绩效考核内容;讲学校禁毒防艾教育纳入督导范围,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高校学生禁毒防艾教育台账管理;严格禁毒防艾教师的考评问责,适时督查通报。
(三)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开展针对性强的毒品预防教育
充分落实了禁毒防艾专题课程,规划好教学大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方面的落实情况;组织学生将自身在校园内学到的禁毒防艾知识扩散到身边、社会之中,肃清身边、社会的生态环境,为自身营造良好的禁毒防艾氛围;高校与国家禁毒防艾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在国家相关规定允许下,对学生实行直观教育。
(四)健全社会支持机制
高校和当地疾控部门进行密切配合,每季度、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当前区域发生的吸毒、艾滋感染实例的分析会议,详细针对当地情况,落实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学校对学生制定的禁毒防艾措施;当地的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应当针对高校情况建立学校禁毒防艾专家小组,对当地学校禁毒防艾工作进行理论指导、技术指导与督导评估。
(五)图书馆室配备图书
高校的图书馆室配有禁毒、防艾教育知识方面相关书籍以及无偿献血等相关科普书籍,供学生和教师进行查阅;推送网络读书APP,定时跟新最新禁毒防艾消息和研究成果,帮助学生了解最新毒品、艾滋消息以及世界做出的努力。
(六)宣传园地设专栏
高校校园内腰设置相对固定的禁毒防艾宣传园地,并定期、及时更新相关内容;设置相对固定的禁毒防艾宣傳栏目,利用多媒体传播禁毒防艾宣传知识;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等不定期宣传禁毒防艾科普知识。
八、成果展现
第一,成功组建禁毒防艾宣传的师生团队,定期开展禁毒防艾的知识讲座,使本校的在校大学生至少参加了一次宣传教育相关活动,建立起了禁毒防艾的意识;第二,将编写好的禁毒防艾宣传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第三,组建了心理咨询团队,让有需要的同学能够有地方咨询,而不至于情绪积压产生负面影响;第四,组建了志愿者服务团队,不定期到校外开展禁毒防艾宣传工作。
九、结语
高校禁毒防艾教育是摆在国家、社会、高校面前一项艰巨而又持久的任务,只有高校不断重视禁毒防艾宣传工作,振奋精神,展开多项活动宣传,扎实推进高校学生禁毒防艾宣传教育,为我国禁毒防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才能切实实现“健康中国”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国家禁毒委员会.2017中国毒品形势报告[R].北京: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7:19-21.
[2]国家禁毒委员会.2015中国毒品形势报告[R].北京: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6:23-26.
[3]郑振佺,霍建勋.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0.
[4]杨扬.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文化建构探析[J].卫生软科学,2011(11):777-779.
[5]杨璐,马平.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加强高校禁毒防艾教育[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2):42-45.
[6]蒙佐德,马庆国,廖广发,杨勇玉.青少年禁毒防艾教育[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7]戴溪瀛.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禁毒防艾多元防控体系——一个基于法律社会学视角的初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8]施勇.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禁毒防艾工作基本模式探讨[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