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感培养的初中写景抒情散文有效教学探究

2020-08-24刘苹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3期
关键词:涵泳迁移诵读

刘苹

摘要:自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感”颇受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青睐。关于“语感培养”的教学实践已在广泛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使命。散文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占有很高比例,在提升、丰富学生语感素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部编版教材以写景抒情散文单元开启初中生语文学习之门,笔者以《春》为例,探讨出诵读感知、触发语感,诵读点拨、品味涵泳,迁移训练、背诵积累的读写一体化语感培养策略。

关键词:语感  写景散文  诵读  涵泳  迁移

王荣生曾撰文写道:“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阅读教学占据语文教学的大部分课时。”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除去古典诗文,散文篇目在现代文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部编版教材中的散文均为名家名篇,它们以灵活的笔触、多样的选材、自由的表达、精致的结构、强烈的抒情、深刻的哲理启迪学生心灵,丰厚精神底蕴。写景抒情散文,则是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一类散文。作者将所见的河流山川、星辰大海、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景物加以淋漓尽致地描绘,化为笔下之景,传达心中之情。这类散文所写之景并非纯客观写实之景,而是经过作者极具个性的感官过滤后的、浸润着作者独特心境的言说对象,作者以此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个性化地表达独特的情感认知。

《春》作为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编者以散文学习为起点开启初中生语文学习之旅,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可谓用意之深:“学习这些优美诗文,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同时,学习这些经典诗文,有助于学生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学习习惯。”作为学习起点,其教学意义影响深远。

基于语感培养实现初中写景抒情散文的有效教学,笔者把教学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以《春》的教学为例,探讨培养语感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读字当先,反复感知,在触发语感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景物描写

语文学习“读”字当先,读包括朗读、默读。美文更需要美读,但我告诉学生不急于美读,先默读,因为人生活中大部分时间获取信息的方式都是默读。

在预习环节中,我布置学生反复默读《春》,在默读中圈点勾画,做好记录,写下零散的感悟。语感是把人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语感的整体性需要言语主体全方位感知言语对象及其所处语境的基础上对言语文字的全部意义进行正确的解构和建构。作为“素读”者和阅读的主体,学生先自己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体悟文章,《春》的景物描写对象20余种,作者由地上写到天上,景中有人、景中有事、景中有情,丰富繁多。学生在文本具体的言语形式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春天具体事物的色泽之美、形状之美、力量之美、气韵之美,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从而形成对春的初步印象。

很多学生告诉我,这篇文章的语言朴实而隽永,读着读着就心生欢喜,那么朗读更能唤起学生内心蓄积的热爱。部编版教材的助学系统明确指出:“朗读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但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朗读水平参差不齐,朗读不一定是美读,可能是很蹩脚的读。初中第一节课教师就应该明确训练提升的具体目标:读准字音,大声朗读;读顺语句,流畅朗读;情景交融,优美朗读。这三个目标如同三级台阶,引导学生逐层攀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朗读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但突破提升还需加强实践训练。初中语文第一课很重要,课堂上教师的美读感染法、示范朗读法更为重要,我们要进一步给学生树立起语文学习“读”为本的学习意识,以美美的读刺激学生的听觉语感和视觉语感,这些不同类型的语感激活表象,唤起学生对春天具体美景的想象和感悟。在反复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二、精选句段,诵读点拨,在品味涵泳中养成对优美文学语言的语感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敏锐的直觉感受力和领悟能力,是一種心智技能。语感所感的对象首先是文本的言语形式。文采优美是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学生的语感素养可以通过规范的美的课文言语形式不断地美化、深化、敏化。作者在《春》中用语丰富活泼,句式富于变化,它们为全文营造了欢乐活泼的氛围。文章中语感因素强的语句俯拾即是,教师应精选句段,落实教材从重音和停连两个方面对学生诵读技巧的指导,提升朗读优美散文的能力。

笔者以课文第4段为例: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作者描写了百花竞相开放、尽态极妍的繁盛场景。作者写春花,多用短句,用词口语化,兼用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本段的描写形象感极强,具有文学的形象美、绘画美。标重音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表现出事物的情状,描摹出春花盛开、昆虫活跃的状态。在朗读中,通过重音的强调和停连的把握,强化听觉语感和视觉语感,形成舒缓、活泼、富有节奏感的语流,使朗读上升为美读,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少年们内心封存的童趣,让他们沉潜在春天蜂围蝶阵、繁花朵朵的意境之中。

培养对本文清新、优美、诗化语言的美感,要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读中品,品后读,抓住“语文的缰绳”,指导学生涵泳、玩味语言。作者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写出花之百态,作者注重词语的选择和锤炼,比如,一个“闹”字境界全出,学生对“闹”字既有言语的美感也有“境感”,“闹”字有声音、有情态,更有情韵,在比较品读中强化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品味修辞之美、手法之美、句式之美等,教学中不仅关注“春花图”说了什么,更要关注“怎么说”,形成对言语文字的情味和意趣较高层次的感悟和领会,形成对规范、优美语言的直觉思维,在细读、涵泳中形成语感,增强语言感受能力,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迁移训练,背诵积累,在习得语言中积淀提升语感素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显性能力的背后贯穿的隐性能力是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对形象化语言的品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还要通过有效的迁移训练,将这种能力转化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春》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摹出春花、春雨以及春天的具体景象,作者通过联想把具有相似点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事物有形象、有颜色、有质地,富有美感和动感。比喻修辞的使用使语句优美生动,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比喻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利用部编教材随文学习知识点的优势引导学生在初中阶段深入学习,增强学生对比喻句的欣赏与感受,激活学生思维,顺势引导学生通过摘抄名句、仿句造句等多种训练迁移方式把优美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库。

课堂上学生朗读、品读文末的三个比喻句,情思被撩拨起来,优美的语句脱口而出:

“春天像一位画家,用七彩画笔,绘出色彩斑斓的图画。”

“春天像一位魔术师,神棒一挥,大地解冻,泉水叮咚。”

“春天像一位和蔼的老师,用无声细雨润泽心田,启迪智慧。”

“春天是沉默的奉献者,是精心的雕刻者,是高雅的调音师。”

课堂上闪烁着思维之光,春天在孩子们的心田中复苏了,他们在联想和想象中进入春天的情景中,用优美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散文学习中的视觉语感转化为笔头语感。从无意识的积累到有意识的积累和习得,读写一体提升语感素养。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的解读,以语言文字为桥梁实现作家、作品、读者之间的多边对话。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旨在建立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关注文本内容,关注多样的言语形式,运用多种方法涵泳品味,强化言语积累与实践,丰厚语感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課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王荣生.阅读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3]孟瑞红.中学语感教学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

[4]洪镇涛,马鹏举.开拓与坚守——语感教学二十年[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涵泳迁移诵读
陆九渊“涵泳”法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传统阅读方式“涵泳”的历时衍化及现代运用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涵泳”不作此“涵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