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助力学生能力提升

2020-08-21夏燕红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夏燕红

摘 要:数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理性思维,數学课程是学生九年义务教育中必不可缺的课程,学习数学离不开应用题的巩固。教师应当在小学就重视学生的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育,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本文将从“运用图表理解应用题”、“结合练习理解应用题”、“计划教学理解应用题”三个方面来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理解;教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科目,是学生学习其他理科科目的基础,科技创新和化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的知识,教师应当在就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应用题能够锻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教师在重视学生的数学培养时也要重视应用题的练习,如此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图表理解应用题,帮助学生提取信息

新课程的改革后,教师越来越重视应用题的创新,很多应用题蕴含的信息多而复杂,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使用技巧来排除应用题的无效信息,从而得到有效信息,节省学生的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图表来理解应用题,把应用题中的信息画出来,这样学生就能一目了然的明白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以及应用题考察的知识点,再将信息和知识点联系起来,最后进行解题。这样理解应用题快速又高效率,还能避免学生因为对题目理解不当而导致解出来的答案不正确。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来理解应用题,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加强学生的几何思维。

例如,在解答周长问题时,可以用把题中的有用信息运用图表排列出来,在进行解题。如“王爷爷有一块菜地的形状是近似的等边三角形,一边长16cm。如果在菜地的外面围上一圈篱笆,这个篱笆的周长大约是多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画出来,然后回忆一下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最后利用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特点来解出答案,这个篱笆的周长就是:16×3=48cm。学生运用图形结合的方式理解应用题,进而快速地在脑中提取相关知识点,提升做题效率。

二、有效练习应用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应用题能够高效率的巩固知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应该重视应用题练习,为即将到来的小升初考试做准备。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对学生的生活非常有帮助,小学生心理发育还不太成熟,容易对身边事物产生亲切感,教师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往身边事物联想,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让学生认为数学就在身边,认为数学的用处非常广泛,还能练习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让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素养,为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做准备。

例如,六年级重点的“利润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商铺这一情境,让学生扮演店主的角色来理解应用题:“一斤大米原售价4元,先提价是10%再降价10%问现在每斤大米的售价是多少元?”学生会认为情境很亲切,能够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学生经过学习能够解出:“先提价的价钱是4×(1+10%)=4.4,再降价的价钱是4×(1-10%)=3.96。”教师总结利润问题的关键是:“明白成本又叫进价,即商店商品的买价;定价是商店给商品的标价;利润是卖出价格与成本的差价;售价是卖出的价格这四者的关系。”把应用题情境设定为生活场景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三、计划讲解应用题,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知识的讲解上,对于应用题只是学生上交后,在寻找空闲时间草草批阅检查一遍即可,这样会让学生变得不重视应用题练习,有可能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抄写参考书的答案,这样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还无法巩固学生的知识。教师应当有计划有规律的布置应用题练习,让学生熟能生巧,教师应该要及时的讲解应用题,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巩固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每隔三天布置一个知识点的应用题作业,每隔五天讲解一次应用题作业,这样既能给学生任务,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还能及时的讲解应用题。教师可以布置典型的“工程问题”给学生,两天后再选取其中例题来讲解,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一项工程,甲独做8天可以完成,乙独做8天只能完成这项工程的4/5,如果甲、乙合做,多长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学生经过思考之后教师再给出解题思路:“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是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所以本题的解题方法是               ”这样有规律的布置作业,及时的讲解例题,能够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用题能够直接的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还能了解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应当创新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引导小学生适应数学,学会用理性的方式来看待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练习应用题,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高年级高强度的数学学习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刘友红.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10(005):P.64-65.

[2]董庆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若干思考[J].考试周刊,2017(046):102-103.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