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旧工业住宅街区的设计整改及艺术文创活化探索
2020-08-21曾巧曾玲
曾巧,曾玲
1.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2.石井坡街道,重庆401331
城市工业老旧住区的街区特征是工业城市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承载着继承工业厂址地区历史文脉的意义,虽然包含着大量保存了各个时期历史风貌的建筑街区和大量城市厂区原住民的活态生活景观,但却因为这些建筑景观的非典型特征,既不像在法律意义上被划为核心保护对象的典型历史建筑般受到各界重视,又缺乏发自底层自我更新改建的能力[1]。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这类非典型工业老旧住区往往面临着青壮年流失、活力消退、老龄人口聚集、犯罪率高、无法拆迁等各方面的压力:一方面,非典型、文化吸引力不足、混杂散布的空间特征更容易遭受各个方面的忽视与破坏;另一方面,工业老旧住区这类街区的大部分物质对象很难用文物的价值给予肯定,一旦旧城需要发展,地段价值高的旧住区城便逐渐变成开发对象,或被完全淘汰,或在长年的等待和搁置中空间和人居秩序破败,因此其保护与发展可谓十分艰难[2]。同时,关于城市老旧工业住宅街区的设计整改的活化更新研究也十分欠缺。
一、城市老旧工业住区街区群落的设计整改乱象
新中国成立以后,重庆、武汉、沈阳等工业城市在发展历程中遗留下的大量老旧工业住区等街区群落亟待改造。城市老旧工业住区的街区群落独具魅力的生活方式、居住情怀、邻里关系和文化精神,是城市文化和城市个性的珍贵资源。然而现有的街区设计整改方法,无论是自上而下,或来自基层自发性,都呈现出三种简单粗暴的特征。
第一,被动的“拆”。拆即对老旧工业住区街区群落大面积的拆迁改造,见图1,推倒重建为今天的高档小区与商业空间,看起来老街区实现了华丽转身,却使不可复制的城市文化痕迹被洗涤一空,导致城市文化基因和记忆的断裂。无法留住过往和回忆也使对老旧工业住区街区原本还有感情或记忆的原住民(更多是产权人)在争取到拆迁补偿后,也很难被吸引再次重返本地置业生活。同时,甚至带动其他同等区位情况的街区群落居民产生经济补偿期待而放弃现有小区的自发性建设投入。
第二,消极的“弃”。弃即在无法或无心拆迁的情况下,对老旧工业住区街区群落采取小修小补,甚至不修不补、无为而治。社区在勉力维持现状的同时,其基础设施越来越破旧,居民越来越老龄化、街区辩识度模糊。“拆”也刺激了“弃”,“等拆”也同于“弃”,例如重庆市江北区长安汽车厂(原兵工厂)的老住区富强社区,成立于2001 年6 月26 日,属于厂街的工矿型社区,辖区占地面积0.58平方公里。共有居民总户数3107户,居民多为长安厂的退休职工。社区上接长安公司,下临北滨路,9 号线+10 号线双轨,坐拥北滨路C 位。虽然整个社区比较老旧,但富强社区的区位良好,加上网传其被划为了商业用地,拆迁费达到了20000 元/m2,因此算是所谓的等待棚改的优质地块,现在却成为半遗弃半等待状态的衰破社区。这样的做法对于尚在住区内居住而无法搬迁的居民是一种煎熬,而对在社区长大、对现代美好生活有期望、有要求且偶尔回归的年轻居民也是一次又一次打击。这导致居民对街区失去认可度,甚至厌恶老城区,由于他们迫切希望改善居住条件,却在老旧住区看不到希望,所以一旦有条件改善环境则会迅速搬离。
第三,乱象的“替”。老旧工业住区街区群落的设计更新的一大难点就是修旧如旧,新设计要和周边环境融合统一,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破坏地区本来的文化根脉,在设计上尤其需要有针对性的巧思,而不是简单机械的统一行为。例如,据搜狐网站新闻报道,2020年6月11日西安市小南门四府街一部分店铺的招牌被统一更换为了黑底白字的,见图2。其设计初衷是为了统一招牌、统一颜色、统一字体,使城市外观更加整洁清爽,但黑底白字的禁忌色彩和丑陋的字体被市民嘲讽为“逛街如上坟,购物如奔丧”。最后,因为这次更换招牌引起的争议比较大,大部分商铺都持有不同意见,所以有关部门决定废弃这些招牌,重新考虑,换成其他款式的门头。据这条街上的商家反映,在今年6月初的时候,这条街道刚刚被统一换成了红底白字的招牌,还没到三天,又突然换成了黑底白字的招牌。这种成本的浪费和负面形象的新闻,使老旧工业住区街区群落的“替”不如“不替”,“整改”不如不“整改”。
图1 老旧住区拆迁
图2 西安市小南门四府街的一部分黑底白字招牌的店铺
综上可知,“拆”、“弃”和“替”都不是解决老旧工业住区街区群落的居住空间与文化接续问题的好方法,亟需探寻更具有机性、适应性的改造与重构模式。
二、重庆特殊钢集团旧址石井坡街区概况和发展脉络
重庆特殊钢特集团老工业住区街区,是重庆特殊钢集团的职工家属住宅聚集区。从1919年至今,它有着近百年发展历程,重庆特殊钢集团破产搬迁后,现名为重庆石井坡街道。石井坡街道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北部,东面嘉陵江,西临歌乐山,南邻著名旅游景点磁器口,北接井口镇,下辖和平山、建设坡、中心湾、团结坝、光荣坡、远祖桥、石滨路七个社区,面积7.27平方公里,人口六万多人[3]。辖区内多为职工老旧住房,有少量宗教建筑、医疗建筑、学校建筑和商业体,是重庆极具代表性的城市老旧工业住区街区群落,其发展历程和近三年的设计改建过程,可视为少有的自上而下推动老工业住区街区群落保护和发展的个案。重庆特殊钢集团老工业住区石井坡街道的现状和发展的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自1934 年重庆特殊钢集团成立开始。1919 年,被称为“西南工业之母”的重庆电力炼钢厂(后更名重庆特殊钢厂)诞生于重庆,起初因资金问题一直未能建成投产。在经1934 年军阀刘湘接手后将厂址由重庆南岸苏家坝铜元局迁到了如今沙坪坝区的嘉陵江畔,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扎扎实实地办起了军工企业。1935 年特钢厂的雏形“重庆电力炼钢厂”在沙坪坝双碑拔地而起,并成为西南地区最早建设起来的钢铁企业。1937 年1 月,蒋介石签署命令由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接管重庆电力炼钢厂,成立“军政部兵工署重庆炼钢厂筹备处”继续建厂生产。1939年7月1日,工厂正式建成,改名为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并于当月生产出西南地区的第一批电炉钢,为中国军队提供军用特殊钢材,解决了中国产钨却不能生产钨钢的难题。工厂在抗战期间,不惧飞机的狂轰滥炸,一边扩建,一边坚持生产,最高年产钢曾达到四千多吨,为抗战期间的重庆军工企业提供了大量优质特殊钢材。新中国成立后,该厂归属西南军政委员会,改名一〇二厂,后划归重庆并改名为重庆第二钢铁厂,1978 年再次改名为重庆特殊钢厂,是国家保密军工企业,对外代号2307信箱。重庆特殊钢厂是新中国的先锋企业,它率先打破国外封锁,生产出了国防需要的特殊钢材,为中国第一颗卫星、运载火箭、军舰、战斗机、核聚变等国防科研装备生产出了优质钢材,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发明奖。1997 年,因企业改制,该厂并入重庆钢铁,2005 年底,重庆钢铁宣布下属的特钢集团破产,并“环保搬迁”至重庆市长寿区,至此,特钢厂画上了历史的句号。重庆特殊钢铁集团最辉煌时曾名列中国工业500强第120位,其老工业住区围绕重庆双碑尤其是石井坡街道开建拓展,在1935年至2005年的七十年发展中成为庞大型工业住区,在当时特殊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重庆特钢给予了了职工很好的生活和社会保障,重庆石井坡街道居住地的人都自豪的称自己为“特钢人”。
(二)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从2005 年重庆特殊钢集团公司破产开始至2016 年,作为“全国最大的整体性破产案”,曾被重庆特钢包揽了生活方方面面,享有各种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四万多下岗职工、退休工人和家属一夜之间失去依靠,连带这个特大国企承担的所有街区建设、清洁、管理等社会职能、社会事务全面移交政府石井坡街道,18 条道路、9.6 万余平方米保洁面积、35 万余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边坡堡坎、500余盏路灯、2.1万米排污管道……这些都是随重庆特钢一起移交给石井坡街道的庞大“遗产”之一。
这一时期这个庞大的特钢厂工业老住区在破产后迅速颓败的社区环境,成为各种矛盾与阵痛交织的破落街区和“烂摊子”。社区无规范物管小区,辖区无完好市容市貌,居民无自我服务意识,曾经井井有条的单位型社会秩序也随之被打破,空气中弥漫的怨气和怒气,使石井坡街道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火药桶”。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落差带来的阵痛,探索住区硬软环境从失衡到平衡的社区型社会之路[4]。
卫生环境的脏乱差是老住区居民最不满的痛点,环境的脏乱差隐含的是破产的特钢住区职工失衡的失落感。例如,特钢老住区重庆石井坡街道中的团结坝社区,住区内基础设施老旧,加上重庆特有的山地环境,使得整个社区卫生死角太多,每户每月三元的清洁费使清洁工无法也无力解决清洁卫生问题。在这样的困境下,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春敏亲自带头爬边坡、陡坎,去死角清理垃圾,靠着一个蛇皮口袋和一双手套用双手捡出清洁无死角的社区环境,住区居民也由观望犹豫变为自发性加入社区清洁工作,社区死角的垃圾很快被完全清除。
配合老工业住区职工中党员多,自治能力强的特征,重庆石井坡街道的团结坝社区推行了网格制自治和楼栋管委会制度。将这个住区辖区的十一个消防栓、一百零三盏路灯、八座公厕、四十七个化粪池、三十三个燃气总阀……逐一划分给居民小组的网格责任人和小组长,使工业老住区的单位大院文化在清洁维护设计中由自上而下的带动转变成了自发驱动的优势。居住环境的洁净和久违的老街坊互助的温暖,不仅使社区的凝聚力回归,而且重启了工厂大院式住区居民的荣誉感和自主积极性。
为了使住区清洁,长治久安,石井坡街道政府大胆地向上级沙坪坝区政府要权。重庆特钢破产之初,清算组曾将生活片区市政管理移交给了沙坪坝区市政园林局,并明确让从重庆特钢剥离出来的两家公司负责市政、环卫、绿化等事务,本意为扶持这两家公司,但效果不佳。为此,石井坡街政府从现场清洁设计需求出发,与原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按照严谨的服务外包合同注明了细节条款,使公共服务的需求和企业的责权找到了平衡点。随着特钢老住区脏乱的街面变干净,破损的路灯恢复明亮,背街小巷的危树被及时清理,市政管理车也在此常驻,从而迅速扭转了整个住区消极的“弃”的局面。
老旧工业住区的一大特征还有住区的熟悉感和人情味,在2008 年和2009 年还发生了住区内危旧房拆迁,外来人口极速增多,住区老街坊之间的人际关系趋于淡漠等危机,于是住区政府设计了一个极富人情味的“巷内无生人”计划,即消除住区居民互不相识的冷漠感。把社区里的外来人口统一称为“新邻居”,建立“新邻居民情档案”,在小区里张贴、更新新邻居的门牌,让居民及时地认识新邻居,并且开展新老邻居“自我介绍”等面对面交流的活动,迅速拉近居民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使流动人口尽快融入社区生活,增强归属感,形成“邻里无间”的和谐氛围。这一时期的外环境设计和内制度设计为下一阶段石井坡街区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三)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为2017年以后,对石井坡街道的居住环境利用文传和彩绘进行全面改建升级的三年。对于大型工业老旧住区,仅仅是住区干净、设施无故障、犯罪率低是不够的,老旧住区仍亟待更新和引入新鲜血液。用设计整改的手法提升老旧社区的品质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而是要结合地区人文历史,因地制宜[5]。就这一时期的石井坡街道来说,政府部门为了全体提升住区品质,成立了住区街道城市品质提升顾问团,邀请了重庆工商大学环境艺术系教授、四川美术学院教师、自媒体红人、创业导师、特色创业青年等到辖区实地考察,围绕“城市品质提升多元主体参与下的街道微更新”展开了讨论,并形成了打造方案。这一时期的设计整改亮点如下。
1.实施市政设施改造
由政府主导对老旧工业住区进行系统化设计整改,如院坝的平整、阶梯的修缮、破坏空中视野且引起安全隐患的管网入地,见图3。
2.设立休闲功用设施
规划出社区的休闲设施和儿童娱乐设施、助老设施、便民设施等整体系统设计要点,全面提升了城市老旧工业住区的生活品质,使社区具有社区公园的品质,见图4。
3.打造系列文创彩绘
老街区要焕发生机,除了使居民对环境感到便捷,最重要的是要打造文脉和文化氛围,并外化为艺术的表现手法。墙绘和涂鸦成为改造老工业住区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原有住区重要节点的老建筑上,采用彩绘涂鸦的方式进行遮盖及增色,见图5。彩绘的内容并非千墙一面,而是结合各个聚集区居民自发形成的特征进行创意,见图6,形成以点带面的特色系列,如安全文化墙系列彩绘、二十四星座系列彩绘、新二十四孝标准系列彩绘,并开辟“文明画廊”、“漫画墙”、“时光记忆”小院、桃花巷、“二十四节气文化墙”、“喜文化墙”、“生肖文化墙”等文化阵地十余处。这样,整个石井坡街道成为居民、游客的网红打卡点,在重庆自助游上被命名为打卡胜地——“彩色房子”,见图7。
图3 结合彩绘和系统化设计整改的新街区活动地
图4 社区的休闲设施和儿童娱乐设施
4.打造美丽系列景观
重庆石井坡街道住区内的老旧小区房屋大多没有阳台,因此把设计整改的“最美系列”由最初设计的“最美阳台”打造延伸到“最美院坝、最美小巷、最美店铺”,并设计整改美化街巷、店铺三十余处。接着,四个大社区继续结合自身文化特色把最美系列向纵深推进设计打造:重庆石井坡街道下辖的和平山社区打造了有童话彩绘和物件元素的“童话里”;建设坡社区的厂区路打造了浪漫的“时光里”,使其成为电影拍摄外景地;光荣坡社区引入了特钢元素,打造了“时光记忆小院”;中心湾社区打造了桃花巷、幸福巷等。每个住区环境都将将美丽景观的打造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相结合,如展现不同年代结婚习俗变迁的涂鸦小院、废物变美装饰点、趣味墙、草帽墙、蘑菇亭、路标牌、十二生肖蒲扇墙……团结坝社区继续完善的新二十四孝涂鸦彩绘,还获得了《人民日报》社会版13 版、《人民日报》海外版03版和《中国社会报》03版的报道。
随着石井坡街道的变化,居民也自发地修缮花园,将原本藏于屋内的鲜花摆放到楼道显眼处。这次顶层设计和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实干行动,使居民更好地信任和接受“修缮住区”是比“破坏住区、拆迁住区”更好的做法,从而使住区内的下岗职工、退休职工、家属等重新接纳住区,愿意回归共建,做好设计整改样板[6]。
5.打造新旧区域呼应
随着重钢老住区的复兴,紧邻重钢老住区的重庆著名景区磁器口的江畔区位也吸引了很多大型投资机构的入驻。目前,此住区内有六个新建的住宅小区,如信达滨江蓝庭、融创滨江、首创、中昂等楼盘,均价大约在15000 元∕m2,这样并不便宜的价格却吸引了大量曾在石井坡成长,且对此地有很深情感、记忆的年轻人回归置业,由此也加强了他们和居住在附近社区的父母的互动。借由年轻人的回归,为老工业住区带来了生机。
6.打造合围小区
四通八达的漏风式社区不利于小区式物业服务,因此,从2018年起,石井坡社区对老住区进行分组、合围,增加围墙,形成几个楼群之间的同一大门进、同一大门出的住宅小区设计模式,增设值守点方便社区工作人员值守,并通过社区公共空间的电子监控设施,使社区内的犯罪率下降。合围式街区形成后,老旧工业住宅街区也可以享受当代物管小区的便捷和安全,在2020年,这样的形式更是帮助了健康检查和疫情防护便捷有效的开展,从而增强了社区居民的互动行为和社区归属感。
图5 采用彩绘涂鸦艺术方式设计整改的老住区墙面
图6 结合住区居民热爱养花特点彩绘设计整改的墙面
图7 结合住区爱花特点彩绘设计整改的堡坎楼梯
三、重庆石井坡街区设计改造理念及价值塑造
(一)以特钢城市文化记忆和现代手法融合为基调的设计
就石井坡街道来说,要结合特钢历史、其现在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打造属于石井坡地区的特色文化街区,老年人可以在此回忆过去、重拾历史,年轻人可以感受历史、追寻过去,浸润文化。因此,石井坡街道的建设坡社区沿线以“怀旧”为主旨打造了“厂区路·时光里”最美街区;光荣坡社区特钢花园沿线以“趣玩”为主旨打造了“10#趣玩街区”;和平山社区沿线以“童话”为主旨打造了“和平山·童话里”最美街区。通过结合老旧厂区、青石旧墙的特点来打造景观节点,美化市容市貌、完善基础设施,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街区[7]。结合爱花特点打造的最美小院见图8,在达到城市美、环境好、秩序优的效果的同时,使辖区内居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都逐渐提升,使他们自发地参与到城市品质提升的活动中来,维护好社区良好人居环境,见图9。
图8 最美小院
(二)以居民舒适便捷生活为基调的设计
住区的一大特征即居住功能,再美的居住环境首先也需要满足便利的生活需求,以晾衣需求为例,石井坡街道为了街区的审美统一,并没有粗暴地禁止晾衣的传统需求,而是采用统一的晾衣杆样式,规范晾衣地点,从而使衣服晾晒也成为了石井坡街区的活态景观。
除了晾衣之外,这一片工业住区细致地为旧房彩绘新颜,将密布散乱的天线中的管网入地,修缮楼梯扶手,为院坝修缮堡坎,重置石桌石凳为街区整体打造街区会客厅,系统化地设计市政设施,设置助老助幼设施,甚至增加理发、按摩等社区服务项目。这些举措对这个退休职工和老龄人口庞大的社区意义重大,改造前与改造后的住区居民楼对比见图10、图11。
研究发现,老年人对单位能提供的生活服务具有“路径依赖”,并且对过往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有依赖性[8]。保护老工人群体,考虑他们的需求,使其老有所依的老住区,具有缓解老龄化、维护社会和谐的价值。
(三)以动漫化文创为基调的景观设计
在重庆石井坡街道老工业住区,最有特色的是对年轻态艺术手法——彩绘涂鸦+特钢文化主题化设计的引入。用绿植、艺术、彩绘、老物件四种有机组合,因地制宜地设计、打造了“最美街巷”、“最美院坝”、“最美阳台”、“最美商铺”、“最美花工”为主题的“五美”系列环境美化成果,以此完成了老旧小区的城市品质提升之路。在主题化的选择上,石井坡街道依托了特钢历史的特钢文化、炼钢精神,见图12,不仅复现居住在此地厂民的记忆,也彰显了重庆这座老工业城市珍贵的生产遗迹,因此,文创设计+知识普及+教育阵地+商业文创的设计整改,使其有望打造出不同于重庆鹅岭二厂和重庆天地的文创商业体创意街区。辖区内的木板房、老街巷、苏式楼也在雅致的修旧如旧与年轻的动漫彩绘的融合中使老工业住区的景观设计鲜活生动起来。
图9 美化环境的同时关心居民的生活品质
图10 住区居民楼院旧貌
图11 住区居民楼新颜
图12 有特钢厂文化元素的艺术公园
图13 结合特钢厂文化特色的能人讲坛活动
(四)积极发动居民维护设计成果的内驱力
老工业住区的好设计还需要良好的持续维护,住区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混杂环境,外部环境的改建给了居民信心,还需设立规则和制度引导和奖励居民的行为[9],见图13。石井坡街道利用了原特钢厂职工中共党员多,工作组织纪律强,有组织能力和能解决问题的能人多的特点,将社区自治和工业单位大院职工文化组合起来,从而呈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效果。例如,石井坡街道下属的中心湾社区率先推出了社区服务制度,即参加社区服务时长可以积累社区积分,积分可抵扣社区课程学费或换取社区礼品。同时,也推出了“我为大家守一天,大家为我护两年”,老旧社区“没有物管,却胜似物管”的新物管形式。这使得老工业住区内的每一个人都从打心底关心自己的居住环境,促使居民主动参与住区的改造设计,如积极解决门窗破损、屋顶漏水、清洁保养等日常问题,使楼道通畅、环境干净,居民之间因琐事发生争执的可能性降低,实现了老工业住区向现代社区共建共享的良性模式。
四、结语
作为历史遗留的产物,城市老旧工业住宅街区的矛盾是城市管理者的痛点。通过有效的设计策划和设计整改方法,对在老旧工业住宅街区的人、物和景观及其互动关系的有效设计,却产生了比新建社区更有共享意味和价值[10]。当然,目前重庆石井坡老工业住宅街区也面临着辖区内老旧房无法预留商业空间,老人居民多,无法自行经营有特色的商业体等困境,通过对石井坡街道领导、社区整改的顶层设计团队的采访后可了解到,政府有意通过协调街道用房、物业还房、居民用房出租来引进商业体,引入高校和社会自组织,吸引青年创业者低租金入驻开设文创微企,并在后期依托沙坪坝区区级项目特钢文创工业园的筹建,进一步对特钢老工业住区的前期整改成果进行系统地设计,推动老街区在居住、景观、文化、适度商业文旅开发等方面的活化,探索出城市老旧工业住宅街区设计整改的有效样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