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父子与华鉴阁
——天津藏书家之三
2020-08-25王振良
王振良
天津市马场道东头北侧为天津市第二十中学,校园内的行政办公楼是一幢西洋风格建筑,此即2006年拆除后又按原貌重建的潘复旧居,也是潘守廉和潘复父子的藏书楼华鉴阁。
潘复(1883-1936),山东济宁人。原名贞复,字馨航。清末举人,曾任山西巡抚陆钟琦的幕僚。1912年,潘复在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任职,不久入程德全幕任秘书。1913年任山东省实业司司长,1920年兼任山东省筹赈会会长。1916年任全国水利局副总裁、署理总裁。1919年至1921年,三次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次长。1925年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委任潘为督署总参议。1926年,张作霖入京主政,9月潘任财政总长。1927年,任国务总理兼交通总长。1928年6月退居津门。
在北洋各派系人物中,潘复虽然资历不深能力一般,但他善于利用关系,长期身居要职,在政坛的风云变换中游刃有余。
民国初,潘复任江苏都督程德全的秘书。某次程与山东都督周自齐会面,周问程可有人才推荐。潘复恰好生出回乡念头,遂被推荐到周自齐处,出任山东劝业道道尹,旋改实业司司长。1914年,周自齐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委潘复为参事。1919年11月,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任命靳云鹏为国务总理,潘复出任财政次长。
靳云鹏也是山东济宁人,他与潘复渊源颇深。原来潘守廉在河南为官时生下潘复,但夫人没有奶水。恰巧靳云鹏之弟靳云鹤出生,靳母家境贫苦但奶水充足,就被潘守廉雇去给潘复当了奶母。
1920年靳云鹏再次组阁,潘复仍任财政次长,不久总长周自齐去职,潘复署理部务。1921年靳云鹏第三次组阁,潘复继续以财政次长名义署理部务。1921年12月靳云鹏辞职,与潘复一同寓居天津。
1927年6月,张作霖掌控北京政府,潘复出任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母亲因为喂养过潘复,于是“一人奶出两位总理”的说法盛传一时。
1928年,在北伐军进攻下,掌控北京的张作霖决定撤到关内。作为国务总理的潘复表示让贤,国务院事务交给许宝蘅负责。6月3日,潘复乘列车随张作霖出京前往沈阳。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潘复万幸逃过了劫难。原来潘复上车后,自忖内阁成员多是奉系人物,自己虽是总理,也只能小心秉承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意志行事,如到东北处境会更加险恶。因此他在列车停靠天津时,最终决定下车作了寓公。
潘复之父潘守廉就喜欢藏书、编书、刻书。潘复去世又早于潘守廉,故所藏图书多数时间由父子共同典守。潘守廉(1845-1939),字洁泉,号对凫居士。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清末任河南长葛、南阳知县,邓州知州。民国后隐退,随潘复长期居津。潘守廉传世著述颇多,撰有《儒教八德录》《对凫缘影》《木铎千声》《论语铎声》《作新末议》《儒佛合一救劫》,纂有《南阳县志》《南阳县全境舆图》《济宁县志》《济宁直隶州续志》等。其诗也颇可诵,如咏微山湖曰:“西到微山尽处湖,群峰泛泛水中浮。晚来化作云千叠,飞上青天异彩铺。”1935年,林修竹在天津购得明拓《曲阜圣迹图》,请画家王一亭重绘,1939年告成之时,请潘守廉赋诗题字,后来辑为《圣迹图联吟集》,使得新刻的圣迹图成为佳椠。潘守廉晚年佞佛,弟子郭介梅《省余存稿》有《赠潘洁泉师》云:“晚年谁肯逐风忙,矍铄斯翁善俗肠。曩日已登廉吏传,此时复入圣贤乡。潘江陆海文华藻,铁画银钩字迹良。儒佛合编同救劫,大千世界太平洋。”九十多岁时,潘守廉还为《天风画报》题过报头。
潘氏藏书以宋元旧本为主。晚清国子监祭酒、藏书家盛昱遗书散出时,潘复购得《策要》等多种。晚清宗室、藏书家完颜景贤遗书散出时,潘复购得《两汉策要》16册,书由宋代陶叔献编辑,收录两汉政论164篇,传为元代赵孟頫所抄。其书明嘉靖间属藏书家周良金,明末清初归“海内第一藏书家”毛晋,清乾隆间为张朝乐所得,清末又归完颜景贤。该书不但流传有序,而且有翁方纲、王杰、钱大昕、戴衢亨、袁枚、秦承业等名家题跋。潘复又与南通张謇讨论郡国利病,广搜历代舆地图籍一百数十种。1936年,杨敬夫从藻玉堂王子霖处购得海丰吴氏藏宋版《通鉴纪事本末》,价格为1000元。半年后王又用3000元收回,旋以6万元售给潘复。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有一首《王叔鲁并附张岱杉、李赞侯、潘馨航、张咏霓》,专门题咏喜好藏书的几任北京政府财政总长:“王张潘李散如烟,官去无权保简编。何若四明投老客,秦灰鲁壁表先贤。”此诗后面的小注云:“辛亥以来,掌财部者如王叔鲁、张岱杉、李赞侯、潘馨航、张咏霓,皆好聚书”。潘馨航就是潘复,诗注还极力称道其“古本精椠尤多”。
潘氏父子藏书处初名宝沈盦,后以入藏“二宝”——明拓华山碑和宋刻《资治通鉴》,于是更名为“华鉴阁”。
明拓华山碑全称为《西岳华山庙碑》,最初为宁波范氏天一阁的旧藏,潘复以8000元代价购自端方家。此碑原石立于东汉延熹八年(165),明代嘉靖间毁于地震,传世拓片仅知有四种,而未裁割重裱的整幅仅此一种。天一阁之后,此拓又经钱星伯、钱大昕、阮元、端方等名家之手,珍稀程度可想而知。
宋刻《资治通鉴》的入藏,更是堪称书林佳话。据雷梦水《书林琐记》载,此《资治通鉴》本是天禄琳琅所藏,被逊帝溥仪赐给某王爷,王爷遂托琉璃厂文德堂主人韩氏装为“金镶玉”。结果韩将影印百衲本《资治通鉴》染黄,充作真本送归,原本之目录30卷售给傅增湘,正文294卷卖出后下落不明。曾任两广总督的旗人萨尔图·英翰的儿子,少时与潘复一起念过书,后来家道中落,到北京投奔潘复,潘复遂给他在财政部谋了份差事。此人为报答潘复,把其父收藏的几箱古书、字画都送给了潘复。潘复整理时发现,其中竟有一套宋版《资治通鉴》,简直是喜出望外。1923年,潘复又以宋本《白孔六帖》自傅增湘处易得目录,从此宋本《资治通鉴》成为全璧。
作为山东人,潘复极重同乡之情。他曾得到济宁许鸿磐遗著《方舆考证》稿本,因为担心再次散失,遂不惜重金委托刻书家陶湘,对许著精心校刻刊印行世。
保藏近百种海源阁藏书,是潘复在津最为著名的藏书活动。海源阁位于山东聊城,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灾乱频仍,海源阁屡遭兵扰,第四代主人杨承训遂移家天津,1927年至1928年间,陆续将海源阁所藏珍本移至津门。1927年,海源阁26部宋本运至天津出售时,潘复不欲藏书散失外流,曾致电山东省长林宪祖,希望阻止海源阁藏书继续出售,并建议由山东省筹款收购,但林宪祖并未采纳其言,此事乃不了了之。
因为旅居耗产,坐吃山空,杨承训打算投资工矿企业,但苦于难以筹足资金,就通过北平琉璃厂藻玉堂经理王子霖介绍,以海源阁所藏92种珍本作为抵押,从天津盐业银行借款8万元。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华北时势日危,再加上生意受挫,杨承训决定卖书还债。消息传出之后,京津书贾闻风而至,其中一批普通古籍,被琉璃厂五家书商购下,几经辗转售给南京陈群,最后入藏泽存书库。其他零散珍本,则散入刘少山、李盛铎、周叔弢、傅增湘等京津藏家之手。抵押给盐业银行的大宗珍本92种,则又经王子霖的介绍,由潘复出面会同常耀奎(字朗斋)、张廷谔(字直卿)、王万年(字绍贤)等人组织存海学社,集资8万元将书购下,继续保存在天津盐业银行。这个学社之所以名为“存海”,就是保存海源阁藏书的意思。王子霖在这次交易中上下其手,捞到不少好处。原来1930年土匪王冠军占据聊城,他知道海源阁藏书价值连城,就从天津雇了位懂行的书商,拣选大批明代善本运往其家乡保定。不久王冠军故去,夫人将书陆续售出,王子霖得到多种,其中就有明版《苏老泉嘉祐集》。存海学社购藏海源阁藏书时,王子霖趁清点之机,将自藏《苏老泉嘉祐集》混入,换走了宋版《陶诗》。王子霖之所以能够得手,是因为杨承训将藏书打包抵押给盐业银行时,只清点记录了总的卷数和册数,而没有开列详目。王子霖作为中介深谙其详,故此择机以明版《苏老泉嘉祐集》14卷替换出《陶诗》14卷。这本《陶诗》,后来被王子霖以3500元价格卖给了周叔弢,l952年周将此书连同其他善本捐献给了北京图书馆。
1944年,存海学社又加入了新股东,改组为存海学社新记。1945年11月抗战胜利不久,北平图书馆复馆开放,即打算购入存海学社新记所存海源阁藏书。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特别划拨1500万元专款备用。正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视察平津,手谕有关方面云:“海源阁藏书可作价国币1500万元(20亿元法币),由北平图书馆购买,以存古籍。其原购存该批书籍士绅热心可嘉,应于北平图书馆内,另辟存海学社,以资纪念。”经过清点核验,这批书共92种1207册。1946年2月5日,藏书自天津运至北京,正式入藏北平图书馆。北平图书馆专门辟出一室,并将存海学社匾额高高挂起。
在这92种珍本中,宋刻本有33种,元刻本有17种,明刻本和抄本有5种,古抄秘校本12种,清刻本和清抄本25种。其中宋刻本《仪礼》17卷、《礼记》20卷、《史记》存93卷、《汉书》120卷、《后汉书》120卷、《三国志》65卷、《大戴礼记》13卷、《春秋经传集解》30卷、《资治通鉴考异》30卷、《通鉴纪事本末》42卷、《新编方舆胜览》70卷等,都是海源阁藏书中的精品。
潘复藏书印有“济宁潘复”“馨航”“华鉴阁”等。潘氏父子卒后,所藏多不知所终,唯《资治通鉴》流入厂肆,在北大唐兰教授干预下售归故宫,1959年移交北京图书馆。
潘复旧宅拆建之前的门牌是马场道2号。原是一座典型的西欧风格花园住宅,占地十余亩。该楼1919年由潘复委托开滦煤矿董事庄乐峰,邀请法国建筑师设计并承包建造,造价是15万元大洋。主楼分东楼和西楼,由过度性门厅自然连接,三层砖木结构,瓦垄铁顶,水泥抹面。门窗和地板一律用菲律宾木料,楼内设五面形阳台。东楼一层为招待达官显贵的客厅,西楼一层为接待亲朋好友的客厅。整座住宅建筑面积3827.99平方米。宽阔的院子用铁栅栏围墙,种植各种花木与草坪绿地,院子中间有甬道直通主楼正门。这里1949年后为天津市农林局办公地,20世纪90年代初迁出。
除了居住和藏书功能,潘复家还是著名的社交俱乐部。当年来潘公馆的军阀政客和巨商富贾,除了赌博、听戏之类,还能品尝到美食。据潘复之子潘耀星回忆,潘家一共有四个厨房,可分别烹制鲁菜、豫菜、淮扬菜和西餐。家里的宴会厅悬挂着一幅对联:“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宴会厅中央是一张大长桌,虽然可坐五六十人,但也经常客满。某次康有为前来造访,潘复请他吃淮扬菜和西餐。康一时高兴,挥毫泼墨,另赠潘复一幅对联:“海纳黄河浊,天包大地圆。”
潘公馆的私房菜,以“潘鱼”最负时誉。旅居台湾的美食家刘枋曾在天津久住,其《吃的艺术续集》中有《天津菜》一文,其中说:“潘鱼:也就是醋椒鱼汤,据说是民国初年国务总理潘复家传出的做法,也只在天津餐馆的菜单上有过此名。是用整条的活鲤鱼炖汤,汤上撒葱、蒜苗、香菜等碎末,以及大量的醋和胡椒粉。这菜的特点是酸辣味浓,但不掩其鲜。”除此之外,潘公馆的状元红酒和醉蟹也颇有名,都产自潘复老家山东济宁玉堂酱园。1913年潘复任山东实业司司长时,在济南举办山东省第一次物品展览会,玉堂酱园获得三十多项金奖。酱园始创于康熙年间,为苏州人戴阿大所设,既有江南风味,又有济宁特点。这里酿制的状元红酒,香味浓郁,口感润滑,最为潘复所喜,乃府中常备之待客佳品。醉蟹也是江南食品,很早就被引入山东。玉堂酱园所做选用微山湖活蟹,用米酒、陈醋、茴香等配成蟹饲料,活蟹吃饱后醉晕,放入坛中十天,启封后蟹眼圆睁,鲜光油亮。当时济宁有句民谚云:“不看曲阜空有眼,不尝醉蟹空有肚。”
1936年9月12日,潘复在北京病逝。三年后,其父潘守廉以95岁高龄谢世。潘氏父子藏书其后逐渐散逸,大都下落不明。唯传为赵孟頫抄本的《两汉策要》,前些年突然现身于中国嘉德2011春季拍卖会,最终以4830万元成交,创下当时古籍善本拍卖的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