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背后的生态文明“危”与“机”

2020-08-24傅守祥

当代贵州 2020年20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肺炎文明

傅守祥

如何在继续严防与适度松绑间抉择权衡、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与维持经济社会发展间寻求平衡,重启正在考验各国的治理能力与智慧。

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经构成全球性大流行。如今看来,此次疫情的广泛性和严重性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病毒的传播速度和危害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封城禁足、闭关锁国不得不为,许多国家被迫进入紧急状态。

中国政府在初步判明疫情性质后,及时采取非常措施,启动超常规的全国联防联控机制和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紧急调配,依法、科学、有序防控,有效限制了病毒的进一步传播与扩散,取得了抗击新冠疫情第一阶段的胜利,为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时间、积累了宝贵经验。当然,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仓促应战、国际合作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系统性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同时,对于疫情后期的抗疫常态化与经济重启、社会复苏之间如何平衡,以及后新冠时代的社会反思如何深入,都是世界性的复杂难题,我们期待人类文明再次出现整体性反思与新层面上的启蒙。

疫情倒逼的思考与人和自然的关系

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荣获1 9 5 7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在小说《鼠疫》中说:“人世间的罪恶几乎总是由愚昧造成,人如果缺乏教育,好心也可能同恶意一样造成损害。”每一次病毒的来袭,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人类必须做出抉择、付诸行动,以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地球和保护我们的下一代。

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人们必须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冷静思量与细致追溯疫情暴发的巨大危害和深层原因,不能不说生物安全事关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圈的繁荣,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也许人们经常健忘一个事实:生态系统设计好了一道道边界与红线,一旦触碰将造成严重后果。

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因疫情而引发的反思做出的重要反应。而在此前的2月14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已经明确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并全面启动立法程序,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及相关制度保障体系。合理管理与保护野生动物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生物安全的重要一环,更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人类文明要实现永续发展,就必须加快迈向生态文明的步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的推进与绿色发展的理念

客观地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在这段艰难时期,我们必须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的发展,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更要保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奉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同时,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调研,并重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重申“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受到疫情影响,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但也要看到,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环保消杀等新兴产业则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从这个角度看,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同时,从新冠肺炎疫情后期防控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交集来看,当前,我们必须做好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等方面的短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从长远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调整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减少工业文明的扩张性品格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实现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当代中国必须全方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保护好生态环境,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出系统规范,不踩法律红线,不越雷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底线思维为指导,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谋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必须牢固树立,要始终坚持把绿色发展新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努力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底色。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新贡献。

位于德江县武龙口风景区的洪渡河水质优良,蕴藏着凾待开发的旅游潜力。(德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生命至上的抗疫与危中寻机的考验

当前,常态化抗疫的主题是生命至上、尊重科学、团结协作,而如何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连锁危机中寻找到全球合作的新机会,特别是在经济下行风险和社会民生压力骤增下,如何引导经济重启与社会松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在继续严防与适度松绑间抉择权衡、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与维持经济社会发展间寻求平衡,重启正在考验各国的治理能力与智慧。任何群体性防疫措施在关键环节的松劲,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重启要把民众生命健康放在首位,要尊重科学、靠事实说话。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举措,需要国际协作。对于可能到来的摇晃的全球化时代,中国显然有必要在维护和再建设上发挥更突出的作用。

总体上看,人类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知识需求早已经超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范畴,转而进入更深更广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向度。这场疫情终将会过去,但它注定在人们的生命里留下深刻的记忆。痛定思痛,今后,要认真思考以系统的公共知识生产,搭建一个理性、深邃、宽广的思想与科学的启蒙空间,以对抗灾难来临时的恐慌与焦虑、无力与绝望。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肺炎文明
请文明演绎
来势汹汹的肺炎
漫说文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