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0-08-20倪菊梅
摘 要:新课改在我国初中阶段的进一步推行使得历史课程有了新的培养目标,教师更加注重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凸显学生从历史观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背景之下,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从宏观和大局来看待历史事件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带动学生严谨的历史态度的形成,因此,文章主要探讨“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大历史观;初中历史;教学运用
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往往以中考为指标,教师往往注重历史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历史学科对于带动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正确的历史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科学的策略运用大历史观,以发挥“大历史观”带动学生初中历史学习的价值。
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大历史观的意义
大历史观这个概念的提出强调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对待历史学习、看待历史事件,现阶段,知识信息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了学生的视野,从整体来把握一件事件成为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大历史观能够带动学生在碎片化的时代学会应用整体观念来分析事件,引导学生从新史学的角度通过对比和联系的运用来看待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内部的结构,大历史观还强调避免从传统的道德和文化的功效来对待历史,而是从批判和社会角度变迁的角度来对待分析历史事实,这就为初中阶段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了一些新的角度,能够引发学生的对比分析和联想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大历史观能够为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拓展一个新的途径,学生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整个初中历史学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可见,“大历史观”对于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对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能够进一步拓展历史教学的价值。
二、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大历史观的策略
(一)整合历史教学资源,构建宏观历史知识体系
信息时代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学习资源的途径,进一步丰富了文化交流的渠道,多样化的历史信息也进入了学生的视野之中,在这个背景之下,教师应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整合历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构建宏观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日本明治维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引导学生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待明治维新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纵览明治维新之前江户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来了解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崛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日本的崛起其实是长时间的演变,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學们,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江户时代幕藩统治政体对于日本的影响。”接着教师再邀请学生进行回答。学生能够了解到:“幕藩政体实行地方割据统治,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政治上既统一又分裂的客观条件。”接下来,教师可以将近代中国与日本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的历史事实来进行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中国与日本最近都曾受到过外国侵略,然而,两个国家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那么在日本明治维新的时期,中国与日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呢?接下来就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角度来展开对这一时期中日两国的比较。”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整合了历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来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可以充分发挥大历史观对于带动学生整体思维培养的作用,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来发表他们的看法,从而充分发挥初中阶段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意识,有的学生说道:“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改革,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道路。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而中国在这一时期仍然实行着闭关锁国的政策。”接着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历史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之中,从而通过引导学生从整体思维出发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在联系与比较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学习初中历史。
(二)融入大历史观,注重历史事实的细节分析
“大历史观”不仅强调从宏观出发来看待历史事件,更强调对历史的细节做深入的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大历史观,注重对历史事实的细节分析。
例如,在讲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社会生活变化的细节来引起学生对学习这部分历史知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这部分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随着西方打开中国市场,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一变迁也反映了中国近代现代化的进程,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观察PPT上面的图片,总结一下近现代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然后我们再来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展开了对历史细节的分析,通过从近代服饰、餐饮、建筑的变化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社会生活的变迁,从而通过历史细节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思潮对于近代中国的影响。学生能够建立起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有的学生说道:“中国的科学技术、教育事业、文化艺术,体育事业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弹一星的出现为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高考制度恢复之后,高等教育发展起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健康繁荣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对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基于历史细节来了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于出现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从而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实。例如,有的学生说道:“两弹一星出现的背景是新中国遭受到了世界的核威胁,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往往会受到有核武器国家的压制,同时,苏联拒绝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这就使得中国只能展开自主研制。”还有的学生说道:“当时的背景之下,中国只有通过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立足,从而保证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促为进国家的经济进步提供一个保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对科技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三)从宏观出发,引导树立整体思维
大历史观强调学生能够将历史看成一个整体,通过整体思维来引导学生从长期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因此,教师应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历史立场的差异,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思维。
例如,在讲解《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的基础之上来进行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演变过程的了解,通过一条整体的历史时间线帮助学生了解中央集权对于中国政治的影响,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清朝加强了君主专制,通过设立军机处、在思想领域实行文字狱、通过控制民众的思想文化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一个典型的特点,那就是中央集权制。那么中央集权制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而来的呢?接下来就请大家根据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在小组内讨论并完善自己的答案,然后我们再来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了整体思维,有的学生说道:“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中央集权。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和皇帝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经历了汉、唐、宋、明、清,各个朝代又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还有的学生说道:“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有三种,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和选官制度。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面临着冲突,君权和相权也面临着冲突,例如在隋唐时期,中央采取三省六部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权。”学生能够从具体的某一个历史事实点进行对整个历史脉络的梳理,从而从宏觀出发更好地把握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在基于大历史观的基础之上展开初中历史学习能够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拓展一些新的角度和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小组合作更好地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通过对中央集权制进行整体的分析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够在基于大历史观的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也能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大历史观强调从宏观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细节出发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以及对于历史事实的正确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大历史观能够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以获得历史的发展规律,从外围初中历史教学注入新的内涵、拓展新的价值。因此,教师应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从宏观出发引导学生树立整体思维,在整合历史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注重对历史细节的分析,从而充分发挥大历史观对于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价值,带动学生历史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怀的提升,在联系、发展与比较的历史观之下更好地构建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知识框架,将大历史观充分的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之中,从而拓展历史教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李敏伦,李霞玲.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下的新时代:历史、理论及实践[J].湖湘论坛,2019,32(6):81-92.
[2]张永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大历史观[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5):99-105.
[3]王伟.基于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以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为例[J].教育观察,2018,7(6):39-40.
[4]武彦霞.基于大历史观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4):70.
[5]徐文彬.“大历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人教版必修一“鸦片战争”一课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7):3-6.
作者简介:
倪菊梅,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