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吞商史

2020-08-21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李成神兽麒麟

释义:许许多多的商朝史料被人磨成粉,当作药吃进肚里。

《淮南子》中有言:“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文字的出现,让天地造化不能掩藏秘密,灵怪不能隐藏行迹,天地神鬼都如临大敌。

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夸张,但是不可否认,文字能让文明传承下去,即使历经千年,也能帮助人们窥见不同时期的文化、历史、民生,以及它们的传续与更迭。

可如果一个文明的文字没有被发现呢?那这个文明很可能只是史料中被一笔带过的名词,淹没在历史浩瀚的烟云中,偶尔在学者的心中存疑。

《中国历史朝代歌》曾经是很多中国小学生的历史启蒙课,“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让历史的坐标立于学生的心中。但在20世纪以前,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没有相关实物资料,更多地存在于史话里,它是否真实存在,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19世纪末的一天,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一个叫李成的剃头匠得了病却买不起药。他只好捡来一些枯骨,磨成粉末,敷在患病的地方,没想到竟然治好了病。他认为这些枯骨就是中药里的龙骨,是可以安神、平肝的药材。李成发现了商机,开始搜寻“龙骨”,磨成粉末后叫卖。他还把这些“龙骨”以每斤六文钱的价格卖给药店。眼见李成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眼馋的村民也加入进来,一时间当地人都在搜寻“龙骨”。

直到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患了病,医生为他开的药方中有一味药是龙骨。药抓回来之后,王懿荣却发现其上有一些奇怪的符号。他当即意识到“龙骨”的不凡,派人去药铺购回全部“龙骨”。仔细辨认后,他确定,这些“龙骨”是被火烧过的龟甲和兽骨,上面刻着一种比铭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更古老的文字。后来,在学者的不断研究之下,这些文字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它们就是甲骨文。

在商朝時期,无论是王公贵族的祭祀征伐还是百姓的婚丧嫁娶,都离不开求神问卜。商朝设置专门的机构和卜官、贞人。卜官向神倾诉欲占卜之事,烧灼被钻凿过的甲骨,其上裂出纹路,被称为“兆”,商朝人相信,通过这些兆就能了解所求之事的吉凶。他们将这些内容记录在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的由来。

甲骨文的研究者在搜罗“龙骨”时,几经调查,确定小屯村就是《史记》中提到的“殷墟”,后来考古学家果然在这片土地下发现了商朝的都城。可惜的是,已经有很多记载着商朝史料的甲骨被人磨成粉,当作药物吃进肚子里,这就是所谓的“人吞商史”。

商朝的历史和文明,因为甲骨文的传世得以证实。但在历史上,还有因为象征文明的灵兽死亡,导致记录文明、传播教化的人愤而停笔的故事。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记载,在公元前481年,鲁哀公率领大臣围猎,途中惊扰了一只神兽。神兽仓皇逃窜,鲁哀公因为好奇,和大臣们紧追不舍,最终神兽负伤被抓。鲁哀公和大臣们请人辨认,才知晓这是麒麟。鲁哀公将麒麟带回去疗伤,但麒麟因惊吓过度,不吃不喝,很快就死了。

麒麟是天下第一仁兽,也是圣王的象征。相传,孔子听闻麒麟被捕后,感怀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实现,因此辍笔不再写《春秋》,并在两年后辞世。

无独有偶,《荀子》记录了一段孔子同鲁哀公的对话,也与麒麟有关。鲁哀公对自己戴的冠帽非常重视,甚至超过政治本身。有一次,他向孔子打听舜戴的礼帽样式,孔子不回答。鲁哀公问了三次,孔子仍不回答。鲁哀公无奈道:“您为什么不说话呢?”孔子这才答道:“古代的帝王也有戴便帽、穿便服的,但他们却努力让百姓生存,并厌恶杀人。因此,凤凰栖息在成行的树上,麒麟活动在国都的郊外,乌鸦、喜鹊的窝低头就可以看到。您不问怎么治理国家,却问舜戴的礼帽,所以我不回答。”

孔子想表达的,是对盛世贤王的称颂,以及对当下礼崩乐坏的时代的痛斥。他渴望恢复周礼,在他看来,周礼是一种可以代代传承的社会文明,它代表西周初期确立的经世治国制度及相关的人文文化,能使帝王仁德、百姓安居、社会风清气正。然而,他的理想在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相继争霸、未来群雄并起的时代背景里,注定得不到实现。

他渴望的复古,不过是回到想象中的繁华盛世中去。

而今,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盛世不拘于古,也绝不只存在于想象,那些无与伦比的辉煌与炫目,现在的我们正在创造,正在实现!

猜你喜欢

李成神兽麒麟
怀念李成章教授
麒麟“破冰”
话说“神兽”不简单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对麒麟
Cлово месяца
它就是麒麟
野保糗事之守护『神兽』
杜鹃
庄玉庭先负李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