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鸣九:《世界最佳情态小说欣赏》
——一部历史新时期文学欣赏的优秀之作

2020-08-25桑永海

爱尚书香 2020年4期
关键词:柳先生繁星赏析

桑永海

当代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说过一段话,是一个直指本质的著名论断:“在迟暮之年,我将文学评论的功能多半看作鉴赏。”确实如此,不论你写文学评论还是作为受众阅读文学作品,首要的就是鉴赏,或曰欣赏、赏析。放眼文学批评史和广大受众阅读史,布鲁姆这个论断确实很重要。何以言之?因为他不但明确揭示了文学评论应有的一个重要功能和作用,是评论家必备的修养,而且他还提示广大受众,鉴赏是一切文学阅读心智活动的核心内容。这个被称为“雷龙”的文学批评大家,到“迟暮之年”,他才有了这样深切的感受,也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吧。

其实,文学赏析,这是自古以来我国五千多年文学的优秀传统。一千五百年前中国古代文论代表作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横空出世,书中就列专章首次明确论述了文学鉴赏的理论问题,惠泽至今。古今相交之际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于100年前推出里程碑式的鉴赏经典《人间词话》,影响深远。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大师云集,从鲁迅到钱钟书等一大群作家和学术巨子的文学鉴赏著作,既体现了五四文化的新潮又承续了古典文化的筋脉,滋育了几代人的心灵。很可惜,只是到了极左思潮泛滥时期,文学鉴赏靠边站了,只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初,何其芳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诗歌欣赏》,一时成为空谷足音。

是伟大的改革开放,才给文学鉴赏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生命。出现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黄金时期。首先,鉴赏活动从过去的书斋深院走向了人民大众。其次,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的形象化广泛传播,中央和省市电视台采用多种新颖形式普遍开设了文化文学经典悦读欣赏节目,空前普及和推动了文学鉴赏这种高雅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改革开放这四十年,众多新老作家、学者纷纷操刀,写出了形式各异、多彩多艳、数量最多的文学艺术鉴赏著作,柳鸣九先生,就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

柳鸣九,1934年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作家,外国文学专家,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原会长。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学部委员”,2018年11月荣获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他还被法国巴黎大学正式选定为博士论文专题对象。柳先生已经不能以著作等身来比喻,仅就他主编的法国作家选集、流派、思潮集、世界名家精选集等,就有两百多种。他不仅精于文学理论研究,精于作家作品评论,精于法国文学史,他还诗心斑斓,多有情趣,写散文,写随笔,写鉴赏,写序跋,更有广受青睐的外国文学经典新译本出手。柳氏著作真就投契了本人的爱好,转眼笔者已经追踪柳先生三十多年。

回望我们文学史的长河,以一生之力献身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的卓越作家和学者不乏其人,但由于时代形势和思想潮流所限,对外国文学经典写出系列性鉴赏文章并且影响广泛的却不多见。只有国门大开、思潮空前激荡活跃的八十年代,作为终生从事外国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研究的柳鸣九先生,才骋其所长,乘势而出,成为几十年坚持不懈在外国文学经典赏析阵地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著名学者和作家。

柳先生这段经历很有趣,我们也能从中具体感受到到对外国文学经典的鉴赏是如何应运而兴旺起来的——那是人们至今怀念的改革大潮初起的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出现一家既有文化品位,又很受读者大众欢迎的刊物《文汇月刊》,主编梅朵是著名记者、编辑家、评论家,他频频向柳催稿,邀他写文化评论,柳先生招架不住,就把自己刚译出的都德短篇小说《繁星》和为此新写的一篇短评《纯净的情操之爱》发去了。没想到在《文汇月刊》发表后,竟然大受读者欢迎,杂志收到许多读者的赞扬信。“老梅朵”想乘机扩大战果,首先是把一些佳评转录给柳,然后,一定要他按第一篇的方式,每月写一篇随笔短评,配上一篇对应的外国名作,构成一个固定栏目。这样坚持两年之久,水到渠成,柳先生把这个专栏的文章结成一本书,就是北京出版社很快出版的《外国短篇爱情小说选评》。而这本书的畅销,又引起出版界人士的兴趣,柳就在上书的基础上,把规模扩大了一倍,成为1991年出版的《世界最佳情态小说欣赏》。之后十多年来,多家出版社还不止一次有意将这本书加以再版重印,但终因其中有些作品涉及国外版权而作罢(见柳鸣九著《人性的观照——世界小说名篇中的情态与性态》一书前言)。

确实,改革开放伊始,我就是在《文汇月刊》和《文汇报·笔会》陆续读到柳鸣九的“世界情爱小说随笔”的,一下子让我脑窍大开。原来文学赏析可以写得这么挥洒自如,这么美!我把这些短文收存在剪报册里,念兹在兹,时常翻阅。那可不是你经常见到的中规中矩的评论文字,更不是高头讲章,你只要看看那开头,看看每篇的论述手法,读读那么多迭出的新见,都出乎你意料之外,吸引你津津有味地读下去。你不像在听大道理,倒好像在读赏心悦目的美文。对了,柳鸣九有一只生花的妙笔,他的鉴赏文字,都是一篇篇精心结构的美文,让你久久回味。而且后来我才知道,柳先生出版了两部外国小说鉴赏专辑,一部谈爱情的,一部谈人性的;并且他文集中的许多序跋和随笔体专论,也都是很优秀的鉴赏美文。

限于篇幅,只能选几篇柳先生鉴赏不同爱情形态的美文,简介如下。柳先生擅于从审美哲学的角度,大处着眼去鉴赏,他文章的标题往往格外醒目,读来新鲜生动,形象化阐释了是一种什么样情态的性爱,焕发着一种美感,别具吸引力。例如他的《爱情·遗憾·感伤与距离美》,此文是鉴赏德国作家史托姆举世著名的小说《茵梦湖》的。年轻男女幼时两小无猜,一对青梅竹马,青年时代两情相悦。到关键时刻了,但男孩莱因哈德性格优柔寡断未有明确表态,女孩虽一往情深也未敢吐露真情,结果女孩母亲另做了安排,两人阴差阳错没有结合在一起。若干年后二人在茵梦湖相遇,怎能忘掉旧情?但他们连一次相吻都没有。所以柳鸣九开头就说:“这篇小说的魅力在于它的清淡美,也在于它的距离美。它的清淡美主要源于它感伤的情调中。”男主人公莱因哈德怀着深深的遗憾和感伤,夜里看那湖中的白色莲花,若有若无,就像他的恋人,对于莱因哈德也就形成了一种以欠缺为前提的距离美。柳先生赞叹:“莱因哈德式的感伤之所以如此悠长,原因就在于未实现的婚姻与未得到的少女就是这种人心里最美最高的理想。这就是我所见到的层次最高的感伤,写得最美的感伤。”回过头,再看赏析文章标题那四个词语:无望的“爱情”生出“遗憾”;因为怀旧,月光下的树林田野湖水,小说弥漫着淡淡的“感伤”;正因为淡淡的,所以有种清淡之美,它的清淡美主要寓于它感伤的情调中;再加上以欠缺为前提的“距离美”。标题里的四个中心词语,让你如临小说的艺术情境,听得见莱因哈德与恋人无奈的的心跳和低吟,可见柳先生的匠心。

还有,柳先生的鉴赏贵在求新。构思和文字表达不拘一格,让你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果说对《茵梦湖》的鉴赏是抓住几个关键性审美词语的解析,对一些细节的渲染,就指出了迷津;那么对川端康成的短篇《伊豆的舞女》的赏析更别致,开头就把少年人爱意初萌比作小鸡刚刚出壳时那种胆怯好奇的样子。说小鸡天真地看着这个世界,一副怯生生的神情,似乎一阵微风就可以把她吹倒。你看,一个年轻学生在徒步旅行中遇到几个江湖艺人,就结伴而行,其中一个小舞女,有几个小细节特别引起他的注意,也就是献茶时她的娇羞,还有她的评语“他是个好人哪。”四天过去了,两人分手了,没有什么离奇故事,就是一些细节,只在心里留下隐隐约约的情愫。柳先生把少年人初次滋生而出的爱意比喻为正在孵化而出的小鸡,说川端康成“是根据他十九岁时的经历写成的,朴实无华的形式完美表现了纯真清新的感情,难怪成为文学史上的名篇”。鉴赏的标题也叫作《正孵化而出的爱》,一个类比就令读者得其神髓,真就神来之笔!

对法国作家都德,国人熟知的是收入语文课本的《最后一课》,我想现在如果换个角度,把都德的《繁星》收进去,更会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吧?柳鸣九应约写的第一篇鉴赏文章《纯净的情操之爱》,赏析的就是《繁星》。这是一个长年守在山上为田庄主人看护羊群的小牧童的自述,他嘴上不说,心里一直偷偷喜欢田庄主人的女儿,却难得一见。有天傍晚突然这个活泼漂亮的女孩给他送饭上山来了,牧童很高兴,又因山洪突然暴发姑娘回不去了,在山上没法入睡,就和牧童坐在一起看星星,讲星星结婚的故事。正唠着,姑娘头靠在牧童肩上睡着了,小牧童的确有点激动,却坐那里一动不动,他想这么皎洁的夜晚,只能使我产生美好的念头。柳解析说:“都德的小说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作为爱情小说,《繁星》与历来世界上的爱情小说相比,并不黯然失色。《繁星》的美从何而来呢?因为它像一首牧歌,保存了牧歌的框架,优美的大自然中的田园和爱情。但他一反过去牧歌作品的假,而致力于保存真,特别是感情的真。”“这种真挚之情,滋生于爱情的幼苗之中,可称为发轫阶段的爱慕,它可以说是文学中最动人的一种感情了。它的纯净还没有被杂质搅浑,世俗的考虑和厉害的打算也还没有来得及把它歪曲,它还只是一种向往、理想,对对方是仰望和尊重,对自己则是自觉和自律。《繁星》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一种感情。都德用最自然最散文化的形式,把它加以诗化,体现出了对美好情操的追求。”

这篇《繁星》和前面《伊豆的舞女》都是写年轻人爱意初萌的同一个主题,柳先生是怎样区别鉴赏的呢?且看他用的关键词,他说《繁星》是纯净情操之爱,是“田野牧歌”;说《伊豆的舞女》是像刚孵化而出的怯生生小鸡的爱,是“纯正清新缕缕纤细的情思”,总之,都是诗意的朦胧的爱。从对《茵梦湖》大处着眼的角度,到这两篇细致入微的剖析,柳先生鉴赏的笔力,确实值得玩味。

终于要谈到梅里美的《嘉尔曼》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中篇小说。记得有一年张承志走到安达卢西亚(小说《嘉尔曼》背景地),从心里感叹:《嘉尔曼》才叫小说啊!还说和人家比,自己没有写小说的才能,今后不写小说了!也有让你扫兴的奇论,小说家林斤澜的分析,简直把你眼睛看长了——他竟然说这个卡门(嘉尔曼)的死,是因为她信命的结果!说她最自由的灵魂里,还有着极不自由的宿命论的东西。另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解析,所以,我管这篇小说叫“嘉尔曼之谜”,这“谜底”到底在哪里?

还是在柳鸣九鉴赏文集里找到了确切答案。那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先生的中心观点:《不自由毋宁死的爱情形象》。他说,《嘉尔曼》这篇小说的重要性和名声实在太大了,它以不长的篇幅竟能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列而毫无愧色,这是令人惊奇的。不,它不仅属于文学名著的行列,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比很多文学巨著都更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特别是在法国作曲家比才把它改编成歌剧之后,嘉尔曼那光焰的形象更是伴随着热烈的旋律和出色的乐章几乎走遍了整个世界。柳先生继续追问:“奥妙何在?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梅里美赋予这个形象以某种闪光的东西:她与一般的杀人越货旳盗匪不同,既不是贪图钱财,也不是残酷成性,而是自觉地站在那个“商人国家”的对立面,以反抗和触犯它为乐事,这就使她成为了一个叛逆者的形象。”那么,她为什么要杀掉自己的情人唐·约瑟呢?对这个令人迷惑的问题,柳氏做了丝丝入扣地解析:“正因为她本质如此,所以,她与自己的情人必然发生矛盾冲突。这一对情人分属两个对立的社会营垒,一个是秩序的破坏者,一个是秩序的维护者”,而且两人的个性都很刚烈,特别是吉普赛女人生来就像小鸟自由飞翔,又面对一个血性刚烈的西班牙男子,在两人的感情风暴面前,嘉尔曼只能以自己的死坚持独立与自由。于是梅里美“就完成了爱情小说中一个独特的闪闪发光的艺术形象。小说在细节上虽然完全是写实的,但在女主人公身上,无疑表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精神。”

可以设想,同样是这类题材,在无数平庸作家手里可以写出无数情节离奇的艳情小说,却大多必然会匆匆随风而逝。而同样一个老套的故事情节,一经梅里美的手,却成为罕见的世界经典!因此,应当感谢伟大的小说家梅里美一百七十多年前的赐予。还要感谢我们卓越的作家、渊博的学者柳鸣九一个多世纪后精心地鉴赏之功!而且他出手的都是美文,很难想象,枯燥的文字怎能配得上经典的鉴赏?要而言之,如果从时代的需要和对广大受众的影响来看,柳先生的专著《世界最佳情态小说欣赏》,收入四十四篇鉴赏美文,称得上我国历史新时期在文学鉴赏领域的上乘之作。

猜你喜欢

柳先生繁星赏析
一起看星星吧
繁星(外一首)
《繁星·春水》:繁星永照,春水长流
柳先生和小黑
柳先生的正骨膏
繁星之城
捷先生的红宝石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