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人才培养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以“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为例

2020-08-24郭丽云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权重指标体系

□蒋 楠 郭丽云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三基建设”,显著提升山西省“两委”干部学历水平,着力增强农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18年秋季,“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实施一年多来,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干部的素质能力,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探索出了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途径,社会反响良好,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没有想到的问题与困难。为了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地评价这一“工程”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对于“工程”本身的推进,对于决策部门下一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互联网+”时代农村人才培养的政策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本文从“该项目的存在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和“该项目的存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两个视角对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了相关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是一项由政府主导、国家开放大学与省、市、县三级电大承办实施的,基于互联网的面向农民大学生(主要是农民干部)的惠民工程。“工程”具有丰富的内涵,是融招生、培养、管理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其社会效益价值在其自身价值体系中占据突出地位。

“工程”的社会效益是通过“工程”的实施,对当地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所带来的好处及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狭义上,“工程”的社会效益是指该“工程”在社会上的声誉、威信和信任程度,以及科研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工程”实施后对当地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农民生活等带来的影响等,主要包括“工程”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包括媒体、学员、用人单位等对项目的满意度,项目实施对全民素质提高所做成绩与贡献,通过项目实施所创造的新方法、科研成果以及产生的示范效应等。

“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是农村干部学历提升研究的新领域,主要是指对“工程”的实施情况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持续性的评价活动。

二、文献综合述评

按照“农村干部学历提升”这个关键词进行检索,仅有1篇相关文献;再按照“教育社会效益”这个关键词进行检索,近五年共有相关文献26条,以“农村干部培训的社会效益”进行检索,搜索结果为0;再按照“互联网+乡村人才培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文献5条,其中李春仙发表于《人民论坛》(2019-09-15)上的文章是探索实施“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的路径,杨若言、 赵国锋发表于《知识经济》(2019-06-01)上的文章是探索“互联网+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医养保障模式的,常盼盼发表于《现代商业》(2019-02-25)上的文章是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另外两篇则是贵州大学李桂熙和北京林业大学陈宁的硕士学位论文,分别是《“互联网+”背景下贵州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和《“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密云县溪翁庄镇为例》。

从上述文献的选题来看到,没有一篇是聚集于“互联网+”背景下乡村的人才培养研究的,更没有相关的社会效益的分析研究。

对这些文献进一步按照内容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对农村干部培养的研究重点聚焦在农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途径等方面。比如,孟佑文(2018)针对农村干部培训的紧急性进行分析,剖析了当前农村干部培训的常见问题,并针对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农村干部培训中的应用做出阐述;李文长教授(2010)指出,“教育社会效益主要是教育活动对教育外部社会关系所形成的正面和积极的影响”。这个结论揭示了影响教育社会效益的基础要素,为“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三、“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权重分析

吕本富认为社会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后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也称外部间接经济效益。[1]按此观点,我们认为教育的社会效益一般是指一所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威信和信任程度,主要包括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毕业生在社会上做出的成绩与贡献、社会各界对学校毕业生的反应等。基于此,本文所指“社会效益”则更侧重于“这一项目的存在对于社会带来的好处及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一种广义的社会效益。其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人才培养的数量、人才培养的质量、项目的美誉度、项目的科研产出、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对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对当地农民生活的影响”这7个维度进行构建。

(一)“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课题组将“工程”社会效益采取G1理论模型将社会效益的一些核心指标外化为可计算、调查和度量的数据从而进行分析计算。虽然选取指标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权重的大小和范围各异,但核心的方法与社会效益评价已经基本一致。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整个项目的教育效益,更要考虑其对全社会的影响。因而将“项目的存在给社会带来的好处”与“项目的存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确定为一级指标,从整体评价指标设计架构上看,突出对社会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一部分为客观可量化指标,另一部分为主观的定性指标,课题组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使评价具有客观性的同时,弥补某些指标无法进行量化的不足,以防偏颇。采用G1法构建模型对“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具体指标体系构建见表1)。

表1 “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一级指标1:“项目的存在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在这个指标下,设立4个二级指标:

第一是人才培养的数量。“工程”对社会所带来的好处首先决定于“工程”的实施所培养人才的数量,它是影响教育社会效益的基础要素。

第二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而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影响教育社会效益的决定要素。该指标下设“知识、能力、素质、业绩”等4个数据采集指标。而在“知识”这个指标下又设有“专业知识、知识面、知识水平”4级3个指标,在“能力”这个指标下又设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个4级指标,在“素质”这个指标下又设有“敬业精神、诚信、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进取精神”5个4级指标,在“业绩”这个指标下又设有“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绩”3个4级指标。

第三是项目的美誉度。美誉度是指“工程”获得学习者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该项目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该指标下设“媒体评价、学员对项目的满意度、引领示范作用”3个数据采集指标。

第四是科研成果。“工程”的科研成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同时也相应地产出各种相关类型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的产出,对“工程”本身来说是一种不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的过程和总结、产出的过程,而对社会来说,则进一步扩大了“工程”的社会影响,带来各种潜在的社会效益。该指标下设“课题、论文、教材、专著、课件、其他”6个数据采集指标。

2. 一级指标2:“项目的存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在这个指标下,设立3个二级指标:

第一是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工程”的实施提高和培养了大量的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和农村发展致富的领头雁,也促进了农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该指标下设“产业结构、产品质量”2个数据采集指标。

第二是对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广大农村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技能水平和素质能力,这直接决定着农民收入的高低、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农村文化的提高。该指标下设“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或小康社会建设)、乡村文化、经济收入” 5个数据采集指标。

第三是对当地农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工程”的实施,传承和弘扬优秀乡土文化,集聚农村人气,改变农村原有精神风貌,提高农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G1模型

G1法的优点在于无须构建判断矩阵,无须一致性检验,对指标的数量没有限制,同时还具有保序性。其原理是专家对选定指标的重要度按顺序进行判断,再对相邻两个指标进行相对重要度的定量判断,根据计算定理求解各个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定义1 若指标Xi相对某评价准则(或目标) 比Xj重要时,则记为[9]

Xi≥Xj

(1)

2.给出Xk-1与Xk间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判断

(2)

γk的赋值见表2。

表2 rk赋值参考表

3.权重系数Wk的计算[9]

(3)

(4)

(三)各指标权重计算

课题组构建了4级指标体系,因此下面将逐级进行权重分析与计算。

1.计算一级指标权重

该项目的一级指标为“项目的存在给社会带来的好处A1与“该项目的存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A2,其序关系确定为A1>A2,rA1A2=1.0,表示指标A1与指标A2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根据公式(3)可计算出

WA1=0.5,WA2=0.5

由此结论可以得出,该项目给社会带来的好处与该项目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具有长期效益性。

2.计算二级指标权重

该项目的存在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包括4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培养人才的数量B1、培养人才的质量B2、项目的美誉度B3、项目的科研成果产出B4,其序关系确定为B2>B1>B3>B4,rB2B1=1.4,rB1B3=1.0,rB3B4=1.2,于是根据公式(3)

根据公式(4)可得,WB3=0.2363,WB2=0.3308,WB1=0.2363

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可用于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分析土壤环境质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具体分级指标为:P综≤0.7,土壤环境质量处于清洁安全状态;P综 1时,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污染,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影响,进而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的健康;1 3为重度污染。

该项目的存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B5、对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B6、对当地农民生活的影响B7,其序关系确定为B6>B5>B7,rB6B5=1.2,rB5B7=1.2,于是根据公式(3)

根据公式(4)可得,WB6=0.3955,WB5=0.3955

3.计算三级指标权重

根据指标体系的架构,分别对7个二级指标下的22个三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计算方法同上,计算过程略,可得如下结果。

表3 三级指标权重值表

4.计算四级指标权重

根据指标体系的架构,四级指标权重值见下表4。

表4 四级指标权重值表

5.最终指标权重计算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分别将具有对应关系的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与三级指标权重连乘,即Wi=WAiWBiWCi,可计算出“工程”社会效益指标体系中19个三级指标所占权重。计算结果如下:在学学生总人数为0.02792,知识与能力均为0.04512,素质与业绩均为0.03760,媒体评价为0.03114,学员对项目的满意度为0.05970,引领示范作用为0.04975,课题为0.01905,专著、教材、论文、课件均为0.01588,产业结构与产品质量均为0.02289,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或小康社会建设) 均为0.03660,乡村文化与经济收入为0.04394,幸福感为0.01907。

以上可知权重最大的5个指标依次为学员对项目的满意度、引领示范作用、知识与能力、乡村文化与经济收入及素质与业绩(如图1所示)。

图1 指标权重对比图

四、结语

通过构建“工程”社会效益四级指标评价体系,基于G1 法构建模型对“工程”社会效益评价权重进行了分析计算,结论如下:

“工程”要提升社会效益,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大小顺序角度来看,要注重对项目的满意度、引领示范作用、知识与能力、乡村文化与经济收入、素质与业绩等五个方面指标的评价。首先,提高学员满意度,就要做好学习资源、教学质量提高和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第二,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就要将“工程”做优、做强、做出品牌,及时总结成熟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推广;第三,要提高学员的知识、能力、素质及业绩,就要在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最后,要提高乡村文化与经济收入,就要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新增接地气的特色课程,例如山西地域文化、农村实用技术、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振兴专题、农村法律纠纷处理实务、特色小镇理论与案例等,以学员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培养最接地气的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提升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权重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权重常思“浮名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