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而偏执的梦
2020-08-20侯赛
侯赛
摘要:英国十九世纪重要的诗人兼画家但丁·加布里尔·罗塞蒂在英国诗、画艺术史上一直是位传奇式的人物,是拉斐尔前派画家的重要代表。他的绘画主题从前期遵循 “忠实于自然 ”的宗教情怀的故事性绘画,转变为后期华丽的装饰性极强的美女主题,而且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一度成为社会女性审美的典型。本文通过分析绘画作品,从而对罗赛蒂的绘画主题的演变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揭示这位艺术家创作的本质和他笔下的那种神秘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但丁·加布里尔·罗赛蒂;浪漫主义;宗教;女性
有“美的崇拜者”之称的罗塞蒂是十九世纪英国最有个性的画家兼诗人,1848年,二十岁的他同一些年青的画家们一起,结成了“拉斐尔前派协会”。该团体的目标是对19世纪古典主义画派进行挑战,以恢复中世纪的绘画风格。罗塞蒂的一生虽然短暂,仅仅五十四年的艺术生涯,但却有着多姿多彩的经历。本文就试图通过分析罗塞蒂的成长环境及其绘画作品,旨在表现这位艺术骑士所吟唱的精神牧歌。
一、浪漫主義的巨匠
但丁·加布利尔·罗塞蒂1828年5月12日出生于伦敦, 1845年考入皇家美术学院,学院重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罗塞蒂很难适应学院的生活。1847年他与福特·马道克斯·布朗、威廉·霍尔曼·亨特、亨特、约翰· 艾弗雷特·米莱斯结识,试图摆脱皇家美术学院盛行的传统和规则,寻找绘画的新途径。由此于1848年举起了叛逆的旗帜,诞生了“拉斐尔前派协会”。拉斐尔前派在性质上可以说是欧洲象征艺术的先声,尤其是罗塞蒂后来成为欧洲象征主义的先驱。
二、绘画主题的变迁
19世纪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新兴工业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信仰危机。宁静秀丽的田园中新工厂的烟囱拔地而起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和火车的汽笛打破了乡间的静谧。敏感的艺术家,更留恋遥远的古代,向往那些未经文明污染的原始时代,甚至在神话和幻想的世界里寻觅自己的梦想。
(一)宗教情怀
罗赛蒂主张以真诚来重读《圣经》,“他并不想循规蹈矩,他在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通过精致的细节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将基督教倡导的爱表达得清新脱俗,摒弃了英国学院派从拉斐尔那里承袭的理想化传统和所谓的“高贵风格”。
1849 年的《圣玛利亚的少女时代》表现的是圣玛利亚的教育。这幅画可以被看作是反映普通的家居生活场景:房间的地面上放着成束的棕搁枝,旁边是浑身散发金光的圣灵白鸽。室外,圣母的父亲圣约基阿姆忙着修整枝叶繁茂的葡萄架。这幅画的中心位置着重突出了窗台上搭着的一块红布,红布的上方赫然伫立着十字形的葡萄架,使人联想到基督的受刑架。
(二)令人摒息的美女主题
罗塞蒂从50 年代起,他画中的人物一反前期瘦削、肃穆、超然出尘的风貌,变得美艳、衣饰华丽,充满世俗的诱惑力,并形成一种“罗赛蒂的美女像”的专有标志。而且有意思的是,罗塞蒂这种理想主义的热情却来自几个与他有密切关系的女人,妻子伊丽莎白· 希达尔、情人范妮· 康沃斯和激起他许多创作灵感的简· 莫里斯。
1.早逝的贝亚特利齐——希达尔
当罗赛蒂与希达尔邂逅时,他心中的梦想似乎终于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罗赛蒂和希达尔于1860 年举行婚礼,次年健康欠佳的希达尔生下了一个死婴,不久病弱的希达尔便撒手人寰。据说,在妻子去世后,罗塞蒂长期失眠使他神经受到损伤,妻子的面容总是浮现眼前。对过去的难以忘怀和对现实的无所适从导致了一个明显的后果——罗赛蒂开始建立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异于现实的想象世界。
《贝亚塔·贝亚特利齐》便是最好的佐证,这个人是但丁在《新生》中所写的诗人钟情的女子形象,罗塞蒂以她的名字命名描绘了希达尔的形象,以寄托哀思,贝娅特利齐的手中白色的罂粟花,既象征着死亡又象征着和平与贞洁。在她的身后,还有一只古代的日晷仪,上面指着九点,这正是《新生》中贝亚塔死亡的时间,也是希达尔接近死亡的时间。在这里,画面的背景与主体人物构成一个十字形,也带有死亡和献身的暗示──希达尔和贝亚塔都是为爱而献身的女人。
2.“窈窕淑女”——范妮
范妮是罗塞蒂画中的另一个女性主题,罗塞蒂为她画过许多“窈窕淑女”般的肖像。范妮在画家笔下显得美丽妖艳而极富感性,以范妮为模特的作品《莉莉丝小姐》就可以体现。
在犹太《塔木德金》的传说中,莉莉丝是一个美丽而妖冶的女子,也是一个致命的海妖,经常用美丽的金发去诱惑、腐蚀和扼杀年轻男子。作品《莉莉丝小姐》 中我们可以看出罗塞蒂传统的道德观:圣洁的、精神上的美与爱可让人入天堂,从而精神得以拯救;而庸俗、肉体的爱则会使人堕落而坠入地狱的危险。
3.“怜悯之神”——简· 莫里斯
但丁在《新生》中写到,当他因为贝雅特丽齐的去世而痛苦得不能自拔的时候,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女性对他满怀爱怜。以后他经常去看望那位“怜悯之神”,并对她产生爱的欲念。罗赛蒂亦如此,并将她作为自己歌颂和描画的对象。
《白日梦》便是其一代表。画中的女郎手执诗卷闲坐在树丛中,右手无力地挽住树枝,左手搭落在膝间的书本上,仰着的美丽脸庞,眼神是那样惆怅忧伤,原来她是在做“白日梦”。画面中淡淡的忧伤正是画家长期以来积聚在心灵深处的情感白日梦似的倾诉:在爱情生活上遭遇波折,他没有欢乐,只有怀恋与惆怅。从这一点上说,笔者更愿意将此看作是画家本人的精神自画像。
罗塞蒂这个“实利主义时代中”的“困惑的理想主义者”,游离于理想与现实之间,使得罗塞蒂成了一个做着白日梦的梦游者。所以,他的反抗是虚幻的,悲剧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匆匆走完了短暂而悲剧的一生,于1882年死于英国的肯特郡。罗塞蒂虽然过早去世,但艺术观念上的进步对英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他后期那种非叙述性和唤起某种情调联想和神秘的寓意的手法代表了一种象征主义的特点,罗塞蒂的作品承前启后,是英国近代绘画的先驱,是绘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