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夫妻的“乡创”梦

2020-08-24马刚黄懿歆

当代贵州 2020年20期
关键词:蜂箱养蜂蜂蜜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马刚 黄懿歆

何祖贵说,他是靠着国家政策资助才读完了大学,理应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他的梦想是带动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成立一个“乡创联盟”。

都说莽莽大山里有山的闭塞,山的羁绊,你可曾见过大山里的青春热望?

4月20日上午11点,我们来到赫章县双坪乡回水社区葱茏的山坡上,一簇簇映山红开得正艳,一个个蜂箱顺着山势渐次排开,一只只蜜蜂在花间飞舞。

何祖贵蹲在蜂箱旁,左手向侧后方伸出说:“拿夹钳给我,我把这颗钉子拨了。”

妻子胡义把手里的夹钳递给何祖贵,又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丈夫忙碌,脸上带着微笑。

返乡创业

2 0 1 8 年毕业季,何祖贵的很多同学都放弃了通过考试就业的机会,回到农村投身“乡创”并取得了成功。

眼看沿海省份返乡创业渐成潮流,此时的家乡在扶贫好政策引领下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商普及、黔货出山,交通通达、产业扶贫……诸多要素集聚,在何祖贵心里萦绕起一股热望。

2019年,何祖贵毅然辞去省城媒体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养蜂。这个消息如同一块石头砸进了古井,打破了这个古老村庄的沉寂。

“在外面闯意味着有出息,更何况哪有大学生走回头路?”

面对父亲的责问,何祖贵坦陈了自己的“乡创”规划:养蜂是家乡的传统,把周边养蜂的群众全部纳入合作社,利用自己的技术对当地的土蜜蜂进行品种改良,采用纯野生的养殖方式提高蜂蜜质量,把蜂蜜打造成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其他农产品的开发……

“你不懂土地,不懂养殖,凭你说得天花乱坠,我不相信年轻人能干成什么事!”50岁的大伯何书勇满脸的不相信。

蹒跚起步

在农村创业,并不容易。

创办合作社,入股要签协议,有人说:“一句话的事情,非要弄个协议干啥?”

综上所述,最佳浮选钛精矿的烘干工艺流程为:间接烘干—组合式湿式除臭除尘工艺流程。此外,在必要情况下,湿式除臭除尘系统的中添加少量的NaOH、Ca(OH)2,使之与尾气中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村里养蜂的仅有四五户,全是散养。有人说:“帮补个家用,换点盐巴钱可以,要想做成规模,脱贫致富怕是太难。”

89岁的爷爷何礼文心疼孙子,把何祖贵喊到身边手把手传授传统的养蜂技术。爷爷对他说,“既然要回来,就要好好干,不要慌,要从头开始。”

胡义协助何祖贵(左)修理蜂箱。(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黄懿歆 韩贤普 摄)

热望遭遇冷遇,差异产生分歧,既是两代人代沟的体现,也是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与交锋,这并未阻断年轻人的倔强。

去年10月24日,何祖贵创办的赫章县衿心生态农产品种植养殖合作社挂牌成立,他在全国各地投身“乡创”的同学纷纷到场祝贺,大家约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为建设家乡、助力脱贫攻坚作出自己的贡献。

合作社有8 个股东,都是年轻人,最小的才19岁。何祖贵拿出积攒的5万元,连同大家凑的10万元,买了80多箱蜜蜂,其中60箱交给村里的老人代养,签订了收购协议。

“80多箱蜜蜂,一年采3次蜜,一 箱5 至6 斤,预 计 利 润 在1 0 万 元左右。”何祖贵说,在同学的帮助下,合作社目前已接到了来自沿海商会的10万元蜂蜜订单。

收获爱情

比蜂蜜更甜的,是爱情结出的果实。

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的胡义,是何祖贵的高中同学。她追寻他的足迹来到了大山里,两人结为夫妻。

没有“三金”,没有排场,何祖贵咬牙带着妻子拍了3000元的婚纱照。“我第一次来他家,他把唯一的床铺让给了我,自己睡在牛圈里,我就认定他了。”胡义有些腼腆地说,不管再难他们都要一起奋斗下去。

出发又归来,两名大学生逆向的社会流动,离不开乡愁、亲情、友情这样的情感纽带,也离不开农村发展空间的打开。

“我们就是何祖贵夫妇的坚强后盾。”双坪乡下派村支书翁阳告诉记者,何祖贵是家乡的骄傲,是大学生返乡带头发展产业的模范,村里正在为他申请15万元的小微企业贷款,帮助他扩大规模。如今,夫妻俩已经被社区聘为文书,每人每月2100元的工资解决了生活的燃眉之急。

何祖贵说,他是靠着国家政策资助才读完了大学,理应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他的梦想是带动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成立一个“乡创联盟”。今年3月,夫妻两人还写了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青春的热望涌动在乡音无改的山间水畔,沿着乡村振兴战略伟大构想,个体成功路径多样化、社会流动渠道多元化的探索和尝试在这里汇聚、交融。

希望,在这片热土上升腾。

猜你喜欢

蜂箱养蜂蜂蜜
环保蜂箱设计
关工人教青年农民养蜂 创收百万
做大做精养蜂产业,全力打造“中国蜜蜂之乡”
悬崖上的蜂箱
“蜂蜜”CP
不翼而飞的蜂蜜
锦屏县关工委举办养蜂技术培训
新型蜂箱获国家专利专产高档封盖蜜
养蜂专用车实现养蜂一站式经营
蜂蜜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