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内功”修炼探究
2020-08-24胡有川
胡有川
摘 要:部分班主任在工作中往往感觉一身功夫无处用,究其原因是缺少必要的思考、研究与创新能力。文章就班主任如何提升“内功”进行简要探讨。“善思”与“乐研”是练就扎实内功的两把随身利器。要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批判与创新,善于反思改进,同时乐于做个案和专门课题研究,乐于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樂于研究专业技术。
关键词:班主任;内功;班级管理;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2-0023-02
当前社会背景下,学校、家庭、学生需要更加充满智慧与能量的新型班主任。因此,现代班主任更加需要软实力和硬功夫。所谓的软实力,是指“有心”“勤勉”“好学”的工作作风;而硬功夫则体现了班主任工作能力方面的“内功”,主要指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技巧,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技巧、家校合作技巧等。班主任的“内功”是修炼出来的,“善思”与“乐研”是练就扎实内功的两把随身利器。
一、善思
教育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观察和思考,班主任要会观察,更要善思考。
1.善于独立思考
班主任的工作效能来自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但班主任思想的深度、行为的高度主要来自班主任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思考的班主任在工作中总能找到与众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时不是一味追问“怎么办”,而是从更深层次思考“为什么”。这类班主任往往成长迅速,对教育的理解也比较深刻。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相对比较公平,因为他们知道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孩子只不过是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而已。有的班主任遇事不思考,就事论事,当问题出现在眼前时无能为力,却对所谓的后进生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鄙视或漠视后进生是教师无能的表现,这一现象反映的是班主任思考能力严重不足。
2.善于批判与创新
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之一便是“授业解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他们具有批判与创新精神。很多教育理论既有其现实的指导意义,但同时又难免有时代的局限性,因此班主任要尊重客观事实,不以理论代替实践和研究。有的班主任只会讲大道理,解决不了小问题,认识不到真正的教育来自孩子思想深处。只有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以创新的方式去探究方法,才能使学生在思考与实践的碰撞中获得感悟,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班主任不能人云亦云,把经验当作唯一准则。循规但不守旧的班主任,才能培育出善于独立思考,富有挑战与创新精神的人才。
3.善于反思改进
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对象都是鲜活的学生,我们称之为“祖国的未来”或“花朵”,但事实上,他们与花朵不同,教育的过程也与培育花朵大相径庭。因为学生都有独立的思想情感,培育一个思想和人格独立而完整的人,只满足外部条件而不顾及内部需求,则其健康成长势必会发生歧变。班主任每天的工作都如面临新的课题,同一种情况发生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教育的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更不能全部复制,搞“批量教育”,这是老师与园丁的不同之处。班主任与园丁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不但要运用经验,还要创造经验,而新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反思,所以说不断反思是班主任的必修课。优秀的班主任善于反思,而且对反思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改进工作方法,及时弥补不足。班主任不但要勤于思考,还要善于思考。不善于反思的班主任,往往会一错再错,却毫不察觉。
二、乐研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心育过程,战线拉得长,时间跨度大,影响意义深远。没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做起工作来总是力不从心,遇到问题时容易失策。研究是思考的第二重境界,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班主任该怎样去研究,又研究什么呢?
1.乐于做个案和专门课题研究
班主任对处于班级队伍两端的学生要格外重视,可以给后进学生建立特别档案,也可以给优秀学生设立观察记录档案。现实生活中有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非德才兼备,经常有“一好遮百丑”的现象存在。个案研究的主要范围,应包括学生家庭情况、个性特点、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成长背景、存在困难、心理因素、身体情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的调查记录,作出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帮助措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培优补差”。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班主任只知这个概念,而没有具体的针对性措施,甚至不知怎样“培”如何“补”。这样的班主任处于一线,却缺乏一线资料,也就不存在真正的一线工作经验。当实践经验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班主任工作会出现瓶颈,即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不够用,难以突破先前的经验和认识,正如程咬金的“三板斧”,劈完了就没辙了。而专门课题的研究,是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需要,是突破工作瓶颈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是反复螺旋上升的。
2.乐于研究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班主任需要经常学习、研究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为自己的实践工作导航。有的班主任也订一些专业杂志或通过学校图书馆阅读一些工作方面的文章,却不见功夫长进,是因为研究方法需要改进。比如,要准确地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相应的理论联系起来,从实践的角度反思理论的意义,找到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中枢神经”。有的班主任抱怨看不懂或记不住那些理论,是因为将理论与实践脱离开,读书归读书,行动归行动。举个简单的例子,6岁到12岁的儿童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渴望更大的自由空间;二是思维能力提高,能思考抽象的问题;三是觉得自己是个“社会人”,有一定的道德意识与社会感。记住这三条很容易,但在与学生交往中注重这三条理论的运用与研究却要费心思。纯理论的书籍很多,的确不易理解,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成文章也有,就是案例分析。如果没有定力和决心看专业理论,不妨多看看这类实例,收益也不小。
3.乐于研究专业技术
班主任不但要学习专业技术,更要研究专业技术,特别是常规技术,如了解学情、日常管理、团队建设、学生评价等。而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还需要掌握另外两种专业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技术。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经常温习这三门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努力探索这三门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不断学习应成为班主任的专业品质。坚持不懈地阅读,参加更多更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活动,插上“善思”与“乐研”这对翅膀,于千锤百炼和不懈飞翔中练就过人的内功,成为能以专业态度和技术处理实际事务的学者型班主任,这是今天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迫切需求,也是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1]张林.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03).
[2]范夕高.核心素养理念下班级管理的新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