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020-08-21王涛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培养小学数学

王涛

摘 要: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正是处于从直观形象的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认识过渡时期,并且这个过渡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着学生的动作进行思维,依靠着直观的感觉进而获取知识的。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之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习惯的重要教育要求。因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学常常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们在今后学习到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甚至会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们一定要打破死板的传统教学局限,在数学课堂中要增加学生们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活泼生动的数学课堂来充分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思维和技能。

一、创设有效情境,培养操作意识

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奠基阶段,并且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主要还是形象思维,具体形象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为学生们提供较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多次的操作过程之中,使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具体到抽象不断递进,进而提升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不断树立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授“认识正方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便让学生们在同学们互相讨论或者是家长的帮助下,提前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片。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布置一个“想办法知道正方形边的特点”的任务。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通过用尺子测量正方形的四条边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同学通过将正方形进行对角线的两次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还有的同学通过用正方形的其中一条边与另外三条边进行相比,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尽管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方法使用不规范,或者表述不够准确,但是通过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们大都能够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操作过程,会将“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这一概念记忆地更加牢固,同時,也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加强问题训练,提升操作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们为了能够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掌握,常常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使大多数学生将这些知识点熟练运用于解题和日常生活之中。所以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之中的动手操作与知识形成之后的实际运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两个最为重要的环节。这两次的学习活动的飞跃,不仅仅能够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增强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

以一个数学题为例:“将一个长方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请问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有怎样的变化?”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使用纸条做出一个长方形,并且对长方形的四个角进行固定,使其可以做出拉伸变化的动作。其次,让学生们将自己制作的长方形进行拉伸,并测量出拉伸前与拉伸后的周长和面积的变化。通过这样一种直观的操作,学生们便能够将该题很轻易地进行解决。此外,教师在学生们测量之后,再引导学生们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观察与推导,进而使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得到整体性的提升。

三、结合语言表述,在思考中操作

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教师得到学生们的任何信息都需要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进行了解。具体在数学这一科目中,基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我们可以认为数学语言是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变化的载体。因此教师也要重视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学生们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之中,便会将动手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整理,在体现出学生们思考过程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们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完整的认识过程,对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性提升有着积极性意义。

例如:在进行“倍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使用小棒来摆几何图形,进而使学生们对“倍”这一概念的理解更加直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进行观察与交流。在使用小棒时,教师也要注意如何使用能够让学生们对“倍”的概念更加容易地进行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使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的样子,并问学生们摆出一个正方形使用了几个小棒。学生们通过数数与观察会回答:“一个正方形用四个小棒可以摆出来。”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们多摆出几个正方形,这时教师再次提问:“学生们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用了几个几根?”然后学生们再进行思考与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对“倍”的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们一定要一改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和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要将学生们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们做课堂的主人。教师们通过将课本知识生动化、直观化,让学生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实践,不断地引导学生们形成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并通过一次次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与实践操作,使学生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沛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

[2]王秋山,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理科天地),2010.6.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培养小学数学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