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2020-08-20郑丽娜
郑丽娜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电子信息产业已经融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与电子信息专业相关联的各类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与电子信息专业相关联的各类人才培养不仅仅是电子信息专业专家型人才培养,更多是符合时势需求的多元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此文章对当下与电子信息专业相关联的各类人才教育的近况进行了阐述,发现了与电子信息专业相关联的各类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7-000-01
“互联网+”时代,我国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电子信息专业是当今引领技术发展的风向标,人才紧缺,市场需求量大,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多,受到学生喜爱,成为时下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互联网+”促使经济协同发展,各行业的发展都需要踊跃了解、拥抱互联网。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大,人才缺口大,高校着力教育与电子信息专业相关联的各类人才有助于减缓社会人才供需矛盾。
一、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电子信息专业融合了理科和工科的学科特点,属于一类交叉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理工类知识库,同时还需要经常动手设计、连接电路,对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毕业后通常可以向软件和硬件两个方向发展。“互联网+”时代,电子信息产业走在社会发展的最前列,一方面提升着原有的一些传统领域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垂直领域催生出一些新的业态去展开更大的创新。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诉求也会越来越高,促使高校更加重视发展多元化电子信息专业人才。
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方面
1.1课程设置偏科
同样是信息专业,不同高校具有不同特色。有的高校重视理论基础,在教学计划上安排了较全面且具有一定深度的课程,学生自身掌握的职业要求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较差。有的高校重视实践能力,以学生就业为教学目标,实践课程相对较多,与相关企业也有一定接触,培养的学生往往能快速上手一些较基本的课题,但由于理论功底不牢固,缺少融会贯通、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课程设置落后
中国未来正在走向经济与信息互惠互利、创新发展的新道路。近年来,电子信息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快速发展,层出不穷。作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地的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更新较慢,整体落后于电子信息领域的研究进展,甚至不能满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
2.教学模式方面
2.1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有创新才有创业,有创业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发展。高校学生应该成为创新主力军。然而大部分高校的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导致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缺少自主探索的意识,以致离校以后自主学习能力差。
2.2与岗位结合少
大部分高校对信息专业学生的培养都是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科学。一些高校的实践课程仅仅是在实验室的模拟环境中完成,有的甚至连模拟环境也没有。缺少与国内处于电子信息应用产业前沿的企业的接触。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就业之后的适应期较长,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作用不明显。
3.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
3.1互联网+专业设置
基于互联网技术对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深刻影响,高校要及时转变思路,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通过开设新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紧跟行业发展需求,拓展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高校要充分考虑产业新发展对工作能力提出的新需求,开办UI高级设计师、建筑表现、电子商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师、软件开发高级工程师、高级网络营销师等新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时,既要考虑技术创新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认识到动手能力与学生职业道路息息相关,要平衡好两者间的关系。在评估岗位需求时,可以通过对自身和行业内信息安全岗位能力的大数据分析,在对岗位需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出岗位模型能力图谱,打通人才培养从能力培训到推荐就业等全链路[1]。
3.2互联网+校企合作平台
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教育要培养适应产业升级的技术人才,离不开到企业去实习、实训,甚至需要企业直接参与到院校的教育教学中来,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作为电子信息专业教育的办学模式[2]。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可以汇聚优质教学资源,构建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在线教育联盟,通过“互联网+”开展在线教学和管理,让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过程,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借助互联网信息范围广、浏览量大的优势,为学生就业与实训实习、技能培训与求学创业、企业招聘与项目合作、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院校招聘与资源分享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让学生、企业和院校全面接入互联网,拓宽彼此发展渠道。此举旨在紧贴行业痛点,深度融合校企优势,锻造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新途径[3]。
3.3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结合高校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开展岗位需求相关课题,以学生为主体,以较强趣味性引导学生走近专业,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其次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沃土。电子信息领域比较依赖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有相应培养机制,高校与企业共建共享。另外,构建课程教育体系和岗位能力培养体系。课程教育体系要结合行业现实发展,积极参考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开设贴近岗位需求、彰显教育特色、有益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群,实现学生创新能力输入。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要联合社会资源和高校资源,构建教学教育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达到岗位练兵,学用结合的目的,实现学生创新能力输出。
结语
只有人才供给跟上了,未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产业才可以更好地发展。近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都已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电子信息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高校在培养信息技术专业学生时需要在课程设置、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创新发展,才能顺应时代发展,为国家输送合格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樊琦,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
[2]潘修强,潘益婷,金慧峰.一种“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類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7(5).
[3]司玉娟,潘欣欣,王瑶等.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