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新生儿优质床旁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0-08-22奎明霞
奎明霞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母婴同室病区 青海 西宁 810000)
母婴同室即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24 小时内共处一室,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的良好发育,并加强母婴情感交流。新生儿床旁护理即对于新生儿的全部护理操作均在母亲床旁完成,科学的新生儿床旁护理能够协助产妇更好的完成产后的角色转变,同时可结合产妇与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并引导产妇及家属参与,有利于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技能水平[1]。然而随着新生儿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也显露出了相关问题,例如护理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均容易诱发护患矛盾,不利于提高护理效果。本文将着重探究母婴同室期间新生儿床旁护理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我院90 例母婴同室新生儿,以其床旁护理方法为标准分组,观察组(优质护理组,45 例):其中男24 例,女21 例;出生体重2.6 ~4.8kg,平均(3.5±0.3)kg。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5 例):其中男22 例,女23 例;出生体重2.5 ~4.9kg,平均(3.4±0.6)kg。两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在母婴同室期间采取常规床旁护理,即做好产妇的母乳喂养指导,加强病房内环境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护理操作规程等;观察组则改为优质床旁护理,措施有:(1)在新生儿到床旁护理中需要严格遵循医院床旁护理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及安全制度,针对亲属的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等严格限制,加强病房内的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以及卫生清洁。在护理操作期间严格遵循相关的护理操作规程,并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做好病房内卫生管理工作;(2)结合产科实际情况以及母婴情况等对于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确保各班护理人手充足,通过弹性排班保障护士充分休息以及高效的护理工作,防止发生护理人员不足或护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3)护理人员需要积极进行学习和培训,并结合个体情况接受层次化和针对性的护理知识培训,提升责任意识、专业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等;(4)针对产妇与家属开展科学的健康教育,统一安排固定时间对产妇开展健康教育,科学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正确方法以及新生儿护理期间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从而提升产妇的新生儿照顾能力。
1.3 评估指标
(1)统计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的患病率;(2)运用问卷法对两组产妇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开展调查,该问卷的满分10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新生儿患病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患病率为4.44%,对照组为15.56%,且P<0.05。
表1 两组新生儿患病率比较[n(%)]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8.26±1.18)分,对照组为(90.24±1.02)分,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对于母婴同室的新生儿进行科学的床旁护理,有利于降低新生儿出生后的患病率,同时也能够提升产妇及家属关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更好地为新生儿提供护理和照顾,对于促进新生儿的良好成长和发育至关重要[2]。然而在实际的新生儿床旁护理中依然存在着相关的问题,例如在护理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护理管理以及安全制度,非常容易造成各类护理差错事件的产生,如若未能严格限制探视人数,与新生儿接触以前未能严格洗手和消毒等,就非常容易导致新生儿的感染情况,同时若护理期间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容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再加上由于产科的护理工作量较大,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容易产生新生儿及产妇的护理工作不到位情况,特别是对于新生儿出生后的观察时间不足,以及对于产妇进行的健康宣教力度不足,容易影响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并诱发新生儿疾病[3-5]。通过运用优质床旁护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并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当中,密切做好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从本次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新生儿的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这提示运用优质床旁护理有利于提升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母婴同室新生儿通过开展优质床旁护理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患病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