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2020-08-20岳玮
作者简介:岳玮,女,藏族,甘肃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遥感。
摘要: 对土地利用的方式、结构以及布局进行整治是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土地整理有利于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同时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土地整理更注重追求土地生产力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从而忽视了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最终导致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遭到破坏。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进行概述,随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土地整理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以此来供相关人员交流参考。
关键词: 土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5-0030-01
引言:当前社会已逐步认识到土地整改对于土地生产力提高的有效性,但在土地整理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问题。比如,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重视,过多的追求“占补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实现,而这样的现象将会导致水土流失以及会使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因此,对于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质与量的双重管理,推动土地整改与自然环境共同发展,成为了当前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必要工作。
1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概述
当前我国仍将增加耕地数量以及维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土地整理的发展目标,相较于以提高生活环境品质和农地生产质量为目标,我国的土地整理还处于初级阶段[1]。简单地在田间道路两旁种植防护林就成为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而这样的措施对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由于忽视的土地整理,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由此在制定土地整理规划时缺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措施与政策。田间道路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而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会将田间道路中的泥土换成砂烁或者水泥,这存在极大可能会破坏到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条件的问题,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在创造更多的耕地空间时,会对原本土地上生存的植被产生破坏,会导致原生植物的大面积减少,从而造成植被群落被单一作物替代的现象,野生的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和条件变得极其恶劣,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土地整理过程中将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的简化,以及水资源的污染。
2土地整理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2.1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作为自然界的基础性质,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为经济、生态、美学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研究价值[2]。对于农业生态系统而言,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持土壤的酸碱平衡,预防水土的流失,可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有效的循环,同时可以净化环境,防止污染。由于人类需要在农业区域进行频繁的农业生产,因此以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形式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行不通的,当前人类追求的最优化保护形式,是在对农业生产力影响最小的情况下从生物多样性的多个层次上进行保护。每一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有他们自己固定的作用和地位,我们将对生态系统的维护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物种,称之为关键种。若某个生态系统的关键种消失,那么他所处的生态系统将会遭到彻底的变化,其中生物的多样性和营养动态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和破坏。而能在生态系统的不同营养级进行物质和能量传递时发挥重要作用的物种,我们称之为连接种,它能提升能量和物质的传递效率。同时,也应重视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实施特殊的保护措施,从而避免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丧失。因此,对于重要或敏感物种的保护应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得到重视。
2.2追求“量”时要不忘“质”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人类与土地的协调,以及使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增加,成为了如今土地整理的规划目的[3]。这样的目的设立对于耕地质量的改善,以及耕地数量的增加都是有利的,同时它能最大程度的将土地物质生产潜力利用起来。作为自然的产物,土地也拥有生态系统内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而在土地整理过程就很有必要考虑上述的特点,同时,土地质量的提高应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重视系统内个生态因素的平衡,提升对于土地生态系统以及相关环境的保护意识,将提高环境容纳能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加入土地整理规划当中。如今的土地整理更多的关注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以及耕地质量的提高。“質”与“量”关系的处理在这新的时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前,就需要相关人员对于土地使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深刻的理解,随后去对土地内部的生物构成以及能量流动做相关的考察与研究。同时,为了提升环境的容纳力,推动土地整理的开展与落实,土地与各个生产要素间的联系也应得到重视。
2.3完善景观布局,规划景观生态
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对于土地整理而言是重要的,由于土地整理追求长期的地块合并,以及最优的调整改造政策,所以综合规划的设计应依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进行。景观的内涵与土地生态系统概念相似,构成成分都含有气候、土壤、地貌和生物。景观生态学都概念对土地整理的实践具有很大的引导性,其原因是每一块土地都可以看做一个单元的景观,在土地生态系统中景观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景观生态学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土地整改的实践过程中,他还能土地整改效果的评价起到参考和指引作用。当今已有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被运用到综合规划设计当中,比如通过水系廊道的构件使水体联系起来;鱼类生态环境生存条件的改善,可通过种在鱼塘周围植树木使水温降低来实现;孤立的零块可通过防护林以及灌木林连通起来。土地整理过程中要做好整体与局部的联系,在追求形式的过程中,也要增加对于功能的重视,最终实现生产以及生活环境的和谐统一[4]。
3结束语
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必须树立良好的观念。既要对系统的内部进行分析,也要重视系统内外两部分的联系;在做到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生态景观的保护。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应将整个地区放在首位,而不是仅考虑局部地区的充分利用。在土地整理过程中要重视对于系统稳定性的增加,从而应将新的负反馈机制引入原有的农业生态环境中,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使总体的生产力得到提高,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获利。
参考文献
[1]陈建设.韩武波.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土地整理的战略作用[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4):43-46.
[2]赵华.卞正富.冷海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加强生态效益评价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3):34-37.
[3]赵哲远.吴次芳.顾海杰.等关于土地生态管理的探讨[J].广东土地科学,2003(5):18-23.
[4]刘黎明.杨琳.李振鹏.中国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问题与对策研究[J].生态环境,2006,15(1):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