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与语文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探究

2020-08-21曾聪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融合信息技术

曾聪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我们要本着培养自主、探究的学生为目标, 在最恰当、最需要的时候运用好信息技术手段,让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从而让语文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融合

多媒体作为近年来流行且应用较为广泛的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其效率高、使用方便、灵活性强的特征逐渐受教师的青睐。语文作为主学科之一,教材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课文,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更有利于顺利开展,实现教学目标。调查显示,多媒体在语文课堂的運用主要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课堂的互动、交流更为明显,学生能明显主动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能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课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兴趣和想象力

兴趣与想象力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润滑剂”,也是学生从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信息技术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能有效的激发兴趣,提升学生探究的欲望与想象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认知和感知的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比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这篇课文充满着童真童趣,将夏天池塘中活灵活现的荷叶跃然于纸上。本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夏天、热爱自然的的情趣。但我们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个人认知及与大自然接触的限制,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荷叶实物,单纯的依靠课文的荷叶插图,难以让学生体会到荷叶的魅力,对荷叶的认知仅停留在想象之中。这时,我们教师可将灵动的荷叶借助多媒体呈现出来,效果将更为理想。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播放,将夏天池塘中的那种生机勃勃景象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活泼的喜爱之情。在播放到荷叶这一画面过程中,我们停顿,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荷叶的形状、颜色、特点,加深对荷叶的认识;其次,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课文,让学生边观察边找出文中的对应点,理解荷叶比喻成“摇篮”是基于什么特点、“停机坪”又是怎么理解、为什么是“歌台、凉伞”,在多媒体教学的背景下,学生的想象力很容易被激发,学生还能够自己进行拓展延伸,把荷叶想象成更多的东西。所以说,在语文课堂灵活运用多媒体,将教材的画面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调动学生的多感官,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灵活性强,是集图片文字、动态动画、可视设备等于一体的教学辅助设备,充分利用的过程中对再现课文情景、创设相关情境的最好帮手之一。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们可以在课前将桂林山水的唯美景色呈现出来,在感知桂林山水绿、漓江美的氛围中进入正文的学习。这种情景创设,一方面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角色,融入对课文的探究;另一方面,多媒体的使用能加深学生对桂林山水美景感知,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在感悟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水的感叹。又如《开国大典》的壮观学生通过文字难以有深刻体会,这类“年代特色”在现行背景下学生不能深刻体会,会让学生感到陌生,加之我们课文中的语言与文字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自然会感觉到吃力。因此,借助多媒体录像的呈现,特殊年代背景下的开国大典,那种壮观、万人空巷,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无比的震撼与自豪,这一感情能为学习课文作好了情感铺垫。再如在教学《望天门山》时,因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景象学生较难领会,让学生先观看一段“天门山”的风光片,再进行古诗的教学,学生对于诗意的理解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再结合诗句、影像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诗中蕴涵的意境已经深深印在了学生的心中。小学阶段有很多适宜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课文,诸如《迷人的张家界》、《桂林山水》等都可以进行充分的利用,尤其对一二年级低段学生效果最佳。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学科是一个内容涵盖广、知识丰富的综合性丰富的学科。语文效率的提升直接关乎学生个体的整体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全面提高语文效率有一定难度,一方面是语文知识的广泛性,另一方面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学科综合性太强,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均影响到语文成绩的整体提升。这一背景下,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对解决这一弊端具有一定的帮助。如在教学《曹冲称象》时,学生对浮力知识完全处于空白,理解曹冲的称象过程并不是特别深刻。我们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提前帮助学生进行拓展,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完《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学生对我们大自然动植物的繁殖方法充满好奇,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的繁殖方法,这样既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课外拓展,也有效的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认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教师要充分依托信息技术辅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灵活的创设情境,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洪美惠.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思[J].名师在线,2019(08):9-10.

[2]朱文武.魅力课堂:信息技术的整合[J].新课程(综合版),2014(04):46.

[3]李斌.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J].美魅力中国,2019(12):38.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