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及特点研究

2020-08-20崔靖晗

青年时代 2020年12期
关键词:违法犯罪大学生

崔靖晗

摘 要: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近些年来,涉及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的重点关注问题。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呈现出复杂性、跨地域性、网络性等特点。大学生违法犯罪,究其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比如社会对大学生心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过场,家庭对大学生沟通不足等。而主观原因则是大学生的一些攀比心理、打击报复心理、寻求刺激心理、嫉妒心理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违法;犯罪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突发性

大学生有些违法犯罪活动是突然发生的。超出自我控制范围的一些犯罪行为,犯罪动机比较简单,往往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所引起一时冲动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由于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5之间,心理发育水平参差不齐,人生经验不够丰富,阅历较浅,自我约束能力差,遇到事情容易想不开、走极端,有时甚至是一句话、一些琐事就可能会造成争执和矛盾,矛盾一方可能会一时失去理智而突然发作,造成双方及双方家庭严重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往往和财产有关

因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普遍较高,且赚钱能力相对来说较弱,所以导致大多数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均在不同程度上与财务有关。且大学生过于追求金钱物质上的享乐,认为只有物质上的满足才是自己快乐的源泉。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同学之间物质条件差距较大,部分学生盲目攀比,寻求刺激,贪图享乐,一些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就会选择满足自己物质生活的非法手段,因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据统计,目前70%以上的大学生犯罪涉及盗窃、诈骗、抢劫等类案件。

(三)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智能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高速发展,智能犯罪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关联越来越密切,且大学生平均心智较高,计算机适应水平也较高,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犯罪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大学生犯罪的智能性表现在犯罪技能更为成熟,作案手段和方法较为高明,犯罪工具更为先进,犯罪心理结构更加稳定,犯罪心理更加成熟等。例如,武汉某高校学生杨某非法入侵武汉某数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器,故意删除了存储的网站数据,一连“黑”了包含武汉市外贸局、招商局、湖北妇女联合会等在内的15个网站,造成网站不能正常运行。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不良问题的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国家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地区贫富差距扩大。一些贫困家庭贫困地区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偏斜,过多追求物资生活,拜金主义严重,也造成了一些富裕家庭富裕地区大学生一味追求享乐,以物质利益作为价值评价尺度。这加重了大学生之間的矛盾,诱发了一系列盗窃等财产犯罪案件。

(二)不良文化的渗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世界交流更加广泛,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大学生也有机会接触到世界各地更多的文化。再加上文化的良莠不齐和部分大学生区分辨别能力不强,一些暴力和淫秽信息渗透到到大学生之间,尤其是一些意志力差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其蛊惑,使他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可能走上犯罪之路。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足

我国家庭教育问题日趋严重。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家庭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和排名,忽视了应有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指导,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原本在应试教育之下、在中国巨大人口的强烈竞争之下,青少年的压力就大,再加上缺乏心理指导和关怀的家庭教育方式很难使青少年实现正常的社会化,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和有缺陷的人格,而正是犯罪的内在动因。尤其是对于一些家庭结构残缺的大学生,在这种家庭背景长大的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导致心理成长的不完善,更容易在被他人侵犯自身利益的时候报复对方,触犯法律。

(四)教育体制不足

在越来越重视专业化教育的高等教育中,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选修课,高校品德教育形式化,而中小学教育又过分注重成绩分数,导致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所接受的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远远不足。大学教师仅有部分在讲课时向学生解释心理思想问题,多数老师仅仅是传授知识,甚至填鸭式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未能正确树立,对社会、人生产生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道德沦丧,犯罪发生。高校的扩招使管理资源不足,平均一个辅导员对应几百个学生已经是高校常态,这成为制约高校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大,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只有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才能获得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导致大部分具有轻微心理问题的学生无处倾诉,部分大学生自我封闭、自我否定、怀疑人生,甚至心理问题逐渐严重,一旦受到刺激,很容易导致出现犯罪行为。

(五)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大学生法律素质方面存在着缺失,如法律知识不足或对法律一知半解,没有正确的法律观念。表现出“知”“行”脱节,知法而不能守法、用法。法律工具主义价值取向严重。强调权利,忽视义务责任,法律意识淡薄,崇尚权力,对法治没有信心。从平时的媒体报告和资料显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令人堪忧。缺乏法律意识主要会带来两大方面的危害:对自己的危害,对他人的危害,抑或两者兼备。

三、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措施

(一)个人应当树立良好的品格和素质

猜你喜欢

违法犯罪大学生
刑事违法所得追缴的两元体系构造
一起多个违法主体和多种违法行为案件引发的思考
这份土地承包合同是否违法?
Televisions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如何有效查处“瞬间交通违法”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