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分工与定位抢救培训法对提高护士急救技能的效果分析

2020-08-22廖冬梅张丽荣罗晓丽刘河群田克群邓梅清苏彩燕罗仕享

医药前沿 2020年13期
关键词:年资分工管理员

廖冬梅 张丽荣 罗晓丽 刘河群 田克群 邓梅清 苏彩燕 罗仕享

(新兴县人民医院 广东 云浮 527400)

关于定位,是由著名的美国营销专家艾尔.列斯与杰克.特罗提出来的,他们将定位定义为:定位是对产品在未来的潜在顾客的脑海里确定一个合理的位置。将定位应用于医疗后,定位就是把负责的抢救人员位于固定位置[1]。通过分工定位,使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固定在相应的位置,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工作优势,同时护士分工明确[2],有利于统一、有序、协调开展工作。通过实施对护士分工与定位抢救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诊科护理人员37 名,其中:男4 名,女33 名。N1 级(取得护士资格证,仍在2 年规培期人员)护士14 名,N2 级(取得护士资格证,已完成2 年规培期人员)护士11 名,N3 级护师7 名,N5 级主管护师 5 名。

1.2 方法

选取2019 年6—12 月急诊科护理人员37 人,采取在院内培训的基础上给予护士分工与定位抢救的相关理论培训并演习。将参与抢救的护士分为四个角色并进行位置定位,分别为:呼吸管理员(站在患者肩部位置)、循环管理员(站在患者的右手掌位置)、药品管理员(站在右侧与床尾同一水平线的约1 米处)和登记管理员(床尾)。呼吸管理员:负责与呼吸有关的工作,如:吸氧、吸痰、气管插管、准备呼吸机。循环管理员:负责与循环有关的工作,如:建立静脉通道、心肺复苏、除颤。药品管理员:负责与药品有关的工作,如:静推肾上腺素、阿托品、急救药品归位。登记管理员:负责与记录有关的工作,如登记抢救记录本、及时补录抢救记录(6 小时内)。进行情景模拟演练:利用模拟人设计实时急救情景,情景①:患者在院内突发呼吸心搏骤停;②自行到院的昏迷患者(到院时已呼吸心搏骤停)。把护士分为3 人、2 人这两种定位模式,随机抽取不同的情景模式按照一定的急救程序完成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反复演练。

1.3 观察指标

熟练使用除颤仪、熟悉气管插管配合、自信心人数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数据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n(%)]

3.讨论

抢救工作是急诊室的重点工作,是最能反映医疗水平的关键部分,是医院综合水平的体现。抢救中护士所负担的工作十分重要,其技术水平高低、组织配合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抢救的成败。然而,由于新招年轻护士多,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无经验;院内及科室培训效果不佳,气管插管备物不齐全。急救时分工不明,参加抢救人员定位和职责无明确规定,出现人多而乱,指挥不统一,气氛紧张,头脑不清晰,内心迷茫,不知道自己该站什么位置,先干什么,又该做什么,护理人员来回走动,交叉重复操作,既消耗体力又出现操作时的相互影响而等待或发生冲撞现象,不利于抢救措施的及时落实。针对以上种种因素,需要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整改,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1 原因分析

绘制鱼骨图,查找影响抢救效果的全部因素,并找出关键影响因素:新轮科、新毕业和低年资护士多,对抢救工作无经验,对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分工和定位抢救不明确等关键因素进行整改和人力调整。

3.2 措施

①成立小组,分配小组成员的工作:每班设立一个组长,由高年资护士担任,抢救时进行护士的分工和定位管理,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扮演指挥、协调工作,促使抢救工作有序进行。

②组织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和考核:对全科护士进行呼吸机、除颤仪、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配合等知识、技能培训,培训后用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予重新培训,考核,直至考核合格。

③情景模拟演练:所谓的情景模拟演练,就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要求参与演练的护士按照一定的程序完成相应的护理措施[3]。科室每个季度进行组织一次演练,平时自由组合演练。每当有新轮科、新毕业护士调入时,都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演练。要求每人都要把呼吸管理员、循环管理员、药品管理员和登记管理员的角色都要演练。同时,为了更好把握护士的熟练程度,制作分工与定位演练表,对参与过演练的护士需签名确认,对于演练过的角色次数用“正”统计次数。演练时使用模拟人进行演练,以增加护士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促进演练和临床实践操作的无缝连接。对于在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或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会滚动到下一轮回的演练中进行强化,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促进护士急救技能的发展。

④制定新的抢救记录登记本,使抢救记录项目更直观、明了,便于观察培训后的效果,有利于质控。随时查阅抢救记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使抢救工作有效进行。

3.3 效果

经过护士分工与定位抢救培训演练,熟练使用除颤仪人数由12 人(32.43%)升为37 人(100%),熟悉气管插管配合人数由19 人(51.35%)升为37 人(100%),以上数据说明,通过护士分工与定位抢救强化培训,急诊护士得到了专业的急救培训,全科护士特别是新毕业、新轮科等低年资护士,她们的急救技能得到了极大大幅度的提高,促进了护理急救工作的发展,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造福一方百姓,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新毕业、新轮科护士的自信心,使自己觉得自己是有能力承担抢救工作,使护士的参与抢救的自信心由48.65%升为86.49%,促进了她们护士生涯的职业成长。

3.4 心得体会

在抢救工作中,通过护士分工与定位抢救,站位固定,分工明确,使各小组成员不窜位,急而不慌,忙而不乱,井井有条,避免了抢救时的忙乱,保证各项抢救措施有效落实[4],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危重患者进入抢救室后在最短时间内接受同步救治。但是护士的分工,只是相对的分工,不是绝对的分工,抢救成员在抢救工作中即要做到分工,也要做到合作,注意强调团队的协调性,确保抢救工作有序进行。当有一名护士成员在抢救过程遇到难题时,其他成员需及时调整工作角色,组长亦需全程掌控全局,适时对人员工作角色做出调整,确保每个角色都有相应能力的护士承担[5]。同时,对于新调入、新轮科护士来说,单纯的理论和演练不可能会全面提升她们的临床急救实践能力,需积极参加到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来,用理论和演练指导临床工作,对于存在的或存有疑虑的问题需请教上级护士,并在下一轮的工作不断总结、完善,才会使急救操作技能得到不断提升和巩固。新毕业、新轮科护士没有抢救经验,高年资护士应给予她们信心,鼓励其积极参加抢救工作,在抢救工作一开始可安排一些容易上手的抢救工作给她,比如胸外心肺复苏术,使其不断适应和增加急救经验,促进成长。

综上所述,护士分工与定位抢救模式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帮助和促进新毕业、新调入、新轮科护士的成长,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年资分工管理员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混合模拟工作坊在低年资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可疑的管理员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