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0-08-21范维英郑丽维刘静孟明刘伟华邹连玉
范维英 郑丽维 刘静 孟明 刘伟华 邹连玉
我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表明,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9%,但是其控制率仅达16.9%,远不及我国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总达标率为48.16%的目标[1-2]。目前,高血压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还严重消耗医疗资源,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3]。衰弱是一种由于个体脆弱性增加及保持自我内在平衡能力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衰弱的出现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影响[4]。研究发现,高血压与衰弱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往往在患者中同时出现,当两者共存时会互相作用,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4]。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合并衰弱会增加血压管理复杂性,患者易出现多病共存,常需联合用药,这极易引发用药安全问题,加重衰弱发生发展,进而造成恶性循环[5]。因此,加强对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的关注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检索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文献,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了解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的现状和特点,为今后更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慢性高血压”和“衰弱/衰弱综合征/衰弱症/虚弱/脆弱”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30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以高血压与衰弱的相关性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包括临床试验、动物实验、文献综述、Meta分析/系统评价、病例报道、会议论文等。排除标准:重复性文献选取质量较好的1篇,其他予以排除;媒体报道、征文通知、信件。
1.3 文献管理与数据统计分析 将所检索文献的题录全部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 3.2,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如遇分歧则共同讨论并咨询指导老师的意见来解决。最后将所纳入文献通过该软件的“文件夹信息统计”功能及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统计分析发文量、文献被引量、关键词等信息,采用频数法对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文献的特点及趋势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文献年发文量及趋势 本研究共检索出文献1071篇,筛选后最终纳入35篇,2015年首次发表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文献,至2016年共发表3篇(8.57%),2017年~2018年发文量逐渐增多,共发表21篇(60.00%),2019年目前发文量为11篇(31.43%)。年发文量趋势见图1。
图1 2015~2019年发文量
2.2 文献来源期刊 35篇文献除7篇学位论文外,其余的28篇文献(80.00%)发表于国内的21种期刊。其中非护理类杂志有18种,共收录25篇文献;护理类杂志有3种,共收录3篇文献。收录2篇及以上的期刊分别是《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广西医学》,其中《中华高血压杂志》收录文献量最多,为4篇。来源于核心期刊的文献共7篇,除《中华高血压杂志》外,《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收录2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收录1篇。
2.3 文献被引情况 35篇文献中有13篇被引用,总被引量为70次,平均每篇被引2次。普赖斯定律指出[6],被引量≥0.749×√最大被引量的文献属于高被引文献,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最大被引量为30次,即被引量≥4.10次的有4篇(11.43%)文献为高被引文献,每篇文献的被引量为7~30次。被引次数前3位的机构有解放军总医院(39次)、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次)、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7次)。被引次数前3位的期刊有《中华高血压杂志》(46次)、《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9次)、《中华全科医学》(7次)。
2.4 文献第一作者、单位及地区分布 35篇文献共有作者107名,合著论文有24篇,合著率为68.57%。根据普赖斯公式[M=0.749×(Nmax)1/2]计算核心作者,公式中M为最小论文发表数量,Nmax为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发表论文数≥M篇的作者为核心作者[7]。本研究中发表论文数≥2篇的核心作者有6名,总发文量为12篇,人均2篇,占总数的34.29%,核心作者情况详见表1。纳入文献共涉及37家单位,高产单位主要为院校、医院。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是医院24篇(68.57%),高校11篇(31.43%),其中有4篇是高校与医院合作完成的。发文量最多的单位是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各发文3篇,共占17.14%。第一作者所属地区发表文献数量在2篇以上的省(直辖市)有8个,其中发表文献数量排名前5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市7篇(20%)、安徽省5篇(14.29%)、河北省和广东省均为4篇(各占11.43%)、浙江省3篇(8.57%)。不同地区发文情况详见表2。
表1 核心作者及论文发表情况
表2 不同地区发文情况
2.5 文献基金分布 有13篇(37.14%)文献获得基金项目资助,每篇文献资助的基金有1~4项,共涉及23项基金。其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区级、院校级、军队级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数依次为1,6,4,3,1,3篇。每年文献受基金资助的情况如下:2015年2篇(5.71%)、2016年0篇、2017年1篇(2.86%)、2018年6篇(17.14%)、2019年4篇(11.43%)。
2.6 关键词分析 35篇文献共涉及55个关键词,因本研究以“高血压”和“衰弱”为检索词,故去除这两个词后,按照出现频次排序,汇总前10位的关键词分别是老年人、老年高血压、老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危险因素、高龄、预后、虚弱综合征、相关性、影响因素,出现的频次分别是11,5,5,3,3,2,2,2,2,2次。
2.7 文献研究类型 纳入文献共采用了5种研究方法,按照频次排序依次为文献研究法(37.14%)、调查法(34.29%)、实证研究法(17.14%)、实验法(8.57%)和个案研究法(2.86%)。
2.8 纳入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表3)
表3 主要研究内容
3 讨 论
3.1 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的起步时间较晚,2015年才开始,而后呈总体增长趋势,2017年开始迅速增长,至2018年达到高峰。此外,截止本研究检索日期2019年11月30日,该领域的研究仍有文献发表,说明高血压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已逐渐受到重视。原因可能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加速发展,而老年人又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增高[8]。此外,随着2016年欧洲高血压协会/欧洲老年医学会联盟的《高龄衰弱老年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的出台[9],2017年我国制定了《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首次对衰弱的识别、评估、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3]和《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11]将衰弱纳入其中,并强调要重视高血压伴衰弱的评估与防治。这一系列的指南均为开展高血压和衰弱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依据。由于2018年我国才将衰弱纳入高血压相关指南中,加上衰弱和高血压均易受多种因素如年龄、饮食、运动等影响,因此,高血压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发展空间较大,未来还需进一步挖掘。
3.2 期刊发文分散且学术影响力小 本研究纳入35篇文献,涉及21种期刊,大部分文献刊载在非护理类期刊中,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护理类期刊种类较少,加上我国高血压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其他医学领域学者对此问题关注较高。被引次数前3位的期刊是《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华全科医学》,也说明了综合性的医学期刊对此领域内容较重视,所刊载的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内容更有指导价值,读者可多关注此类期刊获得相关信息。此外,涉及的核心期刊只有3种,载文量共7篇,发文较分散,研究质量欠佳,未形成核心期刊群。提示我国亟需高质量的研究,科研人员应提升科研水平,在核心期刊上多发表文献,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中,只有4篇属于高被引文献,其中范利等[12]于2015年发表的《合并不同并发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衰弱检出率》被引量最高,仅达30次。说明该领域的文献学术影响力较低,提示在今后研究中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保证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创新性。
3.3 基金资助有待完善 本研究中有13篇(37.14%)文献获得基金项目资助,共涉及23项基金,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区级、院校级、军队级基金项目。涉及基金范围较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各界重视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的发展。但纳入文献中获得国家级、院校级基金项目资助的文献仅有1篇,这可能与我国科研基金缺乏、资助体系尚未完善有关。提示我们一方面应健全科研支持政策,加大基金投入,另一方面需培养科研人员写作能力,鼓励积极申报基金项目,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发展。
3.4 核心团队尚未形成 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与一支稳定、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密切相关[6]。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出发表论文数≥2篇者为我国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的核心作者。同时,普赖斯定律指出在同一主题中,一群高生产能力的作者撰写了1/2的论文,这群作者即可形成核心作者群[7]。然而,我国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的核心作者总发文量为12篇,仅占总数的34.29%,远低于50%的标准。说明我国在该领域尚未形成一批有引领作用的高产作者,科研团队不稳定。
本研究显示,35篇文献涉及37家单位,高产单位主要为院校、医院。医院能直接为高血压、衰弱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高血压与衰弱的疾病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能获取到最直接的疾病相关信息,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高校作为学习、深造的平台,拥有完善的软硬件设备,雄厚的师资队伍,学术科研氛围较为浓厚,这些均使得医院、高校成为我国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的主力军[13]。但是,院校发文量远低于医院,可能的原因是院校学生没有临床经验,未能收集相关病例资料,缺乏临床试验,仅靠阅读文献无法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另外,本研究中仅有4篇文献是高校与医院合作完成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需加强与医院合作,鼓励学生多参与临床工作,在临床实践中培养科研思维。同时,医院、院校之间应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网络,以促进该领域的系统化发展。
3.5 不同地区分布有差异 本研究发现,纳入文献的第一作者分布地区广泛,我国7大区域均有涉及,说明我国各地区都开始关注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然而,各地域间文献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发文量最多的是以北京、河北为首的华北地区,远超过其他地域。其次是以安徽、浙江为首的华东地区,发文量第二。而华中、西北地区发文量最少,仅有1篇相关文献。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地域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有关。此外,北方地区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知晓率低于南方地区[11],一定程度上更易引起科研人员的重视,这可能也是华北地区发文量最多的原因。按城市划分,发文主要集中于北京、安徽、广东、河北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城市(23篇,65.71%),而新疆、黑龙江等偏远城市发文量极少(2篇,5.71%),提示应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带动偏远地区的科研发展。
3.6 文献内容分析
3.6.1 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较多 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中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共占71.43%,远超过实验性研究,说明我国在该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文献研究大部分建立在国外研究基础上,缺乏本土化的原始研究。而调查研究大多数是以问卷调查并在收集数据后进行分析,仅停留在表面结果,缺乏深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探索。而纳入的实验性研究不但文献数量少,且存在研究样本小、缺乏多中心合作等不足。因此,为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开展更多更严谨的本土化实验性研究迫在眉睫。此外,本研究中尚未发现质性研究类文献,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通过与高血压、衰弱患者访谈,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此类患者,拓展该领域的内涵,为后续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依据。
3.6.2 研究热点分析 本研究通过统计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老年人,包括老年高血压患者。这与我国老年人是高血压、衰弱的高发人群相符合[10-11]。国内相关研究显示衰弱发生率在4.9%~83.4%[14-15],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其中,范利、宋晓月和李建华等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衰弱检出率分别是23.1%,26.6%,44.3%[12,16-17]。提示高血压伴衰弱的高发人群是老年人,需高度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积极开展老年人群衰弱和高血压的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高血压患者衰弱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对血压的影响、管理等方面。目前已有的衰弱发生率研究虽得出相关数据,但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研究,尚不能代表我国高血压患者整体衰弱水平。高血压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较多,研究结果较多集中于高龄、营养、药物等因素。但由于纳入文献多为横断面研究且样本量少,缺少有力的研究证据,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探索具体的影响因素。关于高血压与衰弱的管理,目前重点主要在血压管理上,但尚未见到有关该领域血压管理的Meta分析,对于高血压伴衰弱患者的目标降压值也无定论,缺少衰弱对降压和预后影响的大样本、前瞻性、严格随机对照的研究[18]。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探讨此类患者的血压管理。目前已有的研究较少涉及高血压与衰弱的干预措施,尤其是非药物疗法在该领域的应用更是鲜有报道。因此,探索一套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提示科研人员应积极思考,不断探索挖掘,在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严谨合理的临床干预性研究,以期丰富该领域的治疗方案。此外,本研究发现高血压与衰弱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制尚未阐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该领域的研究。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急需开展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继续探索二者关系,明确作用机制,以更好地开展研究。
4 小 结
目前我国高血压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献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相关研究分布于我国各个地域。但存在期刊发文散,学术影响力小,核心团队未形成,基金资助不足等问题。在高血压与衰弱的相关性研究中,影响因素、血压管理、治疗方案、二者关系、作用机制等关键性问题均是今后的研究方向。此外,未来研究中需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类型,鼓励开展高质量的实验性、质性研究等。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信息支持,为该领域的研究指明方向。但本研究纳入文献仅来源于中国数据库,文献覆盖面小,且未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因此,本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偏倚,同时由于该领域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纳入文献数量较少,可能未全面反映我国高血压与衰弱相关性研究现状,建议今后应扩大文献来源,在文献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