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实现数学课堂的最优化
2020-08-20陈芝蕙
陈芝蕙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犹如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依然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在数学教学中优化课堂结构,更新课堂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究,将是最迫切和最重要的任务。
一、激情引趣,优化课堂的引入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并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学习效果就非同一般。因此,在新课的导入时,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内容的兴趣因素,可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或构建真实的问题情景,模拟生活中的情景,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一章时,教师可引入这样的问题: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问到吗?(生答:“不能”)对一所大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生答:“能”“不能”┄┄)为什么?到底怎样调查才合理呢?学了本章知识,同学们就知道怎样去做了。这样,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本章的知识,自然是显得轻松而有兴趣。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从探究中获知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对他所不知道的求知领域的探索与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做”中学,要积极克服灌输式的呆板教学。通过学生亲生参与实践,培养他们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从而达到从探究中求知的目的。如在学习第五章第三节《可能还是确定》一节时,教师可作如下摸彩球实验:教师准备三纸箱,其中两箱分别全装白球、红球,另一箱红白球混装,随机抽三名学生进行摸球游戏,可抽3——4次,从一箱摸出的全是白球,一箱摸出的全是红球,一箱摸出的有红球、有白球,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什么是可能事件,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在本游戏中摸出白球和红球是确定事件,在同一个箱中有时摸出白球,有时摸出的是红球是不确定事件,即可能事件)。
三、加强合作学习,提高自主能力
在传统的授课制下,加强小组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小组教学就是小组成员间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在这种学生的联合中,实质是以学习活动为中介,以小组间围坐,小组合作的形式,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在合作中相互讨论、争论、辩论、归纳、总结,拓宽思维,发展思路。如我们在给学生讲《机会的均等与不等》一节内容时,可把学生分为若土干组进行投掷硬币的实验,通过硬币正面出现的次数,计算出正面的频率。然后由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台宣读各组所得出的结论。同时投掷两枚硬币10——20次,记录两枚硬币同时出现正面的次数,计算出正面出现的频率,由各小组派代表宣读结果。通过上面两次实验,再由各小组进行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如下结论:掷硬币实验虽然是一个随机事件,但卻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由此向学生指出:裁判确定场地的公平性和摸彩球的不公平性等等这一些随机事件。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更直观、形象
恰当、适量、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给学生提供有声、有色、有形、动、静结合的情境,使学生在获知探索中更形象、直观、更易理解。在第一章《走进数学》中,在回答“在阳光照射下,如图所示的图形中( ),哪些可作为正方体的影子。”一题中,教师首先鼓励学生想象、猜测,发表各自的见解,然后用电脑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对得出的结论给予验证,使学生更感直观、更觉信服。
五、实际生活相贴近,增强学生的亲身感知与体验
如何让学生依据课本的同时,积极开动大脑思考,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与实际生活相近的直观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中把实际生活引入到课堂中来。如学生在学习《有理数》一章中对“0”的认识,易把“0”认为就是“没有”,教师可举出如下实例:1、在天气预报中,如果说今天的温度是0℃,难道说今天就没有温度了吗?2、在海拔高度上,某地的海拔高度是0m,不是表示没有高度,而是表示的是与海平面一样的高度,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它表示的是高于海平面8849.13米。通过这样的实例,让学生懂得了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可表示更多的意义。
综上所述,只是我个人对新课改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点初浅的认识,教无定法,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数学课程体系下,都应以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全新的课改实验,不断去实践、探索、总结。打破过去长期的封闭与单一的教学形式,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格局,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新时期的课改实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