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五个“一”,破解“入园难”
2020-08-24桑业凯徐小丹
桑业凯 徐小丹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各级各类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每年都有一大批高教或中职幼教或非幼教专业毕业生进入幼教领域,为基层幼儿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也给幼儿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当然,我们也看到,新教师“入园难”问题一直制约着幼儿教育的高品质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笔者通过长期开展的五个“一”管理实践,即开展一次园本培训、结拜一个启蒙导师、推门听一堂诊断课、组织一次交流分享、举办一次座谈,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新入园幼儿教师的“入园难”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师 入园难 培训
所谓“入园难”,简单说,就是由于专业学习不实用或不对口,园所管理经验不足,职业心态调整不到位,幼儿教育教学能力有限等多方面的影响,相当多的新入园幼儿教师难以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难以提升幼儿管理能力,难以调整心态,尤其是难以下定终身从事幼教的决心。如何引领新入园幼儿教师快速进入角色,树立终身从事幼儿教育的信心和决心,以达到从“新手”到“熟手”的快速蜕变呢?笔者通过以下举措,以此增强新入园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丰富她们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她们的幼儿管理智慧,促进这些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尽快熟悉教学业务和班级管理,引领她们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快速健康成长。
一、开展一次园本培训
新教师入园以后,最值得做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开展岗前的园本培训。通过园本培训,新入园的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办学历史,熟悉所在岗位的管理常规,并以此为起点不断培养她们的归属感。归属感是稳定新入园教师心态,促进幼儿教师快速进入幼教角色的前提条件。刚入园的新教师从“校门”到“园门”,直接步入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如何让新入园教师与所在幼儿园及其同事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赖、共同成长的同事关系,并对幼儿园逐步产生归属感,必须成为新入园教师园本培训的重要内容。
培训会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其内容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她们观看反映幼儿园发展史的视频或幻灯片等,让她们充分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包括建园时间、办园规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等信息,进一步明确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全面熟悉幼儿园的外部环境和园本文化,让新入园教师充分感受到幼儿园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大家艰苦创业和团结协作的结果,是大家努力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结果,是大家倾心付出、无私奉献的结果,以此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和斗志,进一步确立园荣我荣、园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二是向新入园老师一一介绍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教师一日活动工作流程、幼儿安全管理常识等,让她们对幼儿园环境早熟悉,管理常规早知道,幼教角色早进入。三是带领全体新入园教师宣誓入职,让她们充分感受到幼儿教育工作的神圣和庄严,激发她们为幼儿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结拜一位启蒙导师
新入职的教师需要传帮带,新入园的幼儿教师更需如此。幼儿教育的对象年龄小,管理难度大,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如果没有十分丰富的育儿经验和教育艺术,幼儿们的活动就不能保证井然有序,老师的工作只能事倍功半。如果一位新入园的教师遇上一群新入园的幼儿,结果会怎么样,不难想象。
虽然这些新入园的教师在入职之前或许有过实习的经历,但是绝大多数新教师也只是从“校门”到“园门”,并没有真正全身心地深入班级,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每天与孩子朝夕相处,特别是管理手段、教学经验和管理智慧严重缺失,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更多的是手足无措,甚至会在困难与压力面前,对幼教职业产生厌倦和疲惫感。这个时候,如果为新入园的教师安排一位老教师作为她们的启蒙导师非常有必要。
“青蓝工程”是师带徒的最常见形式,也是最为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导师对“徒弟”一对一地进行班级管理经验的传授和教育教学智慧的指导,诸如幼儿班集体的建立、班级文化的创建、幼儿活动的组织、幼儿家长工作的策略、应急事件的安全处置、课堂教学现实问题解决等,让新入园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时有人帮助,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困惑时有人指导,保证新教师在身心适度紧张而不疲惫的状态下工作。
三、举行一次座谈
新入园教师的职业自信需要在学习与工作中不断建立。新入园教师在专业发展历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解,如果能够在她们入园的关键当口给予及时点拨、有效化解,就会有效促进新教师树立职业自信。
新教师入园一个月左右,她们在幼教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疑问,甚至苦衷,都会不断生成,这个时候最需要有人来传授经验,消除困惑,指点迷津,也就是说新入园教师确立职业自信的关键期到了。这时可以专门举行一次多层次人员参加的座谈,邀请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学术拔尖人才、“导师”,以及所有新入园的教师参加活动,座谈内容可以不拘形式,但要明确主题,突出发言重点。新教师主要是自主交流一月来的工作感受,充分表达自己工作中的困惑,提出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类问题,其他参加活动人员任务主要是为她们排疑解惑,传播经验,引领示范,帮助她们扫除专业发展中的障碍,让她们健康成长、快速成长。
在座谈的互动交流中,一定要让新教师敢于表达,倾吐心声,让“老”教师直言不讳,毫无保留。尤其是“老”教师在交流时,一定要讲究态度及语气,不能居高临下,不仅要尊重新教师的自尊心,还要保护她们的自信心。这样,新教师在平和氛围中接受大家的意见与建议,吸取大家的工作经验,转化成她们的教学实践。
四、随机听一堂诊断课
刚入园的新教师走上幼教工作岗位,除了幼教管理经验不足和幼儿突发事件处置方法缺失以外,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快速适应需要她们长期站稳的课堂。
幼儿教师的管理功夫体现在课堂,教育教学能力表现也在课堂。如何有效帮助新入园教师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发现她们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她们提供充分展示自我能力和潜质的平台,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显然,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组织教学专家或导师随机走进她们的课堂进行诊断。
为了让诊断课诊断得更“真实”,最佳的形式就是“推门”听课。为了让新教师在入园后有一个阶段性适应和暴露课堂问题的过程,“推门”听课不限内容,不限形式,而且安排在第一个学期期中到期末这一段时间内进行比较合适。基于“推门”听课的特殊形式,听课时间又不确定,随时接受“检阅”的紧张感和充分展示自我的表现欲,必将对新入园教师从起始就树立起严格规范的教育教学常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然,诊断课后一定要组织听课人对听课对象的备课情况、课堂表现、教学效果、存在问题等进行充分而广泛的讨论、“见血见肉”的点评,找出亮点,指出不足,梳理出问题,并结合个人问题与短板形成一人一案的诊断报告,有针对性地解决她们成长初期所暴露出的问题,且对于问题比较突出的新教师,给出解决问题的“路线图”,确定再验收时间表。
5.组织一次交流分享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教师培养的关键期就是第一个学期,应在学期结束后结合新教师的成长历程及职业困惑,组织一次新老教师共同参与的交流分享活动,让老教师回顾工作历程,梳理教学经验,分享成败与得失,让新入园教师漫谈一学期以来工作感受、教育体验,分享快乐时光和入园成就。交流分享不仅是促进园本经验交流传播的最有效形式,也是新教师有效展示自我的理想平台,更是全园教师增进了解、不断进取的有效途径。当然,对于新入园教师分享的内容,要给予精心的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重点分享她们工作中的新思维、新实践、新观点和新思考。
总之,通过五个“一”的扎实推进,新入园教师一定会突破“入园难”,进一步坚定她们的专业思想和信念,有效提升她们的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她们的职业幸福感,从而促使她们尽快实现从“新手”到“熟手”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