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写成流水账怎么办

2020-08-21徐飞

莫愁·小作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阿Q孔乙己细节

细节隐藏于生活中

有学生说,他的作文就像记流水账,只有叙述没有描写,不知道该在哪些地方描写,也不知如何描写。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毕加索家中失窃,小偷逃走时,他和仆人在阳台上看见了。于是,两人都画了一张小偷的背影。警局的人按照毕加索的画去抓人,怎么也找不着。按照仆人的画去找,很快就找到了。

是毕加索不如仆人画得好吗?不是。只是因为在画的时候,他顺手做了艺术加工。他那张画真实性确实不如仆人准确。不过,每个人看到他的画,都会说:“这是一个逃跑的小偷。”毕加索抓住了动态、心理,准确画出了小偷仓皇逃走的状态。仆人的画则更像是照片,虽然真实准确,但并没有有意识地去抽出本质。用来缉拿小偷是很有用的,用来欣赏则没有价值。

生活是混沌的整体,而细节隐藏于其中,需要去发现并提取。作家鲍尔吉·原野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看到一幕情景:一位陪床的小姑娘,误把透过残窗斜落在过道上的一方月光当成了白手绢,弯腰拾了一下。这充满生机的举动让鲍尔吉心里一惊,“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煎熬着怎样的痛苦,但她的心里仍装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鲍尔吉感伤自己在小姑娘之前已将楼道走过几遍,却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他反问自己:为何不能像小姑娘一样空灵?许多年后,他写出了美文《月光手帕》,启迪读者:世俗的眼光使我们失去了多少美的发现,给我们造成多少无法弥补的遗憾。

提取细节需把握三个原则

一般说来,提取生活中的细节应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典型性原则。所谓典型,正如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诗人从所写的人物身上采取最鲜明、最足以显出特征的细节,把不能渲染人物个性的一切偶然的东西都一齐抛开。”细节的典型性表现在它必须能揭示人物特有的性格底蕴和情感走向,它反映的只能是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才具有的东西。

在《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看到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一连三天断不了气,拿走一根后才闭眼的细节描写,生动有力地凸显了这个人物的守财奴性格;《项脊轩志》中,祖母来轩中看少年归有光读书,离开时“以手阖门”,一会儿“持一象笏至”,这些细节生动地写出了祖母对归有光读书中举、光耀门庭的殷切期待;《荷花淀》中,水生嫂听到丈夫要上大部队的消息时,被苇眉子划破了手的细节描写,正是她心灵震动和微妙复杂心情的自然流露……正是这些典型的细节,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窥见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细节里藏着人物情感和性格的秘密,一流的文学大师特别善于借助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里有很多这样典型的细节。

第二,独特性原则。要立足于人物的个性,抓住这个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所独有的情感和行为特征。细节应该是人物情感性格苗圃中绽开的一朵奇艳的花。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独特的细节,才能很好地完成传情达意、刻画人物性格的任务。优秀的作家,大都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并利用它把人物塑成血肉丰满的独特形象。

在鲁迅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细节描写。在《孔乙己》和《阿Q正传》中,作者都写过主人公买酒的情形,但怎样买酒,又截然不同,由此可见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力量。先看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喝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阿Q就不同了。“中兴”之后,阿Q从城里回到了未庄: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地在酒店门口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银的和铜的,在柜台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孔乙己买酒,作者用了一个“排”字,使我们仿佛看到孔乙己把钱一文一文往柜上排成一排的样子,他是那么细心,那么谨慎,那么认真,生怕多给别人一文,所以要一文一文地数,以便看得清楚,数得准确。这个细节描写,不但极为符合孔乙己寒酸、贫苦的生活处境,也刻画出孔乙己这个旧知识分子斯文、纤弱的生动形象。而阿Q买酒付钱,作者用了一个“扔”字,这个细节描写不但写出了阿Q的神气,他是那样豪爽,那样大度,而且很好地折射出了阿Q当时的心理——今天我比你们阔多了。

第三,有用性原则。细节描写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所描写的人、景、物乃至服饰等,都要紧扣主题,而不是为描写而描写。老舍说无论我们要写什么样的风景,人工园林也好,荒山野海也好,我们必须预定好景物对作品的功用如何,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如果忽视了为刻画人物、充实人物性格和丰满人物形象这一创作规律去选择细节,那么无论细节本身写得如何细腻、生动、精彩,也不过是徒劳之举。

高尔基说创作——就是把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成为形式完美的整体。典型、独特和有用,是提取细节的三大原则。如果无视这三条原则,滥用细节描写,反而会使形象模糊、使主题含混。

细节的取舍大有讲究

细节的取舍大有讲究,对能突出主旨的细节应泼墨如虹、工笔细描,而与主旨无关的细节应惜墨如金、果断舍弃。选好细节后,应精心打磨,使之生动传神、感人至深。

第一,简笔勾勒,轻描点染。这种写法就是通常所说的白描——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要求在描写时“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运用这种手法,关键在于抓住特征,语言简洁。例如鲁迅在《药》中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段细节描写,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鲁迅紧紧抓住看客伸长了颈项的主要特征,简笔勾勒,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国民的麻木不仁和愚昧无知。

第二,浓墨重彩,特写处理。这种写法就是对描写对象进行逼真的、细致入微的精雕细琢,通过放大细处、放慢过程两种方式,进行特写处理。

例如阿城的《棋王》: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描写王一生在“车轮大战”中的专注投入,仅回报一个棋步,便如慢镜头般缓缓推进,更加突出了王一生的定力。

第三,反复叠现,不断穿插。让同一细节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这是一唱三叹、且文且咏的写法。不仅可以使文章在结构上更加完整清晰,而且有利于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共四次提到父亲“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写到自己三次流泪。三次叠现的背影是景,注目、懷念背影的是人,而使景与人、景与情相交融的又是三次落下的泪水。作品就是在这样巧妙的穿插中具体表现了“父爱子,子念父”的主题。不过,叠现穿插,应力避机械的、无层次的重复,应注意同中之异、同中之变。

记叙性文章靠具体的形象感动人,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状物写景,都应该写得具体生动、有血有肉。而细节描写的功用更为明显。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由此可见,文章越是能从细微之处表现出深邃的本质内涵,就越能显出其艺术的高超。

徐飞: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副校长,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培班讲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猜你喜欢

阿Q孔乙己细节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阿Q和老A
“阿Q断子绝孙”考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阿Q森林
时尚细节
说说阿Q的两句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