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拟酸雨对土壤修复中重金属淋溶特征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

2020-08-21谢腾蛟杨旅涵

化工环保 2020年4期
关键词:淋溶钝化剂酸雨

何 俊,谢腾蛟,杨旅涵,程 科

(1. 汉源县环境监测站,四川 雅安 625300;2.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 成都 610000;3. 四川省天晟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6)

人类活动将大量重金属引入土壤,致使部分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量明显高于土壤背景值,引起土壤持水能力改变,并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2]。许多学者认为添加钝化剂可以减轻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影响[3-4]。磷酸、磷灰石和磷酸二氢钾(PDP)等含磷材料是常见的钝化剂,可以较好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5]。然而,酸雨能够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加速含磷材料的溶解和土壤中磷元素的淋失[6-7],引起土壤表面理化性质以及孔隙结构变化,影响土壤的持水能力[8-9]。

本工作用硝酸与硫酸配制的淋溶液模拟酸雨,对加入钝化剂PDP的Cu,Pb,Cd污染土壤进行淋溶实验及土壤吸水实验,考察淋溶过程中Cu、Pb、Cd等元素的淋出特征及pH、电导率(EC)、TOC、正磷酸盐态磷(ZP)含量变化特征,旨在探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酸雨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材料

高氯酸、氢氟酸、硫酸、硝酸、PDP、过氧化氢:优级纯。正己烷、无水乙醇、抗坏血酸、钼酸铵、酒石酸锑钾、过硫酸铵:分析纯。

实验土壤(原始土样):采自江西省鹰潭市某冶炼厂渣场附近。采集的土壤在阴凉通风处干燥,去除植物残体,碾磨过筛(筛孔孔径2 mm),在室温下静置老化1个月。实验土壤(原始土样)的基本化学性质见表1。

模拟酸雨:采用硝酸与硫酸的混合液作为酸雨母液,其中n(NO3-)∶n(SO42-)=1∶4,以去离子水逐级稀释至pH= 5.1,4.6,3.1,分别模拟临界酸雨、典型酸雨和强酸雨。

1.2 实验设计

1.2.1 土壤淋溶实验

土壤淋溶实验装置示意见图1。

表1 实验土壤(原始土样)的基本化学性质

图1 土壤淋溶实验装置示意

由图1可见,淋溶实验装置主要包括酸雨容器瓶、淋溶柱和淋出液收集瓶。淋溶柱由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制成,柱高25 cm、内径8 cm,土壤层厚度20 cm,两端分别以中速滤纸、滤网、惰性石英砂和多孔板等作为隔层[9]。

实验土壤过筛后分2部分处理:一部分土壤不添加钝化剂,为对照组(CK组);另一部分土壤添加钝化剂PDP,为实验组(PDP组)。为了达到较好的钝化效果,实验组中PDP的用量(以ZP计)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的摩尔比为3∶1[3,9]。为使土壤达到田间持水量,将实验土壤装入淋溶柱后放置于去离子水溶液中,并维持饱和状态7 d,保持每个土柱水平且厚度一致,放入淋溶架[10]。待淋溶柱中多余的水滴完后开始加入淋溶液,并从第1滴淋出液滴出时开始计时。按照淋溶液pH的不同分别将淋出液命名为CK-3.1,CK-4.6,CK-5.1,PDP-3.1,PDP-4.6,PDP-5.1。

重金属污染土壤所在地降雨丰富,年降水量为1 752 mm。以地表径流流量为年降水量的50%计,则年淋溶量为876 mm。根据淋溶柱土壤截面积计算,实际总淋溶量取4 L。淋溶液流速大约控制在0.83 cm/h,即体积流量为41 mL/h左右[9]。本实验采用间歇淋溶的方式,每次淋溶时间为12 h,间歇12 h后继续淋溶。淋溶量每次为0.5 L,每隔2 d取样一次,测定淋出液的pH、EC,并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测定Cu、Cd、Pb、TOC和ZP的质量浓度。

1.2.2 土壤吸水实验

土壤吸水实验装置示意见图2。由图2可见,土壤吸水实验装置主要包括顶盖、碳素钢板活塞、测试土壤、滤纸及多孔板。测试土壤置于K100专用装置管中,管高10 cm,内径3 cm。

淋溶实验全部完成后,所有实验土壤(PDP组和CK组各3组)自然风干(30 d)。然后过300目筛,准确称量土样2.500 g,将其装入下端用滤纸封闭的K100专用装置管内,敲击管壁,振荡5 min,使土粒之间尽量压实,以保证相同的压实度。测量管下端与水面距离约2 mm,使土样逐渐吸收水分。每隔100 s记录一次土样吸收水分后的质量。为保证实验的重复性和可行性,每组土样重复3次。

图2 土壤吸水实验装置示意

1.3 分析方法

利用重铬酸钾湿氏氧化法[11]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2](AA320NCRT型火焰光度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和Olsen法[13](UV75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分别测定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将土壤与水按质量比1∶2.5混合,使用PHS-3C型pH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测定悬浊液pH。用中性乙酸铵法[14]测定土壤CEC。土样经HF-HClO4-HNO3消煮后,再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15](UV75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佑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测定土壤中总P含量,采用GGX-6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测定土壤中Cd,Cu,Pb的含量。

采用DDS-307型电导率仪(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和PHS-3C型pH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测定淋出液的EC和pH。淋出液经0.45 μm滤膜过滤,采用JC-CD-800型总有机碳分析仪(青岛聚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测定TOC。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15]测定淋出液的ρ(ZP),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淋出液中Cu,Cd,Pb质量浓度。淋出液中ZP,Cu,Cd,Pb的质量浓度即分别为土壤中不同元素的淋失量。采用K100型表面张力仪(克吕士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测定土壤吸收水分的质量(mg),再换算成土壤吸水量(mL/g)。土壤的饱和吸水量即土壤持水量(S,mL/g),以此表征土壤的持水能力。

2 结果与讨论

2.1 模拟酸雨对土壤中Pb、Cu和Cd淋溶特征的影响

不同模拟酸雨淋出液中Cd,Cu,Pb的质量浓度见图3。

图3 不同模拟酸雨淋出液中Cd(a),Cu(b),Pb(c)的质量浓度

由图3a可知:淋溶量为1 L时,PDP组与CK组淋出液的Cd质量浓度为最大,分别为5.130~5.230 mg/L和12.010~12.320 mg/L,然后随淋溶量的增大逐渐降低至0.001~0.002 mg/L和0.010~0.180 mg/L;淋溶量为11~12 L时,CK组淋出液的Cd质量浓度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6]的Ⅴ类水标准限值(0.01 mg/L),而PDP组淋出液的Cd质量浓度则低于0.01 mg/L。淋溶初期,CK组及PDP组的淋出液Cd含量显著降低,可能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重金属,容易在酸雨作用下发生淋出[17]。同时,Cd与PDP中的金属磷酸盐反应形成沉淀[18]。淋溶后期,淋出液Cd含量基本保持稳定,表明仅有少量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重金属淋出[9,17]。

由图3b可知:Cu与Cd的淋溶特征变化相似,CK组淋出液的Cu质量浓度在淋溶量为1 L时为最大(105.43~109.35 mg/L),淋溶量为1~4 L时快速降低至1.98~3.12 mg/L,淋溶量为5~12 L时保持在0.04~2.98 mg/L;与CK组相同,PDP组淋出液的Cu质量浓度在淋溶量为1 L时达到最大(14.65~17.24 mg/L),然后快速降低到淋溶量为4 L时的2.15~3.66 mg/L,最后维持在0.02~2.54 mg/L范围内。PDP组淋出液的Cu质量浓度尽管在淋溶初期较高,但后期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6]Ⅴ类水标准限值(1 mg/L)。淋溶初期,PDP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淋出液中Cu的含量,这主要是因为Cu与正磷酸盐反应形成了沉淀[18]。

由图3c可知,Pb与Cu,Cd的淋溶特征变化不同,CK组淋出液的Pb质量浓度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0.10~2.30 mg/L),在淋溶量为1 L时最大(2.00~2.30 mg/L),淋溶量为1~3 L时快速降低至0.42~0.65 mg/L,淋溶量为4~12 L时保持在0.10~0.58 mg/L,这可能是因为土壤中P含量高,能够较好地钝化土壤中的Pb,加之酸雨的淋溶作用,使水溶态Pb迅速释放。PDP组淋出液的Pb质量浓度在淋溶量为1 L时较低(0.18~0.22 mg/L),原因是PDP处理可以产生大量的磷酸盐,能够将土壤中的Pb固定;淋溶量为1~5 L时,淋出液的Pb质量浓度逐渐增加,可能是模拟酸雨的持续加入,PDP中磷酸盐逐渐淋溶输出,土壤中弱结合态Pb开始缓慢释放,致使土壤中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等活性Pb基本释放完全;淋溶量为6~12 L时,淋出液的Pb质量浓度缓慢降低至趋于稳定(0.14~0.25 mg/L),这可能由于Pb与PDP溶解释放的PO43-等反应产生沉淀[18-19],也可能是磷酸盐能够降低有效态Pb的含量以及促进了Pb由活性态向非活性态转化[20]。

综合以上,淋溶初期,PDP组较CK组显著降低了淋出液中Cu、Cd和Pb的含量;淋溶后期,PDP组和CK组的淋出液Cd、Cu含量没有差异,而PDP组的淋出液Pb含量较CK组高。

2.2 模拟酸雨对淋出液pH、TOC、ρ(ZP)和EC的影响

不同模拟酸雨淋出液的pH、TOC、ρ(ZP)和EC见图4。

图4 不同模拟酸雨淋出液的pH(a)、TOC(b)、ρ(ZP)(c)和EC(d)

淋出液pH的变化见图4a。由图4a可知,整体上,CK组淋出液pH呈波状变化:淋溶量为1~2 L时淋出液pH处于较低水平(4.22~5.34);淋溶量为1~4 L时开始上升;淋溶量为4~8 L,8~11 L时pH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相应维持在4.63~6.14,4.42~6.10之间;淋溶量为11~12 L时pH快速降低(4.31~5.34)。淋溶刚开始时,土壤中的盐基离子与H+进行离子交换,可以缓解模拟酸雨pH的影响;淋溶中后期,土壤中盐基离子淋失量逐渐变大,淋出液pH主要受模拟酸雨的影响。由图4a还可知,PDP组淋出液pH呈现先较快上升、然后缓慢上升、最后趋于较稳定的变化:淋溶量为1~3 L时淋出液pH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6.05~6.12);淋溶量为4~12 L时淋出液pH在较高水平基础上略微上升(6.63~6.81)。PDP是一种易溶性强碱弱酸盐,在淋溶初期,大量磷酸二氢根电离释放的H+使淋出液pH达到最低(5.11~5.13)[21-22],接着土壤中的盐基离子与H+进行离子交换,同时,PDP以HPO42+的形式竞争土壤中的吸附点位,交换土壤胶体上吸附的OH-,使得淋出液pH逐渐增加[20-21],在淋溶量为12 L时达到最大(6.63~6.81)。

由图4b可知:CK组和PDP组的淋出液TOC变化趋势一致,PDP组TOC在淋溶量为1 L时最大(265.2~265.5 mg/L),淋溶量为1~3 L时快速降低至34.8~39.8 mg/L,淋溶量为4~12 L时维持在14.6~37.9 mg/L;CK组淋出液TOC在淋溶量为1 L时最高(105.2~105.7 mg/L),淋溶量为1~2 L时快速降低并趋于稳定(13.5~29.1 mg/L)。可以看出PDP组较CK组的淋出液TOC淋失率高,这与ZHANG等[23]发现加入(NH4)3PO4可降低淋出液中TOC含量的结论相一致。

由图4c可知:CK组ρ(ZP)均处于较低水平(0.01~0.12 mg/L),这可能是由于土壤中的P与Al、Fe结合形成铝磷酸盐及铁磷酸盐沉淀,致使淋出液ρ(ZP)降低[24];PDP中的磷酸盐在溶液中可以快速分离出来,因此PDP组较CK组ρ(ZP)高,淋溶量为1 L时淋出液ρ(ZP)为354.5~376.7 mg/L,淋溶量为1~12 L时淋出液ρ(ZP)逐渐降低至5.4~8.2 mg/L,此时PDP组的淋出液ρ(ZP)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6]Ⅴ类水标准限值的13.5~20.5倍。LIU等[25]发现磷酸盐处理Pb污染土壤,土壤淋出液的ρ(ZP)可达到4.68 mg/L。所以使用PDP处理修复污染土壤要防止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由图4d可知,与TOC变化趋势相似,在淋溶量为1 L时CK组与PDP组淋出液的EC最大(分别为956.0~1 132.0 μS/cm,3 274.0~3 459.0 μS/cm);淋溶量为1~2 L时快速降低(分别为113.5~126.4 μS/cm,876.0~964.0 μS/cm);淋溶量为3~12 L时逐渐降低,至淋溶量为12 L时达到最低(分别为1.7~4.7 μS/cm,34.0~576.0 μS/cm)。鉴于PDP处理可以提高淋出液盐基离子浓度[23],因此PDP组较CK组淋出液的EC高。

2.3 模拟酸雨对钝化后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

模拟酸雨对钝化前后土壤吸水量的影响见图5。由图5可见:淋溶后土样的吸水量均大于原始土样,这可能受土壤容重、团粒结构及孔隙度等改变的影响[26];PDP组和CK组土壤的吸水过程均呈现急剧上升期、缓慢上升期和饱和平衡期3个阶段。急剧上升期主要由于土壤中黏粒的比表面积大、表面电荷多,产生较高的吸附力,可以快速吸附更多的水分;缓慢上升期是由于土壤结构改变、有机胶体吸附水分后吸附力弱[27],另外还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比表面积和毛细管孔隙度等影响[28]。

图5a可见:土壤吸水量的急剧上升期持续时间较短,截止时间位于100~200 s;随着CK组pH升高,缓慢上升期持续时间长,截止时间位于2 000~3 500 s;至吸水时间3 500 s时,随着pH升高,土壤最终吸水量逐渐减小,处于0.202~0.524 mL/g范围。pH的升高可引起土壤形态结构改变[29],腐殖酸、有机质含量降低[8,30],不溶性盐含量升高[30],导致土壤持水能力降低[31]。

由图5b可见:随着PDP组pH升高,急剧上升期持续时间缩短,截止时间为100~200 s;随着pH升高,缓慢上升期持续时间相比图5a有一定程度缩短,截止时间为1 700~2 600 s;至吸水时间3 500 s时,随着pH升高,土壤持水量逐渐减小,处于0.295~0.487 mL/g范围。

对比图5a与图5b发现,PDP组较CK组土壤吸水量低,可能是由于PDP中磷酸盐的释放增大了土壤的盐度[32],导致土壤中有机质流失[8-9,33]、黏粒含量降低[34]和土壤结构改变[29]。

2.4 相关性分析

淋出液pH、S、EC、TOC及ρ(ZP)、ρ(Cu)、ρ(Cd)、ρ(Pb)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2。由表2可知:淋出液中pH与S,EC,TOC,ρ(ZP)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74,-0.69,-0.61,说明随着pH的降低,淋出液中S,EC,TOC,ρ(ZP)均增加,与文献[31,33,35]结果相一致;S与EC,pH,TOC,ρ(ZP)呈极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64,-0.65,-0.51,-0.42;EC与TOC和ρ(ZP)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6和0.87;TOC与ρ(ZP)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1,与文献[9,36]研究结果一致。

图5 模拟酸雨对钝化前(a)后(b)土壤吸水量的影响

表2 淋出液pH、S、EC、TOC及ρ(ZP)、ρ(Cu)、ρ(Cd)、ρ(Pb)之间的相关系数

2.5 环境意义

模拟酸雨处理下土壤中P,Pb,Cu,Cd的淋失量和S见表3。由表3可知:PDP组较CK组的Pb、Cu和Cd的淋出量分别降低了0.06~0.07,2.34~2.43,0.20~0.21 mg/g,表明PDP可以较好地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PDP处理增加了淋出液中P的含量,PDP组P的淋失量为8.70~10.32 mg/g。因此PDP虽然对我国南方缺P的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的恢复治理具有较好的潜力,然而同时会造成淋出液中P含量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16]中对地表水中总磷的限值,所以地表水体表现出较大的富营养化风险[9];PDP组较CK组的S降低了0.037~0.049 mL/g,表明PDP处理释放的正磷酸盐可以减弱土壤的持水能力。酸性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铝,与磷肥相互作用形成胶态磷酸铝[35],使盐分含量升高[32],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由表3还可知,随着pH的增加,土壤总持水量降低。土壤中的腐殖酸能够将难溶性磷转化为可溶性磷[35,37],有利于增强土壤持水能力[8]。而徐婉婷等[31]发现土壤偏酸或偏碱均可使土壤持水量降低,与本文研究结果矛盾。

综上,在酸雨淋溶过程中,利用含磷钝化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有可能造成土壤中P含量超标,有机质淋失,盐分含量升高,引起土壤持水能力减弱和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土壤的修复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修复区的环境、气候和水文等,立足实际,选择合适的钝化剂,以期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表3 模拟酸雨处理下土壤中P,Pb,Cu,Cd的淋失量和S

3 结论

a)PDP处理增加了淋出液中pH、EC、TOC和ρ(ZP)。淋溶初期,PDP处理降低了淋出液中Cu、Cd和Pb含量。淋溶后期,PDP处理对淋出液Cd、Cu含量没有影响,但使Pb含量增大、pH和EC增高。

b)土壤持水量与淋出液EC、pH、TOC和ρ(ZP)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有机质的淋失、盐分含量及pH的增大可引起土壤持水能力的减弱。

c)利用钝化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不仅需要考虑钝化效果,也需要考虑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猜你喜欢

淋溶钝化剂酸雨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3种钝化剂施用下川芎主要部位生长和镉积累情况初探△
中国北方主要农区农田氮磷淋溶特征与时空规律*
组配钝化剂对复合污染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
不同组分与配比钝化剂对Pb、Cd污染土壤修复时效性研究
不同时间下钝化剂对污染土壤中Cd和Pb的钝化效果
衢州市酸雨时间变化特征及降水对其影响分析
空中杀手
交联聚丙烯酰胺配施尿素对香蕉苗期生长及氮素去向的影响
螺螨酯在3种土壤中的淋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