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不同胰岛素给药的效果分析

2020-08-25孙成芝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5期
关键词:尿糖丁酸胰岛素泵

孙成芝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青海 西宁 810000)

糖尿病是临床多发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胰岛功能下降,导致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代谢异常。相关研究表明,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期间,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发挥的临床效果不同。为此,本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发挥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设置研究区间为2017年8月—2020年1月,以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为例,选取其中的9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给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对照组48例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31:17,平均年龄为(63.23±3.35)岁。观察组4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9:19,平均年龄为(63.19±4.8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差异性(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参与本实验的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符合本实验标准;患者以及家属知晓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此研究已经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

排除标准:存有传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患有重大恶性疾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患者各项指标不符合本试验标准。

1.3 治疗方法

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输注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在患者实施治疗期间,定时定量的对患者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实施治疗。治疗时间为餐前半小时,治疗期间定期对患者血糖进行检测。②观察组:主要采取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将注射剂量调整在0.5 U/(kg·d)。在治疗期间,控制好奔注胰岛素总量,适当的进行追加。主要在患者餐前30半小时内进行泵入,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1]。

1.4 疗效评价

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变化水平、尿糖达标时间、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尿酮恢复正常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血糖变化水平:血糖变化水平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进行比较。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恶心以及低血糖症状。

1.5 统计学方法

把糖尿病患者的数据资料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血糖水平、尿糖达标时间、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尿酮恢复正常时间用t检验,表示为(±s),药物不良反应用卡方检验,用(n/%)表示,P<0.05为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血糖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的改善水平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s)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两小时血糖常规组 48 8.17±1.33 9.35±1.02观察组 48 7.21±1.24 8.78±1.01 T 3.6576 2.7511 P 0.0004 0.0071

2.2 尿糖达标时间、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尿酮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尿糖达标时间、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尿酮恢复正常时间明显比常规组患者要早,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尿糖达标时间、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尿酮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尿糖达标时间、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尿酮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s)

组别 n 尿糖达标时间 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 尿酮恢复正常时间常规组 48 9.21±2.12 7.45±1.32 27.18±8.83观察组 48 8.36±2.02 5.36±1.23 13.56±4.24 T 2.0110 8.0254 9.6334 P 0.0472 0.0000 0.0000

2.3 药物不良反应

常规组的48例患者当中,头晕5例、恶心3例、低血糖症状1例,总不良反应的概率为18.75%(9/48)。观察组的48例患者当中,头晕1例、恶心1例、低血糖症状0例,总不良反应的概率为4.17%(2/4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大于观察组,P<0.05(x2=5.0310,P=0.0248)。

3 讨 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为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一定压力的同时,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严重危及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在临床治疗当中,通常选取胰岛素为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借助药物对患者血脂指标进行控制,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此来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在我国医疗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为糖尿病患者选取更加优质的给药方式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临床当中主要有皮下注射和泵入两种给药方式,在临床治疗当中,胰岛皮下注射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应用下,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当中,胰岛素输入量不稳定,在输入过程当中出现的吸附以及洗脱现象都会对胰岛素的药效产生影响,进而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一旦药物质量控制不当或者患者自身原因导,就会引发低血糖症状,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在胰岛素泵入治疗方法的应用下,是以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方式为主,对患者进行持续微量给药的方式[2],能够有效满足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而且,胰岛素泵输注治疗的运用下,通过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评估,可以根据患者具体需求量划分为基础量和追加量,能够有效避免治疗期间患者血糖波动过大对胰岛功能造成的损伤。根据患者具体的需求量实时的进行调整,能够进一步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从根本上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的现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采取胰岛素泵入治疗方式,与皮下注射治疗方式比较,结果表明,基于胰岛素泵入治疗方式的实施,有助于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更好的稳定;促进患者尿糖达标时间、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尿酮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降低治疗后期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与皮下注射治疗方式相比较,组间数据差异较大,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糖尿病时,给予患者胰岛素泵输注治疗,能够有效地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概率,药物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后期更好的康复。

猜你喜欢

尿糖丁酸胰岛素泵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血糖正常而尿糖不正常是怎么回事?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丁酸乙酯对卷烟烟气的影响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空腹血糖与餐后段间尿糖定量测定法在社区糖尿病筛查中的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