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2020-08-21朱耿隆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学生

朱耿隆

摘 要:数感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数感教育的认识并不全面,导致了在教学时使用的方式比较机械化,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阻碍了学生数感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从联系生活、估算教学、问题解决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巧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培养数感;数学能力;学生

数感主要指的就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存在的最敏感、最直接地感受,數感作为数学学习核心的素养之一,对于数学的学习和运算存在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拓展,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通过巧妙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的原因是帮助学生接触、了解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将其与数量进行结合。学生的数感并不是通过教师进行传授能够获得的,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行进行发现和感知,并且主动去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对生活中产生的数学现象进行解释,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1]

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0”这一课时的教学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在什么地方会见到过“0”,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有的学生说:“在进行体育比赛时,比分上见过;在量体温时,温度计上见过。”还有的学生说:“在打电话时,手机上见过;尺子上也有0的存在”等等。让学生能够进行直观的体会,了解到“0”不仅仅能够表示没有,当“0”出现在体温表上或者方向图上用于表示分界线;当用在直尺上由于表示起点位置;用在日历上时,通常表示某一个日期;与其他的数字进行组合用在车牌上或者电话上,能够组成一串号码。又比如说,教师在进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的教学时,首先为学生教学“元角分”的相关知识,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对超市中商品的价钱进行调查,并写下来。在第二天,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资料带到课堂中,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在看到丰富的数据时,使得学生较为兴奋。比如:茶杯的价钱是18元、帽子的价钱是25元、炒锅的价钱是200元、冰箱的价钱是5000元等等。通过对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进行描述,能够使学生轻易的了解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眼中的数学知识是真实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观察理解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二、通过结合估算教学,帮助学生发展数感

估算经常会出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为学生制定题材,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估算。[2]通过估算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形成良好的估算计算的习惯,帮助学生发展数感。

例如,教师在进行“加减法估算”这一课时的教学时,首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道应用题,如:假如,妈妈带了100元去买以下的几种商品,保温壶38元、水杯28元、洗脸盆14元。那么请问妈妈带的钱够不够?学生的估计策略多种多样,有的学生是这样进行估算的:当买完保温壶之后大概还剩下60元,之后买完水杯之后大约剩下30元,剩下的钱用来买洗脸盆是够用的。还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买保温壶以及水杯大概花掉了60元,还能够剩下40元,用于买一个洗脸盆是足够的。还有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买这几样物品40加30加20是90,买这三样物品大约能够花九十元左右,所以说钱够用。估算作为学生数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较为多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估算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话题,帮助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通过对数感有效地进行发展,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获得提升。

三、通过结合问题解决,帮助学生提升数感

数感主要存在与学生的头脑之中,引导学生去进行知识的探究,如果想要使学生到达这个境界,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依据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将其与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结合,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数学化,帮助学生在进行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提升数感。

例如,教师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的教学时,首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道开放题,比如:教师组织31名学生进行春游,当学生们坐着船经过水库时,在船上只能够坐5个人,那么最少需要租几条船呢?学生能够快速地进行计算31除以5等于6余1。但是在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时,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对6余1的意思进行理解,6表示的是6条船,1表示的是假如每次坐5个人需要租6条船,那么还剩下1个人,意思就是还需要再租1条船,所以说要想所有人都过去,需要租7条船。当然,在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时,不仅仅只有一种方法。也可以让3条船上坐上5个人,其余的人平均坐在4条船上,也就是4条船上分别坐4个人,或者是在4条船上平均坐5个人,在2条船上各坐上4个人,剩下的3个人坐在最后一条船上等。通过合理地解决方法,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灵活的方法来进行问题地解决,能够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进行解决问题时,能够理解计算存在的意义,还能够使自己本身的数感提升。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数感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意识,拓展其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顶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考试周刊,2017(0A5):95.

[2]金红艳.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151-151.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数学能力
创设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