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式“又……又……”格式的语义特征
2020-08-23谢璘
摘要:文章拟从语义平面对并列式“又……又……”格式特征进行探讨和描述,认为该格式具有潜在的平列、顺承、转折、递进四种语义关系。其中表示平列关系时,并列项可以互换顺序;而表示顺承语义关系时,并列项不可以更换顺序;当表示转折、递进两种语义关系时,不可以随意更换并列项的顺序。
关键词:“又……又……”;并列;隐现
一、引言
吕叔湘(1984)将“又”字的语义分析为以下三方面:一,表示相继,与时间有关;二,表示积累,与时间无关;三,表示某些语气。其中,“又”作为标记出现在并列句中主要存在于第二个方面,即表示儿个动作、状态、情况累积在一起。
作为并列结构的常见格式,“又……又……”格式有其独特语言特征,“又……又……”格式是副词“又”分别修饰所连接的并列项从而构成“又……又……”的并列结构,笔者主要从各并列项的语义关系来探讨“又……又……”的语义特征。
二、各并列项在语义上表示联合平列关系
并列短语又叫联合短语,联合平列关系是并列结构中的最基本关系,表示关联词连接的各项在语义上基本上是相等或相近的,一般在联合平列关系中的A、B两项可以相互交换位置而不影响整个句子的完整和逻辑性。例如:
(1)山梨的外皮虽然粗糙异常,但它的内中肉酿却又嫩又甜,比起本地生梨和天津鸭梨要细致多,而且又富有水分,剥了皮,一口就全吃净吮干了。
(2)“让你骑驴,又稳当又舒服,你就是不听。”晋侯不高兴的说,“女孩子家骑一匹大马,成什么体统?”
上例的“又……又……”连接的前后两项表示联合平列关系,在语义上可以相互替换而不影响句子的整体语义。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这类关系中“又……又……”连接的前后两项存在着语义同异类的问题。
例(1)的“嫩”指成熟度,“甜”指味道,表示“梨肉”具有的两种不同方面的性质,表示两种独立状态的并存。例(2)的“稳当”和“舒服”都表示体感,表示同类概念的并存。三、各并列项在语义上具有潜在的顺承关系
“又……又……”格式中的顺承关系是指连接的前后两项呈现出一定的时间、空间、逻辑、认知顺序。在这个关系中的前后各项是不能更换词语的出现位置的,一旦出现替换,就会打乱句子原有的整体完整性。例如:
(3)上边果然来了人,一行十几个,又参观又开会映吃饭的,热热闹闹折腾了一天。
(4)况且现在又有了家室,又有了未来的儿女,万一再同那时候一样的失起业来,岂不要比曩时更苦。
上述例子的“又……又……”格式中的并列的前后项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逻辑顺序,不能更改先后顺序。例(3)的人一天“参观”后“开会”,“井会”后又“吃饭”;例(4)中遵循了普遍先有家室后有儿女的规律而规划句子。如果各并列项的顺序更换,整个句子的时间和逻辑性就会被打乱。四、各并列项在语义上具有潜在的转折关系
“又……又……”格式连接的前后两项有刚在语义上是完全相反或者相互矛盾、对立的,具有潜在的转折关系,从而来表现语境中人物或者事件的纠结和矛盾。一般在具有潜在转折关系的“又……又……”格式中,所连接的前后几项是不能随意更换位置的。例如:
(5)“快说要紧的!”石队长听见别人打胜仗,又快活,又有点扫兴——因为他自己没能参加。
(6)鸿渐被赞,又得意,又谦逊道:“这事开得太糟了,怕不容易转圜。我回去赶快写封信给你表姐,向她请罪。”
例(5)的“快活”和“扫兴”是两种相互矛盾的心情,二者语义上是相互矛盾的;例(6)“又……又……”格式连接的前后两项在语义上是完全相反的,“得意”对“谦逊”。
具有潜在转折关系的“又……又……”格式可以用“……但是……”的格式来表达相同的语义,由于汉语的焦点靠后原理,一般说话人会把平等的两方面中较为强调和偏重的那一方面置于后方,所以在转折关系中的“又……又……”格式中的前后两项是不能随意更换的,否则就很可能有损说话者的信息焦点。五、各并列项在语义上具有潜在的递进关系
“又……又……”格式连接的前后项有时还具有潜在的递进关系,表现为连接的后项常以前项为基础,而更深入一个层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也带有表述者情感上的语义倾向。具有潜在了递进关系的并列式“又……又……”不能随意更迭前后两项的顺序。例如:
(7)这又不费事,又牢靠,又有利钱,哪时鞍住还可以提点儿用,还要怎么方便呢?
(8)老张买女子和买估衣一样,又要货好又要便宜。
例(7)中首先“不费事”,在这个基础上还“牢靠”,最重要的是在“不费事、牢靠”的基础上还能够“有利钱”,说话者层层深入表明事件的可做性;例(8)的老张在要求“货好”的基础上还要求价格“便宜”。在此类语义关系里,表述者的主观最终目标是在陈述前者的基础上强调后者。
具有潜在递进关系的“又·,·…又……”格式都可以用“不但··一而且……”替换连接,且不改变原句的语义。这种关系多要结合说话人的主观知识构成來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邓云华.汉语联合短语的类型和共性研究[D].2004.
[2]冯胜利.汉语韵律句法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郭风岚.又A又B格式的认知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3).
[4]金周永.又A又B格式之考察[J].汉语学习,1999(4).
作者简介
谢璘(1988-),女,江西赣县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语言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