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多功能助行器在肝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08-21胡少华程园园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舒适度输液肝癌

张 玲 胡少华 方 颖 程园园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由于肝切除术对患者损伤较大,导致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次数和持续时间受限,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长,腹胀发生率高,不利于机体康复。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外科(FTS) 理念在外科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已是重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在指导或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过程中,我科对普通助行器进行改良,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助行器,增加了助行器的功能及稳定性和灵活性,并应用于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2月~9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原发性肝癌,无肝外脏器转移;(2)术前肝功能为Child A级或B级;(3)意识清楚,沟通正常,有独立的思维能力;(4)年龄≥18 岁;(5)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目前存在精神疾病和沟通障碍;(2)合并严重心、脑、肺、肾功能障碍;(3)术后3天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衰、大出血、休克、严重感染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44±12.08)岁,体质量指数(22.03+1.05)kg/m2;Child分级:A级29例,B级5例。试验组男性3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8.28±11.24)岁,体质量指数(23.21+1.47)kg/m2;Child分级:A级32例,B级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快速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新型多功能助行器辅助下床活动。 (1)培训干预人员:通过培训使责任护士掌握该助行器的主要结构和功能。(2)术前指导:术前1天,责任护士向患者进行术前宣教,介绍多功能助行器,并示范用法,指导患者体验使用。(3)术后活动:除常规术后活动指导外,12h后评估患者,指导患者使用多功能助行器开始下床活动,活动范围由室内到室外。静脉输液患者下床时护士将输液瓶悬挂于助行器的输液架上,指导患者手扶助行器前行,身体重心前倾,嘱咐患者劳累时将翻折的座椅放平,并锁紧滚轮,坐下休息,需要帮助时使用信号铃,以确保安全。

1.3 新型助行器的结构设计及功能,图1

该助行器是在普通助行器的基础上增设可调节高度的输液架;安装可供患者休息的折叠座椅;助行器底部滚轮改造成为安全制动带刹滚轮,在滚轮上配有锁紧装置;左侧支架上安装有呼叫装置信号铃;在助行器的左右后支各安置1个可上下左右旋转移动的铁质挂钩,用于悬挂和固定患者的引流装置。

1.4 评价指标

(1)观察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持续时间、72h内下床活动次数。(2)术后72h内下床活动时输液故障发生率,输液故障包括液体不滴、茂菲氏滴管以下进入空气、液体外渗需重新穿刺。(3)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采用简化舒适量表(GCQ)[2]于术后第3天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明舒适度越高,舒适度总分≤60分为低度舒适,60~90分为中度舒适,>90分为高度舒适;自行设计《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满意度调查表》,于术后第4天进行评价,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评级。(4)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包括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半流质耐受时间、腹胀发生率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72h内下床活动情况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术后72h内下床活动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术后72h内下床活动时输液故障发生率的比较,表2

表3 两组72h内下床活动时输液故障发生率的比较 n(%)

2.3 两组术后72h舒适度和下床活动满意度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术后72h舒适度和下床活动满意度的比较 n(%)

2.4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表4

表4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3.1 新型多功能助行器促进肝癌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目前,国内外对早期下床活动尚无统一定义。Ramifrez JM等[3]在快速康复理念中,将早期下床活动定义为手术后第一天离床活动,并且至少入座休息6h;而国内临床实践中,要求患者一般在术后24h练习下床活动。但术后患者往往担心头晕、伤口撕裂和出血、跌倒、引流管滑脱、输液外渗、仪器报警等问题,易产生疲劳,导致不愿下床活动[4]。我科在快速康复的实践过程中,一般于术后12h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有无麻醉并发症、疼痛评分、患者及家属知情配合程度、切口渗出及引流情况等方面,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加强早期下床活动健康教育。本研究试验组应用新型多功能助行器结果显示,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活动持续时间延长,术后72h内下床活动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因患者术前体验过助行器的使用,对早期下床活动充满信心。另外,患者行走时手扶助行器,身体重心下移前移,稳定性增加,疲劳时可以原地就坐休息,使患者省力且增加安全感。同时,采用新型助行器辅助下床活动,患者不需要家属搀扶,输液不用家属高举输液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属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患者主观上愿意术后早期活动。

3.2 使用新型多功能助行器可降低肝癌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输液故障的发生率

患者术后虚弱,输液时离床活动,搀扶患者同时需高举输液架,拖、拉、拽及输液瓶倾斜晃动现象都不可避免,各种输液故障可能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输液故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是由于液体悬挂于可调节输液架上,手扶助行器增加了行走过程中输液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输液故障的发生率,避免了重新穿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体现了护理措施的安全性[5]。

3.3 新型多功能助行器可提高肝癌患者术后活动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功能助行器的设计和使用,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身心需求,患者下床活动感到更加舒适、自如、安全、便捷,且节省人力,患者康复信心增强,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高。姚丽等[6]研究亦表明早期活动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其恢复健康的信心,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高。

3.4 使用新型多功能助行器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加快康复进程

早期下床活动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的重要措施之一[7],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切口愈合,增加机体代谢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耐受半流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活动、早进食可促进胃肠道反射,增加肠蠕动,加快粪便排出,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有利于降低肝癌术后患者胃肠不适等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新型多功能助行器充分考虑到肝癌患者术后离床活动的需求,便捷、安全、实用,能够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降低活动时输液故障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舒适度输液肝癌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