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向服务型转变的思考
2020-08-25梁煜
■梁煜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8)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之后,“服务型政府”“建设双一流”就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从目前的形势上看,不少高校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的延伸,也开始顺应时代的发展路径,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朝着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的方向延展。2014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当中提到高校转型发展,在2017年的时候,被深化到意见当中。并且在十九大的报告当中,也进一步强调了公益性的属性[1]。在2020年之后,不少高校也开始立足实际,根据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问题,探究成因,制定出实际可行的转型路径。
图1 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这里结合XX高校为例实施分析,XX高校属于特色性的高校,面向全国的27个省,全日制普通在校生两万余人,成人学历的教育学生,达到了1万多人[2]。并且教职工的数量也达到了1200多人,门类16种类型,拥有60多年的历史,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的水准。学校为各个行业培养了多元化的精英人才,在创新发展和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战略基础上,构建了创新强校工程建设,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3]。学校的行政管理具体参见图1所示。
二、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当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的调查可以发现,XX高校的行政管理出现了以下的几点问题:第一,沿袭了政府官僚体制的设计,管理程序比较的复杂,很多权利交叉的地方,不利于新形势下高校长远和民主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学术研究和行政管理“两张皮”的状态,降低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削弱了行政管理的力度。第二,高校的形象管理是以权力为主导的资源配置,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政权力独断专行,并且政权力扩张,学术权力缩减并行。第三,高校的行政管理者存在官僚气息,长此以往容易形成行政管理者和教师科研人员出现矛盾的交叉问题[4]。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细化,涉及的部门程序繁多,并且形式主义等问题严重。从管理者的思想看,很多时候定位不精确,忽视细节问题,给人以距离感,忽略了教职工的生活实际问题,这样长久下去就会激化彼此之间的矛盾。管理方式传统刻板,缺乏监督透明,缺少反馈评价,这样长久下去,当师生在面临该管理政策的时候,就会出现排斥和抵触的心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首先,政府对于高校管理政策当中,存在较多的干预性,并且管理的理念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其次,学校管理机构比较的膨胀,内部的权利出现了冲突的问题。并且分工不细致,沟通的力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的方向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突出了个人和部分之间的成绩,忽视了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与统筹发展;再次,高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出现了不足的问题[5]。换句话说,就是法律制度的保障力度不足,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考核的效果不够明显,长久下去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最后,高校行政管理者的行政服务意识比较的淡薄。自身的服务水平不高,对服务职能了解的程度还不足。并且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的责任承担意识还不足。存在责权不明、程序繁琐的官僚主义。并且深受传统管理模式固化的影响,这样长久下去,教职工就不能合理地对工作实施定位,产生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换位思考,师生也会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产生抵触心理,这样就会阻碍行政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以上的问题和成因,可以发现高校传统行政管理向服务型行政管理转型,属于高校“去行政化”的必经之路。高校“去行政化”的主要意义是:第一,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建立健全的法规,实现高校管理的法制化。第二,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理顺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将该校办学自主权进行有效的落实。第三,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调整社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的统筹规划。第四,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完成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有效配置。因此,想要实现高校的“去行政化”,那么就需要首先政府放下高校办学自主权,开创自主创新的精神;其次,尊重教师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实行教授治学制度;再次,优化组织结构,实施职员制度;最后,健全制度,提高服务水平[6]。
三、高校行政管理向服务型转变的思考路径
(一)高校行政管理建设转型的基本原则
第一,树立以服务理念为核心。强化服务宗旨,强化服务关系。转变传统的思想,延伸教学科研的道路。例如:在做人才引进时,人事部门根据人才需求制定相应的引进机制,多元化教师科研人员的培训思路,实施建设高学历人才的服务中心。在服务师生的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第二,需要构建“双一流”的目标导向。随着“十九大”报告的指引,“双一流”的目标建设项目就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之中,首先需要确立“双一流”的目标建设行政管理的理念,而后需要在“双一流”建立之中,组织人员结构,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7]。最后,需要在“双一流”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实施服务型行政管理理念,以科研教学为先,创新服务理念,展现最大化的需求,另外,还需要倾听教职工的建议,提高服务型行政管理的水准。第三,以高效服务为目标。从管理的理念上转变,从管理的职能上转变,强调服务管理的本质,从管理的结果上,展现教学的最大化效用,不断地改善服务态度,保障服务效果,创新服务的水平。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最大化地保持学校良好的发展局面。
(二)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建设的基本思路
第一,需要在“双一流”的导向当中,首先对高校传统的流程化实施有效的改造;其次,需要整合逻辑思维,改革行政理念,重组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转变部门职能和工作的作风,推进高校的服务策略。第二,建设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中心,以高校“双一流”建设为服务目标。例如:不少高校在“双一流”建设当中,转变学校的职能,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为地方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成立6个校级协同教育中心,服务行业,展现社会服务的能力,完成科研成果的转化,并和地方性政府签订战略合作的框架。务实基础,并向着特色鲜明、优势较强的应用型大学的方向不断发展延伸。第三,在“双一流”导向之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首先,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行政人员实施聘任制和职员制;其次,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化的培训。第四,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考核制度,加强纪律管理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第五,需要提高信息化的服务水平,构建大数据中心和信息化服务平台。需要建立诉求回应中心,实施完善的沟通机制,延伸对应的沟通渠道,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8]。例如: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建设需要,创建专题网页、专题系统、微博或者公众号系统等。这样就可以在动态的监督下,促进线上和线下的管理制度的进行,提高高校服务的便捷度,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保障。第五,需要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制度。例如:可以尽快脱离传统高校行政管理制度,提高公开性和透明性,进行细致分类,避免逐级递交的麻烦。第六,建立服务评价系统。例如:在高校当中设置一处服务评价邮箱,每一个人都可以行使属于自己的权利,并且可以在网上进行匿名公开投票。
随着社会的进步,“服务型政府”“建设双一流”“去行政化”等内容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建立双一流的目标建设,构建服务型的高校。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校在“去行政化”的基础上,转变原有的建设思路,遵守一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完善的行政管理政策,认清自己的职能,落实完善的高校行政管理政策。加强监督和评价反馈工作的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政策基础上,加快政策向服务型转化的脚步。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当中,不断地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进行鞭策和鼓励,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向服务型转变,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