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视频”教学模式在中职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
2020-08-25许秀仁
许秀仁
摘 要:鉴于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对财会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文章结合课程基础会计教学现状,探索如何应用“微视频”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期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质量。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微视频”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0055-02
一、引言
“微视频”的原型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 Roy A. Mc 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他认为,“微视频”教学只要能够支持相同的作业和讨论,就能达到与传统授课模式相同的效果。现在比较热门的“微视频”教学模式所展现的学习平台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增强学习的能动性和乐趣。
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运用“微视频”教学模式分析(一)教师分析
当前,福建省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的所有教室都配备了一体化计算机,基本上每位教师都可以使用微视频上课。此外,该校财会专业教研组计划编写校本教材《基础会计实训》,并配套相关的微视频教学课件,整合的教学资源可以共享,这样授课教师可以节省独自制作微视频的时间,去探索如何提升制作微视频的质量。
(二)学生分析
中职学生性格外向,充满活力,在课堂上很难从头到尾专注于聆听而不错过所有重要知识点。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学生反映不能完全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授课前可以让学生先观看微视频教学课件,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讲解尝试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再向同学或教师请教。
(三)校园设施分析
生活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基本每人一部手机,高速便捷、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络为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的交流等提供了便利。在网络不畅通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将需要的教学视频从课堂智能平板电脑拷贝到手机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三、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为了了解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现状,笔者选择了某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共发放250份,得到有效问卷248份,回收率99%左右。
(一)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
问卷结果显示,认为教材有吸引力的仅有 2 人,占 0.8%;对教材感兴趣的有12 人,占4.8%;觉得教材比较适合自己的有72人 ,占 28.8% ;对所选用的教材不喜欢的多达164 人 ,占65.6%。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当前选用的基础会计教材不感兴趣。由于教材内容包含大量的概念、数字、公式、表格等,所以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小,容易导致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 二)教材选用与学生需求有偏差
笔者从重点突出、容易理解、趣味性、富有时代气息四个方面,对教材选用和学生需求进行了调查。
让学生对学校选用的基础会计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突出重点的占87.21%,认为容易理解的占57.75%,认为有趣味性的占18.60%,认为富有时代气息的占29.84%。
从学生的需求看,认为教材应突出重点的占94.96%, 认为教材应通俗易懂的占97.67%,认为教材应有趣的占100%,认为教材应富有时代气息的占99.61%。
图1中学校教材选用与学生需求的两条曲线几乎没有重合,吻合度很低,不免使人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产生担忧。
(三)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的理解不够透彻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教材的重点难点相对较多,如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性质、账户的应用、账簿的填制等,知識点较抽象,学生不易掌握。课堂上,若教师讲解清晰到位,学生基本能够理解,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很多学生经常性地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的效果。
分析问卷结果可知,学完基础会计课程后,能够初步理解的学生占29.84%,能够基本理解的学生占22.48%,能够完全掌握的学生占1.55%,不够理解的学生占45.35%,完全不懂的学生占0.78%。
可以看出,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学习完基础会计课程后,对“重点、难点不够理解”的学生人数是“基本理解掌握重点、难点”的两倍,是“透彻理解重点、难点”的29倍左右。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反映了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四、“微视频”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主题的选取
基础会计“微视频”教学模式的应用首先需从选题开始,所选的主题要能够帮助授课教师更好地借“题”发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如果选题不理想,就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这种形式的教学设计没有创新和亮点,达不到“微视频”教学模式的预期效果。若选题范围太大、太广,可能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要解决的问题描述清晰,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应选择典型的,难以用传统方式解决的,比较抽象、难理解的选题作为微视频教学内容的主题,视频内容尽可能“少而精”,视频的时长为5到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
比如,基础会计课程的“试算平衡”是一个抽象难理解的概念,既是该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选取这一知识点作为微视频教学内容的主题。由于在教学中将该知识点讲解到位、使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有难度,所以将其作为微视频教学内容的主题就比较合适。
(二)导入环节的设计
成功导入是“微视频”教学模式有效应用的关键。“微视频”教学模式的教学时间很短,教师应力求呈现新颖、独特、精炼、耐人寻味的视觉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导入,导入以前教学过的基础内容,打开进入主题的门;可以导入实际情境;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悬念等进行导入。但是无论选择哪种导入方法,都必须紧密围绕教学内容主题。
例如,以“试算平衡”为主进行微视频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导入学生每周生活费的使用情况,与“试算平衡”的知识点“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巧妙结合,将其设计在同一个画面上,一目了然。采用这种方式导入主题比较直观、清晰、新颖,通俗易懂。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微视频,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设计。设计的教学过程要解决难点、突出重点,通常由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要反复推敲教学内容,确保所举的例新颖、紧扣主题、通俗易懂,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丰富有趣,并巧妙运用情境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质量的教学微视频需要用心设计,其中教学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础会计课程微视频的设计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例如,在基础会计“试算平衡”应用“微视频”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设计中,从“试算平衡”的产生到具体运用,从对账簿记录的查漏补缺,最后到在生活中的运用,处处突出“试算平衡”这一主题。
层层递进,结构紧凑。以基础会计“试算平衡”应用“微视频”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例,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学生攻克了“试算平衡”的难点,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
设计问题,激发兴趣。在基础会计微视频的教学过程设计中,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思考,使微视频教学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例如,“试算平衡”采用“微视频”教学模式授课时,在视觉上呈现有冲击力的画面,将问题置于学生心灵深处的视图中,使学生对该问题感兴趣从而想知道该问题的答案。 学生在“解密”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并掌握了“试算平衡”的知识。
升华主题,精彩总结。一个好的微视频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试算平衡”微视频的结尾,可以用“检查各账户借方和贷方的合计数是否相等,可以创造出大自然的和谐画面;檢查正确的账户记录,在需求和奉献之间建立平衡”结尾,升华主题。这样,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精彩的结尾更是令人记忆深刻。
五、结语
微视频是完整且独特的教学资源,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开展微视频教学提供了充分条件。“微视频”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财会专业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利用“微视频”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郭春娟. 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与就业需求对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2]黄曼琳.情境模拟教学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
[3]边正平.中职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时代教育,2018(12):71,73.
[4]韩 潇.微课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