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高职校“礼”文化的构建

2020-08-20吴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52期
关键词:职校礼仪卫生

吴蓉

[摘           要]  卫生高职院校承载着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应用型、实践型、服务型的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因此,“礼仪教育”是卫生高职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卫生高职校需要一以贯之的特色教育工程。对卫生高职校“礼”文化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  卫生高职校;“礼”文化;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016-0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早在西周初年,就在周公的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和习惯进行了补充、整理,制定出了一整套用于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行为规范及相应的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这就是著名的“周公制礼”。到了春秋时代,因“礼崩乐坏”,于是孔子重新修订了礼仪,后经历朝历代的完善,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礼文化,其中蕴含着的“重秩序”“重合作”“重个人修养”等观点与我们现代卫生高职校“药学”和“护理”专业教育所需的教育资源与追求的精神十分吻合。在卫生高职校“药学”和“护理”专业教学中,对我国传统的礼文化进行推陈出新,并将其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对促进卫生高职校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能促使卫生高职校的学生面向传统更好地“知礼”,促使他们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卫生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需求,从而树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进而在人生职场上赢得成功和尊重,收获出彩人生[1]。

一、我国传统礼文化概述

礼乐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化史中第一个完备的文化形态,正是因为周公借鉴了夏、商二代的宗法礼仪,取其精华,并进一步发展,制礼定乐,将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文化推向了顶峰。所以,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发自内心地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看,周公制定礼乐文化,直接孕育了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而在儒家文化中,礼文化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礼是儒家道德的标准,是教化的手段,更是辨明是非的准则,几乎等同于“法”的存在,荀子在《礼记》中就将礼与孝并重,作为安邦治民之法,因此,“礼”和“孝”就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标识。

在儒家思想中,十分强调“礼”。孔子的“立于礼,成于乐”成为历代儒家人格修养必备的两大纲目。首先,礼重秩序。在传统儒家文化中,十分强调“礼”的非法律维持的文明秩序。正如孔子所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由此可见,礼是对人放纵行为的一种道德约束。其次,礼重人际关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十分强调秩序与和谐,正如孔子所言:“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我国传统礼文化正是追求“和而不同”的君子文化。最后,礼重个人修养。自古以来,我国的儒家传人十分强调个人的修养,重视“仁、义、礼、智、信”,讲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二、卫生高职校开展“礼”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药学和护理两个专业是卫生高职校重要的专业组成部分,其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各级医药卫生单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医药卫生行业对卫生高职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还要求必须爱岗敬业、综合素质高。其中,“基础扎实”和“技能过硬”属于“硬件”条件,而“爱岗敬业”和“综合素质”则是一种“软实力”,这种软实力的提升,就必须运用我国传统的“礼”文化进行教育,促使学生通过“礼”文化的熏陶,逐渐掌握我国传统礼文化中蕴含的从人生追求到人际相处之道的智慧,从而成为有文化、有追求且彬彬有礼之人[2]。

三、卫生高职校“礼”文化的构建策略

在卫生高职校,要想开展“礼”文化教育,不能机械地用传统“礼”文化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灌输”,而是应该运用现代化的视角加以重构,精心梳理并提炼出礼文化与现代卫生高职校教育的契合点。具体而言,卫生高职校对药学和护理两个专业的学生进行礼文化教育时,应采取如下策略:

(一)传统文化进校园,构建平等礼让的校园秩序

《左传》有云:“让,礼之主也。”而《礼记》则强调“礼尚往来”。这两部蕴含礼文化的儒家经典都强调了礼的本质——尊重、平等和礼让。在当前社会,人人平等,药学和护理两个专业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虽然要有服务意识,但绝不是低人一等,两个专业在医药卫生事业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卫生高职校构建“礼”文化,首先必须构建尊重、平等和礼让的校园秩序。学校必须強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同时也必须强调学生之间的尊重和平等,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必须在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传统礼文化教育。如,对广大师生讲解“仁”的思想,让广大师生树立“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人生境界,这样才能促使广大师生从内心深处认同“礼”,发自内心行使“礼”,相互尊重,从而逐渐构建尊重、平等和礼让的校园秩序。

在具体实践中,以某卫生高职校为例,在学校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丰富校园科技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搭建国学经典诵读平台,开展青春诗会综合实践活动,诵千古美文,传承中华文明;让学生静心习字养心性,感受中国书法的意蕴美;传承民族精粹,成立百乐琴社社团,葫芦丝、琵琶、古筝等极具民族特点的乐器走进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体验民乐的古韵美,将剪纸、围棋、文学融入其中,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在高品位的精神氛围中,礼文化深入心田。

(二)组建社团参与实践,打造和谐友爱的校园风气

在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教育领域中,也明确强调合作,同时合作精神也是当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在我国的礼文化思想中,和谐友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3]。因此,在卫生高职校的教育中,还应积极向学生渗透传统礼文化的和谐友爱思想,逐渐打造和谐友爱的校园风气。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应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具备爱心和宽容心,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面对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以儒家礼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对于保持人的高尚道德情操,维系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实践中,各班展示班级礼仪文化展板,宣扬“诚信、友善、和谐”等传统价值观;圣贤经典文图分布校园墙壁,使学生举步移目都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组建礼仪社,让学生社团真正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和谐、友爱、谦让、志愿服务的校园风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健全志愿服务品牌,弘扬内修向上的校园精神

在实际生活中,我国传统的礼文化强调的是涵养性情、提升道德修养。正如笔者在前文所说,礼是儒家道德的标准。在卫生高职校开展礼文化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让他们能够“仁”而“知礼”、“义”而“行礼”,最后能够知书达“礼”[4]。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在实际教育中,学校应利用走廊、图书室、橱窗、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传统的礼文化;开展汉式成人礼等活动,告诉十八岁的学生,做人要有诚信、有担当,美好的时代属于有责任的青年,担当责任是一种对生命的虔诚;同时,学校层面应将礼仪文化加入传统德育课程,引导学生弘扬内修向上,并将“内修向上”打造成一种校园精神。学校应在暑期导医导诊等社会实践中加强礼仪文化的教育与传承,促使学生能够积累礼仪知识,端正自身的态度,并以卫生健康类专业特色为核心,建立健全专业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不仅弘扬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更凸显“敬畏生命、珍重健康”的医学终极价值观,逐渐将传统礼文化的道德礼仪内化迁移,从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成为具有渊博知识、高度文明精神和高尚品德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赢得社会的尊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礼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品格,在卫生高职校的教育中,构建礼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让传统“礼”文化沁入心田,不仅能提升卫生高职校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还能促进我国传统礼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责任、担当责任、尊重生命、守护生命。因此,卫生高职校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传统礼文化的教育,与常规德育工作相结合,并将其与专业课程教学、职业精神教育并重,从而逐渐构建“礼”文化教育环境,促进“礼”文化传承,进而让学生获得感悟和成长,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更好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刘世伟.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高职校园“礼”文化的职业教育与传承[J].高教学刊,2020(2):169-171,174.

[2]杨修平.儒家“礼”文化对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启示[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1):10-13.

[3]秦志红.礼仪教学对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4(1):85-89.

[4]张丽玲,林丹霞,黄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2):146-147.

◎编辑 李 争

猜你喜欢

职校礼仪卫生
智取红领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卫生歌
讲卫生
百年职校与支教项目“美丽中国”共探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