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背篓,晃悠悠

2020-08-20陈署艳沈皓玮

放学后 2020年3期
关键词:竹篾竹编背篓

陈署艳 沈皓玮

一个网红视频中,一名年轻男子动作麻利地劈、砍、削、比划、拼接,随后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他竟然用竹子做出了一辆自行车,并骑着上路了。镜头一转,还是这名男子,继续用竹子编织,转眼间,一个行李箱出现在画面上——能放物品,拉杆能伸缩,还能在地面上滚动……

“太厉害了!”“竹子能做这么多东西!”看到这里,长沙市雨花非遗馆湘西竹编教室里,同学们惊叹的同时产生了好奇,忍不住提问,“老师,湘西竹编也这么神奇吗?”

“湘西竹编不能做自行车,但是可以做大家都唱过的小背篓,而且编织出来的物品更精致、美观、实用。”郭慧敏老师随手拿起身边一个菜筐向大家展示,“这个菜筐看似普通,其实工艺不简单呢!”

“筐底有个黑色的二维码!不是涂的色吧?”有同学立刻发现了亮点。

“当然不是!这是用不同颜色的竹篾编织而成的,大家扫一扫就会发现,这是我们非遗馆公众号的二维码。”郭老师笑着解答。

传统竹编居然有了现代标识,同学们瞬间来了兴趣,一个个跃跃欲试。郭老师提醒大家,竹编是门细致活,需要耐心,從竹子到成品,要经过截竹、刮节、剥篾子、烤料、编织等十多道工序。

“现在欢迎湘西竹编的传承人为大家演示将竹子变成竹篾的过程。”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一直坐在门口醉心编织的李元跃老师站了起来。

他没戴手套,丝毫不惧怕竹刺扎手,左手持竹,将竹的另一端搁置在身边的长凳上;右手握刀,只听噼啪一阵好似炮竹声响,竹子就被破成了一根根竹条。

“竹壁中有一层白色的部分,含糖量很高,除了大熊猫之外,小虫子也喜欢。”怎么办呢?郭老师告诉同学们,为了防止竹制品被虫咬,还要将含糖量高的那一层去掉。靠近竹皮的部分虽然含糖量低,柔韧性也较高,但其厚度必须低于0.2毫米才能达到要求。

郭老师在介绍的同时,李老师不断地将竹条分层、打磨,动作流畅自然,一眨眼功夫,一根根光滑的竹篾就准备好了。

“我也想试试。”一名男同学提出请求。他学着李老师的样子打磨竹篾,篾条却不停地从他手中滑开。“好难!”他不禁感叹。

“同学们,接下来就编织属于你们自己的作品吧。”郭老师宣布。

材料分发完毕,大家迫不及待地跟着郭老师编织起来。起底、穿插,将竹篾之间预留适当空隙……看起来简单的操作,实际上真不容易,编织过程中不时听到同学们求助的声音。

“湘西竹编是湘西人民智慧的结晶,需手脑并用,运用逻辑上的构想,才能将一根根竹篾编织成精美的作品。”郭老师一边手把手的指点,一边继续讲解竹编的特点,语气里有自豪,更有希冀。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不知是谁哼起了这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教室里渐渐回荡起大家轻快的歌声,同学们手中的小花篮也渐渐成型。

非遗小课堂

Q:你知道湘西竹编的历史吗?

湘西竹编制作技艺历史久远.是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它主要分布在永顺县的芙蓉、小溪、朗溪、永茂、石堤、砂坝、万坪等乡镇。

清朝乾隆时期的《永顺县志》曾有描述:“二三月间,妇女结队,负背笼……”同治年间的《永顺县志》也有记载:“出则背负篓,援山拾薪……”这里记载的背笼、篓都是竹编的一种。童谣中的“小背篓”就是永顺的竹编技艺制作而成。

湘西竹编自古以来都由篾匠一代代口传身授,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风格,编织品有箩筐、簸箕、米筛、床、椅、篼、凉席等。2008年,湘西竹编技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想一想

同学们,放学君要考大家一个问题,竹子是树还是草呢?

猜你喜欢

竹篾竹编背篓
黄牛背篓
游伟 《竹韵金沙》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竹编存钱罐
老手艺人能用竹篾编二维码
白嘴角马的背篓
竹篾簸箕上的花菇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寻访竹艺足迹传扬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