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避税对企业破产风险的影响
2020-08-20冯程凯
摘 要:现在许多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成为上市公司都开始通过IPO进行上市,导致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避税现象也日益显著,上市公司的企业避税案例也频繁出现,对社会金融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和广大群众的重要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对企业避税采取有效对策成了国内外都共同注的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上市公司企业避税的现状和原因,以及上市公司造假对市场经济产生的影响,并对上市公司企业避税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企业避税;破产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國的经济发展飞速,发展势头较好。但是万事具有双面性,有利也有弊,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会计信息,虚假会计信息的社会危害越来越严重。就这几年的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来看,导致了一些公司为了上市虚增营业利润和对财务指标进行虚假记载。而这种方式的危害极其巨大,影响极其恶劣,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损害了大多数股民的权益,同时也阻碍了证券市场与会计事务所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的良好运行。因此,当前分析为什么大量的公司冒着风险也要对财务报表做虚假记载的行为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并有针对性地对上述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行,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当前关于阻碍企业避税的进一步扩展是全国上下共同关心的话题,对这个课题的讨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该课题进行研究,什么是企业避税,当前的一些上市公司主要存在的一些造假手段进行列举分析。然后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目前存在普遍的企业避税现象。最后从公司本身的资源效率配置上和通过健全证券市场监管等几个角度入手并做出具体的、有针对的解决方案。致力于从根本上对上市公司做出企业避税的真正原因进行解决从而达到能够实际的遏制造假的发生,为实现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而做出努力。
二、企业避税的含义特征与危害
1.企业避税的含义
避税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将纳税义务减至最低限度的行为。西方经济学者一般认为,避税与逃税存在原则差别,即后者属于非法行为,而前者并不违法,它只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税法中的漏洞,少纳或不纳税款而已。避税方式可分为两大层次:低层次的避税可以是选用合法手段减少或避开纳税,如利用税法允许的另一种税率或另一种估算应税所得的方法;或者是拒绝购买含税的商品等。
2.企业避税的特征
(1)以管理层为主导的集体造假
虽然在现实过程中,看似普遍都是一般员工做的虚假记载,然而事实上你会发现其实这就如中国的皮影戏一样,都是由背后的人实际操纵和管控。因此员工就相当于皮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才是幕后的实际操纵者。因此当一个公司的财务报告出现造假的情况往往都是经过管理层一致同意的。而且这种往往在实践中很难发现,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当每年需要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的时候,财务会计人员可能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因此导致一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顺利通过证券交易所上市。从而导致广大投资者可能因为公司的虚假陈述和误导性陈述等行为大量买进股票最后惨败收场,虽然在这方面有相应的法律对策,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即使最后胜诉了也可能面临无钱可执行的后果。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再次进行融资的往往主要是集体造假。但是由于规模较大,流程的复杂。很难在造假过程中保持一致口径,做到无缝衔接。因此相对于小的公司更容易被发现。
(2)造假不能改变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
既然是企业避税,也就是将没有的经济活动在报表以及相关材料中登记入册,在外观上给人一种该企业盈利状况很强的感觉。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会实际地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相反,制作出来的财务报表可能会误导投资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使得对外投资的风险加大。
(3)连续行为
企业避税通常涉及几年内的持续造假。由于欺诈是有系统、有步骤和有计划的,所以很难仅在一年内发生,并且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几个会计期。例如在上一个会计期间累积了大量坏账,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转回以提高利润。
(4)财务报告放大经营成果
出于不同的原因,公司通常会通过美化经营业绩或制造财务损失来骗取补贴和逃税。打算上市的公司将尽力夸大公司的潜力来粉饰公司的经营状况。美化公司财务报表中的经营成果可以获得颇多好处: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公司的股价将会上涨;股东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将从中受益。可以在准备上市的公司中有机会先上市。
3.企业避税的危害
企业避税的影响极其深远。从直观损失上讲可能只是影响到广大投资者的投资利益,但是该背后却隐藏着更大的危害。很多股民可能因此倾家荡产,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大量的股民将会对证券市场丧失信心,导致证券市场发展受到强大阻碍,影响一个国家健康有序的经济发展。
(1)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一旦企业在会计数据上进行造假,很可能因此使得数据用户急剧下降。对于复杂的现代化经济市场而言,其对外投资和做出管理决策都主要运用会计数据。然而什么是会计数据,会计数据就是在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反映和报告过程中形成的数据。承载着会计的记录过程和结果。它也是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企业经营状态和进行风险管控、宏观调控和预防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企业避税具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失调以及微观决策失误,为经济犯罪提供便利,产生腐败,甚至加剧社会不安,最终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风险。
(2)导致社会环境恶化
虚假会计信息危及会计行业自身,同时也导致社会环境恶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即使在很多情况下,会计人员是由企业和企业管理当局强制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因为会计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生产者,但一旦财务丑闻曝光,虚假会计信息将误导决策,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使公共利益得不到保护,社会经济活动缺乏公信力。人们首先会怀疑会计师,然后是怀疑会计行业,导致会计行业的信用危机,这无疑会必然的导致经济市场环境恶化。
(3)危害会计工作者自身发展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职业道德上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做的会计假账被发现,可能将会吊销相应的执业资格甚至可能因此受刑事处罚。一旦受到刑事处罚,不仅会计行业,国家机关不能踏足,甚至连一些规模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公司都不能够进去从事工作。同时如果存在违规逃税、避税的话那么可能在自主创业或者进行相关金融借贷上寸步难行,因此如果出现了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前途,因为没有人愿意雇佣一个曾经被处罚并且有不良记录的财务人员。而且将来都追責直接责任人,就是具体签字的人,如果财务方面有违规,企业的负责人有对企业财务人员追责的权利。
(4)打击投资者的信心
对于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而进行选择的主要运用工具就是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它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负债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的一个最直接和直观的信息渠道。因此,就财务信息而言,财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许多上市公司为了实现更好的圈钱,故意操纵、故意隐瞒会计信息甚至扭曲其真实经营成果。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试想,如果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知道上市公司在欺骗他,他还会心甘情愿地购买股票投资上市公司吗?长期以来,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企业破产的成因
如何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恢复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首先要找出诱使企业进行企业避税的原因。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监管不力
法律监督薄弱使得造假成本较低,这是当前企业避税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的实践过程中对于企业避税的惩罚对策往往都相对较轻,其中常用的法律手段就是行政处罚。然而,调查结果表明行政处罚对策对于防止企业造假上并不具有威慑力。通常都是警告、罚款。而这些罚款的往往是当年的股东的未分配利润,而企业避税主要是管理人员进行的。公司及其主要负责人并不会因为造假承担很大的赔偿责任。因此该种方式并不能够实际的解决问题。从经济效益来讲,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然后对外进行圈钱,其获得的资金是远远高于处罚的成本的。因此上市公司进行企业避税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从会计师的角度来看,也正是由于非法造假成本低,一些注册会计师勇于放弃职业道德,成为上市公司造假的“帮手”。
2.公司治理结构缺陷
公司内部管理层一手遮天、似有若无,从表面上来看,所有上市公司都形成了由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的权力制衡机制,但从本质上看,公司管理上仍存在严重缺陷。在董事会中,执行董事占大多数,内部人有很大的控制空间。公司大多数股权都是集中的,中小投资者处于劣势地位。独立董事制度基本上只是名存实亡。监事会缺乏独立性,难以有效监督。内部控制建设太肤浅,仍处于初级阶段。它不能真正有效制止和纠正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报。
3.现行审计制度缺陷
首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可能或多或少的与公司有经济利益挂钩,导致在审计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形。
其次,由于支付的审计工资报酬与实际工作量并不相匹配。导致在收集证据方面就会存在懈怠,降低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人都是一名优秀的预算师,他只可能在可得利益的范围内做事情。那么一些企业为了让审计在财务报告上尽量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采取金额贿赂或者通过支付佣金和回扣方式进行恶性竞争,导致其他的事务所审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费用要求来进行业务竞争。而如何减少自己的成本,就是在审计的过程中降低审计的审计事项,因此最后导致企业避税的机会变得更大。
最后,在注册会计师目前所处的一个行业状态来看是尴尬的,公司上市的条件当中有一项标准就是需要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和无保留的内部鉴证报告,而这项工作的业务量非常大,但是费用又相对较低。而当公司上市后,注册会计师又充当一个“经济警察”的角色,无实权却又必须受到外界的牵制。导致独立性受到损害,那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4.证券市场的监管效率低
很多上市公司进行虚假信息披露,往往都是在实际危害结果发生之后才开始显露出来,而中国证监会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采取调查,即使后面对于该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停盘或者取消上市资质等,但仍然不能够实际避免损害的发生,从这样的一方面可以透露出中国证监会对证券监督是相对较低的。
四、实证分析
1.研究假设
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确认了前面提出的企业破产的影响因素,根据专家座谈结果,结合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出企业破产的影响因素,其中1个因变量为企业破产。5个自变量为健全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审计制度、资金风险预警管理、监管体系,构建出了企业破产的影响因素模型。
根据上述讨论,提出的假设归纳见下表1所示:
2.描述性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及信度效度分析,确保数据是正确的,为后续的回归分析打下基础。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数据的整体信度见表3所示。
3.相关性研究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间是否相关和相关程度的过程。使用SPSS23.0分析健全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审计制度、资金风险预警管理、监管体系与企业破产的相关关系,结果见表4。
由表4知,健全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审计制度、资金风险预警管理、监管体系与企业破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8、0.549、0.643、0.462、0.464、0.407、0.519、0.459,表明健全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审计制度、资金风险预警管理、监管体系与企业破产之间均存在显著负向相关关系。
4.回归分析
通过各类回归系数检验结果表可知,健全法律法规对企业破产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60,临界比率CR为3.256>2.58,P值为0.050,因此,该路径系数具有显著性,说明健全法律法规对企业破产存在正相关影响,详见表5。
通过各类回归系数检验结果表可知,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破产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30,临界比率CR为3.512>2.58,P值为0.001,因此,该路径系数具有显著性,说明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破产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且影响程度高。详见表6。
通过各类回归系数检验结果表可知,完善审计制度对企业破产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60,临界比率CR为3.650>2.58,P值为0.050,因此,该路径系数具有显著性,说明完善审计制度对企业破产存在正相关影响,且影响程度较高。详见表7。
通过各类回归系数检验结果表可知,资金风险预警管理对企业破产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20,临界比率CR为3.689>2.58,P值为0.001,因此,该路径系数具有显著性,说明资金风险预警管理对企业破产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且影响程度高。详见表8。
通过各类回归系数检验结果表可知,监管体系对企业破产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46,临界比率CR为3.660>2.58,P值为0.001,因此,该路径系数具有显著性,说明监管体系对企业破产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且影响程度高。详见表9。
五、防范企业避税的对策
防范上市公司进行企业避税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各个方面都采取相应的健全措施。
1.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执行力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法》及上市公司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宣传教育,促进其有效实施,有效监督企业各项财务,确保其符合《会计法》的各项要求,包括账目记录、财务报告编制、财务信息披露等。此外,法律部门应完善现行法律制度,进一步细化规则,对如何界定和处罚各种企业避税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只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才能有法律可循,提高法律法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可以确定和设定企业避税的处罚内容。如果有企业避税,可以对其处以罚款和其他处罚。应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规定,以避免含糊不清和难以实施。它还可以提高业务人员对后果的认识,减少这种非法现象的发生。此外,如果发生企业避税,企业应向投资方给予相应的财务补偿。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为什么大量出现公司企业避税而公司内部却无人站出来反对,而这些与公司的一个股权治理结构是息息相关的,往往在很多公司我们可以看到实际的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达到全体股东表决权的2/3以上,因此导致股东会决议等其实都是控股股东说了算,然而我们知道股东他其实不会实际地参与公司的管理,因此在信息方面是存在极大的不对称的。有时候为了能够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他可能就会要求管理层做虚假财务记载。因此,为了更好的防止进行企业避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定的把控:第一通过稀释股权的方式,改变股权结构让其他股东也能够实际的参与到会议决议表决当中,能够真正的实现对经营管理做出决策;第二,加大对董事任职资格的审查,以及建立完善相应的董事选拔、考核和评价制度,让董事在执行投资计划和经营方针上能够做到忠实勤勉,发挥战略管理的作用。其次要让监事发挥实际的监督作用,而不只是一个形同虚设的组织结构,让监督贯穿整个经营活动当中,从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财务核算过程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把控。事后及时处理的。除此之外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加大职工对其的监督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稀释股权的作用。并且让一部分的董事高管持有公司股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道德风险的问题,防止有些管理层为了自己利益在财务上造假来损害股东利益。这样就可以在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
3.完善审计制度
目前为什么有大量的企业避税在经济市场中普遍存在,然而在审计过程中却没有被发现,其中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因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时代的到来,我们国家当前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很多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上可能比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更加优秀。第二因素是会计师事务所他往往是独立处理事物的,他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方面并不一定了解和清楚。第三因素是在审计过程中就很可能对于一些隐蔽性、专业性的问題不能及时发觉。而审计作为企业管理者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把控的最后一道关口,当这个最后环节都失灵,那么一方面必然会助长企业进行企业避税的气焰。因此我们应当加大对审计人员的专项业务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事物处理能力,能够及时的察觉财务的造假。并在描述和评价企业的弱点基础上,并以此为出发点找出问题,然后坚持不懈地揭露舞弊的真相。因此完善审计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在审计工作中提高审计能力呢?
在实践中我们有很多方法来防止销售欺诈,比如欺诈营销技术。同样的这个欺诈营销技术中的分析性审查对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财务报告上是非常有用的。但是目前在这一方面审计人员是极为欠缺这样一种技能的。因此我们可以在评选优秀审计人员的时候把这个技能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让审计不止只懂审计,同时还是一个能够进行财务分析的综合性人才。实现多个角度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发现舞弊线索,客观评价观察到的情况,收集证据,不要放过任何潜在的负面指标或迹象。
同时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之前应当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一个事前的调查。通过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模式。深入了解企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审计的具体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个企业的管理层结构以及股权结构是怎样的一种结构。在审计时能够及时快速有针对地进行审计。
除此之外通过培养审计人员对常见都容易做假账的地方进行强化训练,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到线索。对于严重舞弊,内部审计师应善于利用各领域专家的智慧,与管理层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进行审计调查。
4.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
放宽审核要求,加大处罚力度和治理力度。在我国以往的审计制度中,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要求相对较高,但近年来造假事件频频出现,可以看出我国证监会对欺诈行为的处罚仍需完善和加强。以万福生科为例。尽管情况很恶劣,但只进行了几十万元的赔偿。这样,很难将惩罚与获利难以相匹配,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助于此类行为的发展。此外,中国对上市公司的要求相对严格。如果一家公司想通过融资寻求进一步发展,但无法满足上市要求,就无法进行上市,这也引发了许多公司进入企业避税,进而达到上市要求。因此,中国证监会可以适当降低上市要求。对于发展空间较大、发展势头良好的公司,可以实施豁免政策。在审查他们的资格时,可以对公司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要求并不是削弱对企业质量的控制,而是增加对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惩罚。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停牌、退市等对策让他们不能进行再融资。达到从根本上遏制他们的造假冲动。
六、结论
对于当前的大数据经济市场来看。只有从根本上消除企业避税才能够真正意义地实现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对造假手段等进行分析总结,能够为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提供一个审查方向。同时也希望借此方式给企业管理人和政府管理者提供监管和管理方向。并能够合理地吸收和采纳上述解释中可取的部分,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其初衷是促进社会进程和经济转型。
参考文献:
[1]符林.加强企业破产重整中金融债权保护的思考[N].金融时报,2020-06-22(009).
[2]刘迪,王鹏成.发挥破产审判职能 助推企业重整复产[N].人民法院报,2020-06-20(002).
[3]本报评论员.推动个人破产立法 为市场繁荣提供制度保障[N].中国经济时报,2020-06-19(001).
[4]Stanley K.Ridgley.Goat-Killing in the Humanities Nothing Succeeds like Failure: The Sad History of American Business Schools,Steven Con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19,pp.288, $26.92 hardcover[J].Springer US,2020,33(2).
[5]彭江.允许个人破产并非给“老赖”开后门[N].经济日报,2020-06-09(003).
[6]王磊.破产重整阶段金融债权人别除权保障制度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6):26-27.
[7]黄杰.破产重整中债转股模式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2020(05):53-59.
[8]朱成读.我国企业所得税反避税存在的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20.
[9]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欣新.谈破产程序中为债务人继续营业借款的清偿问题[N].人民法院报,2020-05-21(007).
[10]李娜.企业纳税筹划及合理避税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20(14):46-47.
[11]孙成辰.企业避税、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意见[D].云南财经大学,2020.
[12]李星,田高良,张睿.“瞒天过海”:企业避税与大股东掏空[J/OL].管理工程学报:1-13.
[13]王谦.破产重整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及其解决[J].法制博览,2020(14):208-209.
[14]苑新丽,霍彦蓉.我国高净值人群反避税问题研究[J].國际税收,2020(05):59-64.
[15]刘晓毅,乔贵涛,赵耀.风险承担、产权性质与公司避税[J].财会月刊,2020(10):8-16.
[16]马家强.界定房地产企业破产财产范围中的疑难问题[J].法制与社会,2020(13):87-88.
[17]宋霞,蒋燕,程晨.家族企业高管性质对其避税程度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20(09):125-131.
[18]邹鼎成.浅论我国企业合理避税的意义与方法[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04):152-153.
[19]孙瀛,张士强.企业避税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一个文献综述[J/OL].财会通讯:1-5.
[20]姚祎,朱乃平.管理者能力与企业避税行为:评述与展望[J].中国集体经济,2020(11):80-81.
[21]焦海涛.跨国公司内部市场与税法效力减损[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作者简介:冯程凯(1998.07- ),男,汉族,山西晋城人,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