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莫西沙星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胃病的药理学分析
2020-08-24檀治缘
檀治缘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530007)
幽门螺旋杆菌(HP)是已被医学证实的唯一可生存于人胃脏中的病原体微生物,系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人胃感染HP,将导致炎性反应,引发消化性胃溃疡、淋巴增生等问题,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危险因素,患者有消化不良、腹胀、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关于HP胃病的治疗,临床主要采取的是药物治疗,常见药品有青霉素类抗生素“阿莫西林”。早期该药作为HP胃病的经典用药,受到临床广泛应用;但随着抗生素滥用问题的愈演愈烈,阿莫西林治疗HP胃病的有效性也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状,临床有必要积极探究新的用药方案,以改善此类患者的积极预后。阿莫西林+莫西沙星联合用药方案是经过本单位实践,实际疗效理想的一种HP胃病对症治疗方法,本文为了更好地推广该用药策略,设计如下实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随机纳入本单位100例HP胃病患者。纳入标准:确诊HP胃病;入组前未接受其他对症治疗;耐受相应治疗。排除标准:其他因素引发的胃病;药物过敏;认知障碍;严重全身性感染;妊娠、哺乳期女性;胃肠道恶性溃疡。依照病案资料编号尾号单双数分组。对照组(50例)男女比例24:26,年龄27~68岁,平均(45.62±7.77)岁;病程1~10个月,平均(5.68±1.13)个月;其中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各21例、17例、12例。实验组(50例)男女比例27:23,年龄23~69岁,平均(47.14±7.86)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71±1.16)个月;其中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各20例、16例、14例。研究取得本单位伦理组织批准,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并加强健康宣教,如告知患者饮食注意避开辛辣刺激类食物,多饮水等。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嘱患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10772)口服,剂量0.457g/次,早晚餐后各服一次。实验组:治疗前的干预措施及阿莫西林用药方式方法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莫西沙星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015),口服剂量400mg/次,早餐后顿服。以上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后,接受观察指标评估。
1.3 观察指标 (1)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腹痛、便秘。(2)症状程度改善率:为患者疾病症状程度评级;0级为无症状;1级为症状非每天出现,且维持时间短,基本不影响工作或学习;2级为症状每天出现,影响正常的工作或学习;3级为症状每天出现,维持时间长,不适较强烈,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需要人照顾。症状程度改善率为较之治疗前,疾病症状程度评级下降≥2级者占本组总例数的百分比。(3)症状频度改善率:为患者疾病症状频度评级;0级为无症状;1级为症状非每天出现,且维持时间短,一般仅几分钟;2级为症状每天出现,维持时间短,一般仅几分钟;3级为症状每天出现,甚至一日反复出现,持续时间较长>0.5h。症状频度改善率为较之治疗前,疾病症状频度评级下降≥2级者占本组总例数的百分比。(4)HP根除率: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患者口服一粒14C标记尿素胶囊后,对集气装置吹气,根据设备提示,若为阴,则评估为HP根除。(5)疗效:①显效:较之治疗前,患者的腹痛、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镜检下病灶消失;②有效:较之治疗前,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疾病症状程度评级与频度评级下降≥2级,镜检下病灶缩小≥50%;③无效:虽然经过积极治疗,但患者的疗效评级不符合显效、有效标准,甚至较治疗前病况恶化。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经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n(%)
2.2 两组症状程度改善率比较 实验组症状程度0级占比及症状程度改善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程度1级、2级、3级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程度改善率比较 n(%)
2.3 两组症状频度改善率比较 实验组症状频度0级占比及症状频度改善率均较对照组高,症状频度1级、3级占比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频度2级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频度改善率比较 n(%)
2.4 两组HP根除率与治疗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HP根除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HP根除率与治疗有效率比较 n(%)
3 讨论
HP感染是胃癌癌前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HP胃病下,患者胃壁会受到胃酸的侵蚀,进而导致胃部受损,引发一系列症状如溃疡、疼痛应激等。分析原因,HP作为一类单极、螺旋形弯曲、末端钝圆且多鞭毛的微需氧菌,其属于已知的唯一可寄生于人体胃部的微生物。一旦感染HP,会导致胃内pH值显著下降,破坏胃酸环境。HP在不断增殖后,破坏力不断提升,会对胃黏膜造成持续损伤,最终导致患者消化不良、胃部炎症反应等;若置之不管,疾病还有几率向胃癌进展。罹患HP者日常生活质量会受到相应影响,因此需要接受积极治疗。目前临床针对HP胃病的治疗,仍旧以抗生素干预为主,解除胃部HP感染状态,成为疾病治疗的首要目标。
既往临床治疗HP胃病,主要用药为阿莫西林,该药属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一种,耐酸性好。用药后,药物可迅速完成水解,生成肽键,迅速穿透细胞膜,与HP自身转肽酶结合,进而抑制HP活性。不仅如此,该药还可抗HP糖肽类物质的合成,破坏HP细胞壁稳定性,加速HP的凋亡。该药半衰期约1h,酸性环境下,口服给药,胃肠道的吸收率可超过90%。但随着临床抗生素滥用问题的加剧,耐药性问题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为了确保疗效,加大剂量也会导致安全性问题。对此,本文提出“阿莫西林+莫西沙星”联合治疗方案,并取得理想疗效表现。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症状程度0级占比、症状频度0级占比、症状程度改善率、症状频度改善率、HP根除率、治疗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实验组症状频度1级、3级占比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这一结果提示,双药联用有助于进一步改善HP胃病患者症状,解除HP感染状态,疗效表现理想。而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未见显著差异,提示双药联用安全性同样理想。
究其原因,莫西沙星系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一种,该药灭活HP的原理,是经由对DNA的螺旋酶与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作用,实现的抗菌效果。拓扑异构酶Ⅱ属于解旋酶,其可解开DNA超螺旋;而拓扑异构酶Ⅳ可对DNA复制过程中的DNA分子子链进行分离。莫西沙星经由与酶-DNA复合体的结合,实现对DNA复制的有效抑制。药物本身抗菌谱广,对HP敏感,绝对生物利用度达到90%,拥有良好的半衰期(11~16h),不会产生交叉耐药性,且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中,莫西沙星抗菌活性较强,以上均为莫西沙星的给药优势。联合给药,协同作用下,最终实验组整体疗效表现更佳。
综上,HP胃病患者接受阿莫西林+莫西沙星联合治疗,可有效解除HP感染状态,进而改善机体症状,整体疗效显著,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