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STEMI 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8-22梁颖玲

医药前沿 2020年13期
关键词:循证心脏护理人员

梁颖玲

(柳铁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西 柳州 54500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重症,尤其多发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当机体出现过度劳累、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等极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出现破裂。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后骨或者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是缓解其临床症状的关键。由于病症比较急,发病后急诊治疗人员一般给其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通过手术达到扩张动脉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的目的[1]。但是由于大部分STEMI 患者的年龄比较高,患者恢复比较缓慢,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给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遵循临床医学的同时,在全新科技手段以及科学依据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选取了60 例2017 年1 月—2019年12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STEMI 患者,详细的探讨了循证护理在STEMI 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 例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STEMI患者,纳入标准:(1)均符合WHO中对STEMI的诊断标准(剧烈、持续胸痛时间超过20min,硝酸甘油无法缓解血清学的异常变化,心电图出现特征性的改变,心肌蛋白标志物持续异常)[2];(2)患者均顺利完成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且术后意识清楚;(3)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2)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损伤的患者。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48 ~67 岁,平均年龄(53.52±6.21)岁,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2 ~7h,平均(4.2±0.4)h;观察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7 ~66 岁,平均年龄(54.01±6.59)岁,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3 ~7h,平均(4.1±0.5)h。本次研究上报了本院伦理委员会,并经过了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急心脏介入手术治疗。

对照组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本组患者行基础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如下:(1)制定循证问题。从患者术前随访开始,即针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然后结合手术类型、评估结果,针对围术期护理的细节、程序进行明确,提出循证问题:如何做好急诊心脏介入术患者围术期护理。通过对权威护理资料进行查询,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等实际情况,由循证护理小组进行讨论,确定护理方案的可行性。(2)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并对其进行心电图、心肌标志物等指标的检测。护理人员对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一些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密切观察患者内心心理情绪的变化情况,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多鼓励患者,了解患者对护理的需求,缓解患者内心负性情绪,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及家属给予配合,减少时间上的浪费。(3)术中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密切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给其实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冠状动脉压力指标等进行密切监测,避免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对患者行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避免抗凝时间的不适引发术后渗血或者血管堵塞等情况[3]。(4)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静脉血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遵医嘱的情况下给其行抗凝药物注射治疗,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进行监测,1 次/6h,术后12h 指导患者家属对其下肢进行适度的按摩,叮嘱患者可行床上足踝运动。心律失常,术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行持续心电监护,如患者胸痛频繁,则可给其行18 导联心电图变化监测。出血,穿刺成功后,可适当的延长按压时间,一般情况下,对桡动脉穿刺成功后采用加压器包扎6h,但是注意每2h 放松1 次,还要对其右桡动脉制动24h,对股动脉穿刺的患者,可采用沙袋加压12h,对其右下肢行24h 制动,指导患者术后尽量卧床休息,并对按压处的渗血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4]。迷走神经反射,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对术后恢复的影响,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对所有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情绪、社会功能、物质需求、家庭功能等几个方面,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在护理满意度方面,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手术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包括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患者沟通的情况,解决问题的方式及能力等,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患者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躯体功能 心理情绪 社会功能 物质需求 家庭功能 总分观察组 30 80.23±5.26 90.11±2.22 86.59±6.19 87.87±6.84 82.94±6.35 86.81±6.97对照组 30 67.37±5.17 77.31±5.07 70.38±5.06 72.31±6.26 64.28±6.52 68.26±5.84 7.364 7.004 8.026 7.334 8.627 9.021 0.016 0.017 0.008 0.016 0.003 0.001 t P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67%),对照组(73.33%),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发病迅速、病情进展较快的危急重症,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急诊治疗时,需尽早以血管再通为主,及时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利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或者阻塞的冠状动脉,促进心脏供血功能的恢复[5]。但是由于PIC 手术治疗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术后极易发生静脉血栓、心律失常、出血、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并且由于患者本身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缺乏,这些都明显增加了治疗及护理的难度[6]。因此,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极其重要。循证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通过临床护理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在相关文献资料上收集到的信息,在以往护理经验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梁钟琴[8]等人在研究中,给观察组130 例STEMI 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给对照组130 例STEMI 患者实施了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与其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循证护理对提高STEMI 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显著(P<0.05),权文杰[9]在研究中也发现,行循证护理的STEMI 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3.75%)低于对照组(36.25%),且差异显著(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其一致,进一步提示,循证护理的实施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显著(P<0.05),何艳梅[10]在研究中发现,实施循证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80.00%),本次研究结果与其一致,进一步说明循证护理在急诊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些都证实了循证护理在急诊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STEMI 患者在急诊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中,给其行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护理治疗较高,建议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心脏护理人员
《循证护理》稿约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心脏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