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探析
2020-08-21豆毛雨
豆毛雨
[摘要]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做出历史性回答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具体的建构,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生态观的形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建设人人幸福、家园宜居的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文明;时代意义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形成背景
(一)国内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过度发展第二产业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民众生态意识不健全,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没有意识到生态建设关系到切身利益。尤其是近些年,人们在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气候聚变、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
(二)国外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人类在工业化进程留下的脚印,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1992年在肯尼亚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大会,这次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使人们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成长,国际社会于1997年在日本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在此之后,2009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大会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大会,这次大会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会,对全球气候走向产生深刻影响。自九十年代来,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因为生态问题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就能解决的,要想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下去,必须靠人类的共同努力。
二、新时代生态文明形成的思想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悠久的历史中可见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中包含丰富的生态思想。从儒家的思想中“天人合一”是其代表观点,彰显了自然万物和人类共同存在的理念。道家的思想中,道家以“道”为核心观点,主张“道法自然”,道家所提倡的“道”和“齐物”思想,是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出发而总结的,即在“道”的面前,人与自然万物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所以人不能将自己看成是凌驾于世间万物的第一等存在,而是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佛家普遍遵循众生平等的宇宙观,以及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思想,即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与其他动物之间也是平等的,人类与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息息相关。佛家文化中的慈悲为怀的精神普遍适用于整个世界,它强调普渡众生的人文情怀,对自然万物有一颗尊敬之心。儒道佛三家的生态思想对今天的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从实践出发提出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其中的生态思想主要有以下两点。
1、世界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马克思曾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①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仍是物质的血肉之躯,他们的生命形态仍是物质自然界的一部分,他们赖以存在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的自然界。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能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实现和谐统一。
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原则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的改造,人类在按照自己的需求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人类的行为应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和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伴而生的,在人和自然的先后顺序上,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人类的行为活动必须在自然界承受范围之内。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②恩格斯早就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三、老一辈领导人对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
自然界是人们获取生活资料的来源,破坏了这条渠道,人类的生存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在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毛泽东是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开创者,这一阶段主要对新中国的荒山荒地建设、水利建设方面进行治理,指出治水先治山,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从而避免水患灾害。邓小平怀有极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中国的生态建设,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协调发展的生态思想,他指出“我们必须按照統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③江泽民提出的可持续的发展观,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治理环境的决心,而且对于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具有重大作用,同时这也标志着党对生态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胡锦涛的构建“两型”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协调人民、发展、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建设性意义。
四、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观及时代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论述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有了新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有了新期待,在政治、社会和生态上有了更多的效益和更多的发展。其中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新一代领导人对此提出了新思想和新论断。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五位一体”的生态论述
自然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遭到破坏,势必会威胁人们的生存发展。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将生态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④“五位一体”生态观的形成为人们处理经济和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五位一体的生态观正确协调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五位一体中,党中央正确解释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所属领域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