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汲取文本之精华,绽放德育之鲜花

2020-08-21李妙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新教材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李妙娟

【摘要】教育是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文本背景内涵,用文化的方式渗透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名言名句、语篇意义、视频板块、作业试题为依托,以课堂活动为载体,营造积极阳光向上的氛围,提升育人品质,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关键词】文本精华;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高中英语;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04-01

前言

高中生正处于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学生的德育工作不能仅靠班主任单打独斗,还要依靠各科老师依据学科特点合力长期开展的工作。万物皆可成为德育工作的素材,教师应当善于利用教材资源,发现与创造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英语学科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态度,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使他们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以高中英语新教材文本为载体,努力探索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名言名句内涵,吹响养成教育的冲锋号

名言名句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每一单元都设计了主题页,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增添了英文版的名言名句。 教师可利用相关的名言名句的正面导向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加强学生的信念,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摘录本册里的名言名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与意义,反思它们对自己的启发。例如:第一册Unit 1的主题页中引用的是世界古代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Good habits formed at youth make all the difference,折射出养成教育的重大意义。然而,学生对这些英文引言不怎么感兴趣,之后很久就忘记了这些名言名句。有时这些名言名句会是一个人的人生信念与执着,教师应深挖其中的内涵,找准德育教育的着眼点。通过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最终我们决定举办英语演讲“My Favorite Motto”的活动。这次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乐于分享其所探、所思与所悟,思想火花的碰撞给了他们心灵一次可贵的洗礼。

(二)探索语篇主题意义,唱响生命教育的主旋律

“分析语篇主题意义要从语篇范围、子主题入手,要把握作者的价值预设,更需要把握可能的价值生成,真正有价值的主题意义,在于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价值探究。”(鲁子问)例如,研读“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这篇阅读文本时,教师举办了“情绪ABC理论”与“探索生命”的交谈会,让学生对文中“万婴之母”林巧稚“How to make choices in life”進行探索和对文中的“Life is precious.”进行解读,从而引出对生命教育的思考,让学生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通过探索医学领域代表人物林巧稚的抉择、坚持与奉献,引导学生直面人生,审视自我,探索在面临困境时应该怎样做出有意义的抉择。在交谈会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关注情绪影响与身心健康的问题,提高学会赏识自己与他人优点的意识,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创造与实现生命的价值。

(三)拓展音频视频内涵,奏响爱国教育的协奏曲

香港的暴乱,给了我们很多的反思。“国家观念”的淡薄,反应出香港教育“病”了,其中的教育者与教材是罪魁祸首。随着网络科技越来越发达,学生接触到网上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其中的资源参差不齐,而学生又缺乏鉴赏能力,稍不留神就是走向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英语作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桥梁,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音频和视频资源,使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充分融通,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用辩证与批判的思维去分析每种现象。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教材里的视频Confucius and Ren, Great wall以及World's Biggest Melting Pot等之后,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现象背后的历史渊源,通过比较、分析,形成文化判断,做出文化取舍。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以“我们应不应该庆祝西方节日”为主题的英文辩论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学习与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形成包容的胸怀和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并将文化价值观内化成文化品格,外显为文化行为。

(四)巧设作业试题内容,奏响全面育人的交响曲

2020年高考全国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试题以学科素养为导向,融入中国元素,设置更加真实灵活又具有时代性的情境。教师在平时的作业和试题的设计上要精益求精,不是为了单纯考查知识点,而是精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素材。“知识引领,道德穿插”的知识主线,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参悟道德的意义。例如,在一次作业布置中,为了让学生归纳语法填空的考点,我让学生们以渗透立德树人的理念原创语篇,并给出相关考点解析与语篇的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关注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的语言输出与用赞赏的语言给予每位参与者鼓励。因此,比起传统的机械性作业、“一言堂式”的试卷讲解和“填鸭式”的道德说教,那些参与原创设计活动的同学在主动查找文献、积极交流、主动探索中,无论是英语学习与创新能力还是道德观念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结束语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青少年思想活跃,渴望独立在幼稚与成熟之间徘徊,因此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青少年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身心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载体,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和根源,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到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和“柳暗花明”的新出路。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汲取文本的精华,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立德树人教学目标,最终使得道德之鲜花绽放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刘道义.《立足国情,继往开来,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材——谈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及内容创新》[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9-05-05.

[2]李季,贾高见.《中学德育问题与对策》[M]. 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 2014-02-01.

[3] 第斯多惠.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袁一安.译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11.

猜你喜欢

新教材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