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2020-08-20郝宁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院校高职

郝宁伟

[摘           要]  高职院校内设立的合唱与指挥课,属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之一,与其他学科相比,其重要性更加明显。通过合唱与指挥课程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能够全面提升国内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的合唱水平以及指挥技能,确保将来中小学合唱指挥课程的开设有充足的人才保障,所以强化高职院校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探索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182-02

合唱与指挥课程属于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必须开设的科目之一,也是大多数高职类院校的普选课之一,它在艺术上具备特殊的实践性以及表演性。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具备较强的实用性,直接影响到高校中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水平的提升。老师在课堂的专业教学活动里,要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教学创新,更要持续推进、不断完善合唱与指挥这门课程的新教学模式,好比注入新鲜血液,用以增强生命力一样,争取教学成果越来越好,为全面提升我国音教人才素质提供有力保障。

一、合唱与指挥课程的历史渊源

合唱属于有浓厚情绪感染力以及受到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的巫祝、生产活动以及氏族间的斗争中已经产生了初步的合唱方式。进入欧洲中世纪时期,唱诗班的成立标志着合唱艺术形成了具有一定规范的典章式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此为前提,与合唱进行配合的指挥技法,从开始的利用机械打拍保证整首乐曲的一致性的概念延伸至借助于多种手部动作对各种声部进行掌握,从而达到音色、音准等的一致性以及乐曲韵律快慢有致的目的。这一转变也标志着指挥者从打拍者的角色转为训练者的角色,进而上升至唱诗班中的关键控制地位。

受到国外音乐教育传播的作用,从1920年开始,诸如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等国内首批专业音乐教育组织逐渐出现,并且成立之初就设置了合唱这个教学科目。中央音乐学院及其他音乐院校,均在本校开设了指挥课程,增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专业指挥人才的培育,用以满足我国合奏、合唱进一步推广的需求。

二、合唱与指挥课程改革之必要性

合唱在我国有将近百年的历史,至今,专业的合唱指挥人还是较少。专业音乐院校的指挥系,每年或许只招收四到五名学生(这个专业在有的院校,甚至把乐队指挥和合唱指挥两个专业进行合并),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不能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笔者认为,提升高职院校现有“合唱指挥”教科研水准,可以说是迫在眉睫!进一步讲,高职毕业的合唱专业学生,要想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那就必须接受系统的合唱训练、无数次的演出实践,掌握合唱相关技能,再通过艺术沉淀,才能具备从事合唱演唱和初步排练合唱之能力。

在高职院校制定合唱与指挥课程,有利于推动学生音准、韵律以及艺术水平的提升,并且还能在强化他们的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合唱形式在促进文化体系的建立以及音乐人才的培养上拥有重要的意义。选取科学、合理的内容进行教学,制定科学的授课时间,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合唱指挥专业技能,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内容推广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锻炼音乐人才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

培养合格的合唱指挥人才,这对一个国家整体合唱艺术步入良性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在21世纪教育新改革大环境下,合唱指挥教学的改革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对合唱指挥这门课,或许在教学上有一定的认识偏差,或许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或许过于强调指挥教学;或许忽视了唱在“合”中所起的作用,进而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合唱指挥过程中,无法完全掌控合唱中出现的各种新局面。

只重视合唱的演唱技巧、过分强调“指”和“挥”的动作训练,忽略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忽略“指”和“挥”的实操性。虽然看起来,教师教给了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当学生面对现实中的合唱团,多数却不知如何开始训练。陈旧的执教理念和教学内容距离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培养实用型人才”,还有很大差距,亟待改革。

三、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之不足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合唱与指挥课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对于高职院校音教专业所有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主要的任务就是为教育职业、教师队伍输送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资源。但是,当前所开展的合唱指挥课程中尚未彰显出这一教学要求,在高校的现实教学环节内,很少将目光集中于教学实践活动的举办,大多数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合唱训练或者合唱团形式进行的重复循环教学。在教学课程中只是关注对学生开展音准、和声等方面的培訓,未能从学生的心理层面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角度分析,总结教学活动。因为教学目标的模糊,造成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之后,只是掌握了“唱”的技法,却没有掌握真正之内涵,没有全面挖掘出合唱与指挥课程的真正作用。

(二)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

合唱与指挥课程重要特征在于具备很强的实践作用。在目前开展的教学活动里,要注意选用有效的、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以此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成果的可靠保证。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的音教专业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学方式形式单一,不利于实现大学生实践水平的全面提升,也极易导致合唱指挥课程教学内容产生以偏概全的现象。比如,偏重视唱练耳、偏重声乐训练、偏重音响练习等。

国家新课改出台了新政策要求,高职院校在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后排练活动中,尽量多引用多媒体教学这一创新方式。相比陈旧之教学方式有以下优势:(1)它更能完善课堂的授课内容;(2)教学方式更加形象化;(3)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成果。

微格教学主要是根据“授课、观摩、研究、评估”的方式,借助现代数字媒体科技,让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能够直观地进行考核评估。它能把整个教学过程以录像、音频的方式用暂停、回放和重复等多功能呈现,让施教方和受教方都能够实现有效的自我评价以及互相沟通,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主动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处理这些不足的方法。所以,应用微格教学法来进行本课程教学,肯定事半功倍!

(三)指挥评价方式单一滞后

当下,对合唱指挥教学评估的主要形式,仍然是期末考试来彰显,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此外,对评分标准没有严格统一的要求,甚至有时候合唱指挥的考试偏重视唱内容,很难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把这个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笔者认为不合理。合唱指挥的考核成绩,应该由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阶段性测试、期末考核等多个部分共同组成。其中,阶段性测试成绩、期末考试与成就评价,要有合理的比例划分,平时的成绩约占40%,阶段性测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30%。

(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老师全面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使其组织管理统筹能力得不到锻炼,只是被动唱合唱。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仍要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合唱与指挥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结合合唱指挥教学的特点,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达到锻炼其组织和训练合唱队之目的。

四、合唱与指挥课之教学改革

(一)健全合唱指挥教材

教材编写之要点:(1)要立足于正确的指导思想;(2)紧密结合合唱指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力求体现普及特点与实操特点;(3)注重理论的精准性、完整性;(4)注重合唱指挥的训练、实践;(5)体现多元化文化、多民族音乐。具体编写内容,重点要突出实操性强的各种方法。例如:(1)如何选拔合唱队员;(2)如何分声部;(3)如何进行简单的多声部训练;(4)体现合唱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有配套的影音光盘,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欣赏作品、学习了解合唱指挥的方法。

(二)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更新教学内容

若想改变目前学生“会唱不会指、会指不懂挥”的现状,那就要求讲述的教学内容要以实践为出发点。之前的教学,内容偏重合唱中的个体素质训练、个体演唱技巧与挥拍动作是否规范等。假设学生毕业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会唱几首合唱作品,甚至只会唱个别作品的一两个声部;只会几首合唱作品的挥拍动作,不能够根据音乐的需要听辨声音、处理作品,对组织、排练合唱普遍感到困难。试问高职院校开设合唱与指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能进行多声部合唱、能指挥业余合唱团、能负责业余合唱团日常的训练、作品排练和演出比赛等任务。由此可知,高职合唱与指挥课教学内容之配置,须围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特此统筹制定。

(三)指挥的必备条件和职能

曾几何时,指挥成了“画拍子”工作者,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指和挥的真正内涵。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指和挥的原理以及乐谱的分析上,增强学生指和挥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具备一定的乐谱分析、艺术创新和善于学习的能力。在曲目的选材上,要选择不同、不同风格的作品,用以研究与练习,积极鼓励学生形成合理正确、个性鲜明的指挥风格。

合唱是通过指挥合理的手势、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把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内心的感受与演奏者、演唱者進行交流,然后共同诠释作品内涵与音乐再创作的一种表演形式。显而易见,指挥不仅是业务的指导,同时还是演出之灵魂。

综上所述,国内的高职教育经过快速成长,面对市场环境的改变,迫切需要进行相应的革新。重点培养大学生合唱指挥的实践使用能力,让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既具备组建合唱团的能力,也具备合唱团指挥所需的各项技能。一方面能够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还有利于促进我国合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院校高职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