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馆科普资源需求调研及建设研究
2020-08-25孙荣伟赵红硕
潘 珊,孙荣伟,赵红硕,李 慧
(北京天文馆 北京100044)
1 科普文献资源需求调研概述
1.1 科普资源的界定
从宏观方面理解科普资源,引用中国科普所的定义:科普资源是指用于发展科普事业的政策环境、人力、财力、物力、组织、科普内容及信息等重要因素的总和。科普资源大体上可以分成科普能力和科普内容或产品这两类。科普能力是科普事业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基础,后者则是科普的内涵和具体内容,两者构成了科普资源的一个有机整体。科普资源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一种社会资源,其中包含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科普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场地与媒体资源等。无形资源:政策资源、组织资源、技术与知识资源等。运用上述资源,可以举办各类科普活动,衍生科普产品,产生新的科普资源。科普资源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来进行定义。广义上来说,科普资源是科普社会实践和科普事业发展中需要的所有有用物质,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知识、信息和组织制度等;狭义上来说,科普资源指的是科普活动实践中需要的要素和组合资源。
1.2 科普资源的性质
科普资源的性质主要包括:①社会性,作为社会资源,科普资源体现出以下特点,即科普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形态、社会关系、社会活动中实现的。社会不同,产生的科普资源种类、形式、内容也就不同。科普资源可以传播,科普资料可以交换,科普产品可以交易。②公共产品性,科普资源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某人对科普产品的消费可和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减少他人消费该科普产品的数量和质量。③文化属性,科普产品是文化产品,科学传播就是一种文化传播。
1.3 科普资源的分类
科普资源分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而有所差异,本报告主要采纳按定义构成分类的方法,见表1。
表1 科普资源的分类Tab.1 Classific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resources
1.4 科普资源需求的研究现状
由于科普需求具有层次性,在开发科普资源时要结合不同的需求层次开发不同的科普资源。科普需求的层次性表现在公众科技素质提高具有层级递进、结构系统等特性;不同的组织,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基层组织,也要通过科普途径来提高其成员的科学素质;此外,关于国家安全、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建设,也同样离不开科普的作用。因此,也要针对这种需求特征来开发不同层级的科普资源。
现有的科普资源需求研究,主要是针对大众对科普资源的需求而做出的研究,对于科普工作者这方面的资源需求研究较少。中国科普研究所胡俊平认为公众的科普需求主要体现在科普内容和科普形式两方面,前者即公众关注的热点科学领域;后者即公众乐于接受的科学作品表现形式和载体。2011年胡俊平等[1]通过研究城镇社区科普的大众需求及满意度,列出了科普内容、科普载体、科普获得渠道等多方位反映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以及对现有科普满意度调查,在研究现有科普资源及科普资源利用情况的基础上,给出了进一步开展科普项目的办法和建议。王朝根[2]结合统计分析软件研究了当下科普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归属群体、经济情况等;主观因素主要包括科普的动因、目的;主要因素为科普资源和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满足性、有用性。伍雪梅等[3]分析调查了普通公众、中小学生、大学生的科普信息需求,这 3类人群在信息需求内容、信息获取途径、活动形式偏好、活动地点偏好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当前科普活动应该加强网络等新媒体科普宣传、做好深入细致的科普信息需求调查、加强科普场馆建设以及强化大学生科普工作。王晶莹等[4]从认知、技能、情感和活动4个维度,分析目前北京市中学生科普教育的情况,发现学校主要以科普宣传栏和图书馆为科普主要途径,通过科普讲座和科普展览活动向学生传递系列科普知识。王晶莹等[5]通过纵向比较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总结出大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方式除去传统意义上学校的正规教育外,电视、报纸也是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吕强[6]提出目前科普大多为“被科普”,科普需求将被视作必然的模式,未来的科普发展将是科普受众来提出需求。2018年,刘佳馨[7]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公民科技服务的需求情况展开调查,最终发现大众媒体和科技活动是居民获取公共科技服务的主要途径,而影响科普服务满意度的4个主要因素是科技服务途径、获取科技服务的时间、获取科技服务的目的和个人的文化水平。
2 需求调研的设计
为了解目前科普工作者对科普文献资源的知晓情况、使用情况以及看法、需求,设计关于科普文献资源需求的调研活动,以期为科普科研及服务工作提供数据及信息支撑。
2.1 需求调研的目的
由于对科普工作人员的调查研究比较有限,问卷中关于科普内容需求和科普知识获取途径的选择大同小异。本研究目的是获得关于北京天文馆科普资源需求的第一手数据,了解当前科普人员对文献资源相关问题的了解情况及其科普需求,弄清现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针对科普工作在影响及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中的积极意义进行探索,并就如何及时有效地开展科普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2.2 需求调研的形式
本次需求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调研方法,采用发放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对象为北京天文馆的基层科普工作者和科普讲解员。
问卷调查的数据均来源于问卷星系统,主要调查内容为科普文献资源的使用情况和需求。调查问题的设置采用多选的形式,通过勾选的方法收集答案。
2.3 需求调研指标体系的构建
需求调研问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 3个一级指标为主:科普资源的用途、科普资源的需求内容和需求形式,具体见表 2。需求调研内容主要分为调研对象的界定、科普工作的现状、科普资源建设现状、科普人员使用情况、科普文献资源的需求以及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建议 6类,以科普文献资源的需求为调查重点。
表2 科普文献资源需求调研指标体系Tab.2 Research index system for demand of popular science literature resources
3 需求调研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研调查对象主要面向北京天文馆科普工作人员,回收问卷 26份,其中有效问卷 2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3.1 科普工作的受众人群
如图1所示,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北京天文馆科普工作者,依据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天文馆最主要的受众人群是社会大众,占到了科普受众群体的 80%以上,其次是面向中小学生、大学生、科普类研究人员开展科普宣传。
3.2 现有科普文献资源尚不能满足科普工作人员需求
从科普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来说,供给必须以需求为导向,科普供给能否满足科普需求直接决定科普工作能否产生实际效果,是否受到大众的接受和欣赏。科普必须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科普文献资源采购方案。不同的公众群体往往对科普的需求形式有很大的差异,青少年对科普的需求形式主要为科普教育宣传,社会大众则偏向科普展览,科普工作人员侧重于科普研究,科普文献资源的采购应针对不同的科普工作方向。
图1 北京天文馆科普工作的受众人群Fig.1 Audience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Beijing Planetarium
如图2所示,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人群是科普基层人员和科普讲解员,北京天文馆现有科普文献资源主要包括图书著作、学术期刊、会议论文、报纸等。其中较为缺少的是会议论文和报纸资源。而科学中心对文献资源的需求类型依次为图书著作、学术期刊、报纸、会议论文。由此可见,北京天文馆科普工作人员需求度较高的文献资源正是现有资源中相对数量较少的类型。
图2 北京天文馆需要的资源类型Fig.2 Types of resources required by Beijing Planetarium
3.3 科普工作者更偏重于数字化和专业性的科普文献资源
如图 3所示,从调研结果来看,在科普文献资源的需求形式上,80%以上的人更偏向于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并存的形式。仅仅需求单一资源形式的人占比小,仅需求数字资源形式的人与单独需求纸质资源形式都很少,但是两者相差不大。
如图4所示,从科普工作者查找文献资源惯用的方式来看,绝大多数科普人员更习惯于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占比均为90%以上。纸质资源相对选用较少,但是占比也高达 80%以上,说明纸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可或缺的查找媒介。
图3 北京天文馆文献资源的需求形式Fig.3 Demand form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inBeijing Planetarium
图4 北京天文馆文献资源的查找媒介Fig.4 Searching media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Beijing Planetarium
如图5所示,北京天文馆科普工作者获取文献资源最主要的途径是权威的科普网站,占比高达 90%以上;其次比较普遍的获取途径包括主流社交平台(微信、博客)、图书馆、科普交流与研讨等。
图5 北京天文馆文献资源的获取途径Fig.5 Access to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Beijing Planetarium
3.4 科普文献资源的使用方向与工作内容吻合
目前北京天文馆涉及的科普工作主要为科普展览、科普讲解服务、科普教育特色活动。如图6所示,科普工作者使用科普文献主要用于提升科普场馆服务能力和水平、了解科普发展的动态等与工作实践相关的范围,其次为将科普文献资源用于科普类文章撰写等与专业研究相关的范围,而应用于科普文学作品撰写的较少。
图6 北京天文馆科普文献资源的使用范围Fig.6 Scope of use of popular science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Beijing Planetarium
4 科普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通过对北京天文馆的科普工作人员进行文献资源需求调研和分析,发现在数据资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传统的文献资源获取途径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现有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尚有缺口、资源采购的重点不突出等。针对这些问题和需求,建议通过丰富科普文献资源的展现形式、满足科普工作中大众化的文献资源需求、促进科普文献数据资源的数字化和专业化建设、抓住科普资源的建设重点等角度对未来的数据资源建设工作做出改进。
4.1 开展个性化科普文献资源服务
科普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以“资源到馆、服务到人”为原则,将满足科普工作人员需求作为工作方向,在保证纸制和电子科普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开展个性化科普文献资源服务。
图7显示,北京天文馆科普工作者除了一些基本的文献资源服务功能外,对文献资源增值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子文献资源的共享、电子图书的定期推送上,对电子期刊个性化定制、电子资源使用培训也有一定的需求。
图7 科普文献资源增值服务的需求Fig.7 Demand for value-added services of popular science literature resources
在准确把握科普工作人员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北京天文馆文献资源建设可以拓展部门间文献传递、订阅号兴趣点个性化推送、科普专题邮件订阅、文献资源使用在线讲座与咨询等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
4.2 凸显图书专著在科普资源建设的主体地位
北京天文馆科普工作者对图书专著的需求尤为显著。图书较论文、报纸等资源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展示信息。北京天文馆科普工作的重点对象为青少年。针对青少年开展的科普活动中,图书更加能以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推广、传播和弘扬科学技术、方法、思想与精神;同时,面向青少年科普进行的科研工作中,图书专著更有利于拓展学术视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探究式科普研究和实践。由此可见,图书专著是北京天文馆科普文献资源保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3 建设数字化和专业化科普文献数据资源
北京天文馆顺应世界科技场馆的发展需求,坚持以建设与北京城市发展战略地位相匹配的科普新地标为目标,突出科学思想方法传播,这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普人才的研究。获取科普信息的途径有很多,每个人都有多种渠道获取科普信息,从调查结果来看,科普工作者逐步使用数字化、电子化文献资源,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利用线上的权威网站进行相关文献的查找。文献资源趋于电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使科普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成倍提高,数据化的文献资源随时可以阅览,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减少在大量纸质图书资料中翻阅的繁琐,解决目前困扰科普工作者获取文献资源过程中遇到的信息不全和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5 结 语
积极推进文献资源的共享共建,力争在满足重点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免费、合法资源,自建数据库,与图书馆、高校及其他科研机构进行资源共享等方式,引进、采购更多的科普专业文献资源,使北京天文馆文献资源体系的专业领域覆盖面更广,最大限度满足科普事业发展的个性化、特色化需要。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应以科普理论研究、科普场馆和科普媒介与技术这 3大科普工作中重点关注的专业方向资源为核心,本着充分、高效利用文献资源采购预算的原则,精准做好数据库采购方案。科普资源体系的建设重点,除了考虑科普工作人员的需求,还应放眼全国、全世界科普工作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综合考虑北京天文馆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