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策略

2020-08-20巢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2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高水平

巢强

[摘           要]  高职院校的双高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带来了发展契机,其中也明确提出了要集中力量建设高水平的专业群。在此背景下,通过特色专业群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高水平发展。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意义,指出当前特色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策略,以实现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062-02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双高计划”,随后教育部、财政部又先后颁布了“双高计划”的有关意见和办法,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建设和专业建设提供了依据。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建设特色专业群,对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和优化,实现专业集群化发展和高水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的内涵分析

(一)特色专业群的定义分析

所谓特色专业群,是由一个或者多个综合实力强、就业率高而又能体现院校特色的重点专业为核心专业,若干个相同或类似的相关专业组成的集合。特色专业群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围绕某一特定行业而形成的。在特色专业群内,各专业在某一方面相同或类似,这就决定了在专业理论课程上和实训项目上必然會存在某些重合,从而决定了在师资队伍和实训设备上在某些时候是相同或者通用的。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特色专业群的时代特征

“双高计划”背景下,为特色专业群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特色专业群更加强调与区域产业链的对接,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才能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群的聚焦效应;区域产业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是随时变化的,特色专业群的专业规划也要有动态性,寻求与市场的动态平衡;特色专业群要突出“特色”二字,充分体现院校的办学特点和不可替代性;“双高计划”的“高”字要求特色专业群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叠加,而要具有集成性,突出内生动力,助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一)区域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行,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经济增长不再单纯追求速度而是寻求高质量发展,产业的集群效应明显。区域经济现代化集群推动对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单一专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建设的要求。特色专业群的建设,群内专业实现了资源共享,加强了相关专业的联动性,达到跨专业培养人才的目的,能够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需求。

(二)能够实现学生更好就业

特色专业群的专业规划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强调与区域内产业链的对接,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升级对职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双高计划”要求下,特色专业群建设主动寻求与市场的平衡,能够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复合应用能力,满足就业单位的岗位要求,实现更好地就业[2]。

(三)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必然要求

所谓高职双高建设,就是指建设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的专业群,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是高职院校进入双高院校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有力支撑,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建设好特色专业群,是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双高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双高建设并不是终身制的,高职院校要想保持双高水平,需要坚持长期投入,而特色专业群的建设需要较长时间,每年的资金投入需求并不相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保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高职院校,项目多,资金投入分散,没有投入重点和针对性预算,有的专业建设快而资金不足,而有的专业建设慢资金又过剩,甚至存在项目安排重复导致资金浪费的现象,预算编制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二)特色专业群的资源配置还有待优化

高职院校资源需要在不同专业群不同专业进行合理分配,但是在配置过程中缺乏相关专业资源的互用互通,不能构建完善的高职专业群的资源配置体系,无法实现专业群的共建共享。高职院校在特色专业群的特色专业设置上,往往并不是主要考虑与社会产业结构之间是否匹配,更多的是考虑教育成本和自身的硬件条件,造成特色专业教育偏离了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与就业方向的不符,资源配置的适应性差,没有长远规划,只是以眼前利益为主,偏离了职业教育的目标[3]。

(三)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还没有建立真正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高职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就我国来说,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双高计划”更是近年才刚刚提出的,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特色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不强,实践课程的开设并没有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相融合,缺乏系统性,无法达到特色专业群的建设目标。

(四)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师资力量不足

“双高计划”背景下,对特色专业群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目前经济优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更需要一批高水平的适应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师资人才队伍,培养能够适应区域经济优化升级需要的高端职业人才。但是在高职院校内,“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普遍不高,高端领军人物更是匮乏,很多教师对于区域内的产业优化升级缺乏了解,师资建设速度落后于区域内产业优化升级的速度,无法契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五)缺乏规划科学的评价体系

随着特色专业群建设投入的加大,产出成果需要量化考核,但是从实际来看,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群建设普遍缺乏规划科学的评价体系,专业群建设在专业设置和技能评估等环节和区域内产业发展在表现形式上还存在差距,不能发挥其导向和激励功能。

四、“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策略

(一)对双高建设的资金执行动态管理

要想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要对资金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预算编制不再执行固定预算,编制滚动预算,对资金的预算指标根据实际随时进行动态调整。特色专业群建设涉及专业多,经常会出现子项目建设未能达成预期的现象,在月末时或项目节点对项目资金的执行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动态调整,确保预算执行符合预期方案。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建设成果目标量化具体化,指明动态调整的侧重方向,杜绝资金的浪费和无效支出[4]。

(二)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群资源配置

要想实现教育资源在不同专业群不同专业的合理配置,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与区域产业结构匹配融合,明确高职教育的目标,寻求资源与市场的對接。完善的高职专业群的资源配置体系下,需要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区域内企业三方的共同参与,在特色专业群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建设过程中,融入相关产业的实际动态和产业技术教学内容。依托网络技术优势,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资源数据平台,实现专业群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资源建设的产业化,满足不同企业对职业人才的内在需求。

(三)以学生的职业生涯为出发点,构建完善的特色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

未来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特色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从理论来说,要致力于实践教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从实践来看,实践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职业生涯为出发点,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立足本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区域内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优化特色专业群保障机制,调整实践教学结构,完善专业群培养模式,创新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建立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5]。

(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高计划”背景下,需要匹配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契合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吸收一批在企业中任职的兼职教师,丰富师资队伍。与国外先进高职院校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制度保障,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建立规划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于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来说,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建设导向功能,同时还具有诊断改进和激励的功能,要想实现特色专业群的高质量建设,就必须明确评价标准,建立规划科学、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教学评价和社会评价相一致的动态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其纠偏作用,引导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方向,保障建设质量。

总而言之,“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特色专业群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虽然在资源配置、资金管理、教学体系建立、师资力量和评价体系方面存在欠缺,但是经过有针对性的政策实施,对建设项目资金进行动态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群建设一定能够实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月君,马文林.“双高计划”背景下畜牧类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青海的思考与探索[J].草学,2020(4):80-83.

[2]李伟只.“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34-38.

[3]罗金玲,刘罗仁.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资源优化与整合的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7):149-150,157.

[4]郭小妹.“双一流”项目资金动态管理研究:以高职院校行业特色专业群建设为例[J].商业会计,2020(14):101-103.

[5]杨桂婷.基于职业生涯视角的高职特色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营销界,2019(24):134-135.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高水平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为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全职妈妈浪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