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美育因素
2020-08-20吴立敏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一直是一门重点课程,但是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点讲解,以及课后的习题训练,对于数学本身具有的美学忽视得十分彻底。在数学中,包含着很多美的因素,不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材内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美育因素的渗透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美育因素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美育”两个字是艺术类科目的范畴,它可以体现在音乐上,可以展现在舞蹈中,可以表现在画作上,却独独不会和数学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作为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无论是在内容构成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美感,是抽象与具象的完美结合。在数学中渗透美学教育,通过对教材的挖掘,让学生能够对美有健康的理解和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
一、 美育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的意义
(一)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贯彻素质教育
数学也是一种语言,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也有着深厚的内涵,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美育教育,能够深入地挖掘数学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够透过枯燥的数字体会数学的韵味,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有利于贯彻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难题,必须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力,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中隐含的美感,并且能够在寻找美、欣赏美、感悟美的过程中,加深和数学之间的联系,从而自发的在学习中去创造美。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差别,就是这种美学教育的渗透性,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长久动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很多空间思维的内容,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要让他们对题目有清楚的理解,在这个时候,数形结合就起到了很大的用处,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对数学思想进行观察。同时,图形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美感,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这种美学教育的渗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逐渐让学生学会独自推理和解决问题。
(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长久的数学教育中,很多教师至今仍身处于一个思维“陷阱”中,即:考试的分数代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在当前阶段,我们的素质教育从总体上来说还处在摸索中,教师的这种认知和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无奈性,但并不代表这种做法的正确性。根据马克思哲学观点的分析,审美活动是派生于实践的,而钱学森也提出,美学和思维科学之间是互相成就的,这对于素质教育的改革有着重大意义。根据新的观念和眼光来看待数学,它不仅有着严谨的科学性,更有着独特的美学、人文和教育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很大的作用。
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原则
(一)情境性原则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枯燥的教学很容易产生反感,这是由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共同导致的。因此,我们的美育渗透决不能单纯的用讲解的方式进行,而是要注重美育教育的情境性原则,通过情境的引入,让教育形式中能够更好地融入情感因素,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自由性原则
要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在进行美育渗透的过程中保证自由性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無论是欣赏还是创造,数学中的“自由”都是相对的,可以说是有局限性的,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和艺术类的科目相比,数学中有着很多确定性的框架,在学习、畅想、探究的过程中,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
(三)形象性原则
在美育教育的渗透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形象性的原则。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形、定理、概念等进行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掌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一个积极的循环。
三、 美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没有个性化学习意识
在进行美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启发学生的个人意识和个性化特点,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掌握着课堂的主导性,因而逐渐产生了一种定势化的思维,并对学生产生严重的影响。这样的教学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参与和个性表达,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感受到数学的美。
(二)教学内容联系性不强
在当前的教学中,小学各科目的教学过于独立,教学内容的联系性不强,这是一个潜在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和科学、美术、音乐等课程比起来,数学的学习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数学,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渗透进美育教育,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动。
(三)教师的教学习惯没有彻底转变
虽然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了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习惯于“独掌大权”,在课堂上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只忙于自己的“独角戏”,在讲解的过程中只让学生注意记录,好好听讲。学生在课上能够完成基本的任务,也能做好老师留的作业,但如果问他们有什么感受?思路是什么?就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浮于表面的。
(四)教学评价缺少完善的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合理的评价形式、科学的评价方法、有特点的评价内容,能够成为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动力。但是目前的数学教学中,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的评价用语基本上就是“说的不错”“很好”一类,在作业评价上也是单纯的“√、×”,另外加一个分数。这样的评价显然是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单纯的对题目答案进行了强调,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深刻理解。
(五)课堂教学气氛压抑
随着小学年级的升高,数学学习的难度不断加大,教师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并且逐渐的加入更多知识内容,通过压缩的形式灌输给学生,这就导致学生所受的压力更大,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压抑,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感知。在这个时候,教师无论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学生都只会感到厌烦。
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美育因素的渗透
(一)充分研究教材,挖掘其中的美育因素
教学过程的基础是知识的传递,而知识的传递需要依附于教材来进行,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不能完全受教材的限制,但是要立足于教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完整的梳理,深挖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将其融入知识点的教学中,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影响学生。例如在教学《图形平移与旋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有趣的绘画,在其中蕴含平移和对称的图形,让学生一起来寻找。通过这样的游戏,一方面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让他们能够直观地发现数学中蕴含的美,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求知欲。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审美环境
信息技术是当前时代发展的主流,在此基础上,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内容变成画面甚至是视频,通过直观的视听,促进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很多学生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总是“傻傻分不清楚”,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公顷面积和平方千米面积放在同一个画面上,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一些建筑的面积对比和图形设计,让学生发现数学良好的应用性,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启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启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美育教育,用心去体会和分析,同时提高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热情和喜爱。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的出现?它们分别是哪种角?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从课堂中常见的桌角、黑板角、三角板,到马路上的广告牌支架、花架等等,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有了很强的参与意识。
(四)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放在数学教学中是同样适用的。我们在进行教学之前,可以给学生分享几个有趣的数学故事、讲述几个数学的应用案例、介紹几个我国的著名数学家等,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加强对数学的认识,并且能够发现数学中包含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等,充分地感受到数学中的人文之美。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其他科目和数学存在的关系,比如说最简单的古诗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让学生抛弃“数学就是计算加减乘除”的思想,建立丰满的数学形象。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用不一样的授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单纯的概念灌输和技能训练,更应该加强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将美育教育渗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和考察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体会数学中的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践欲,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审美环境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唐远兵.小学数学中美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9(4):130.
[2]孔令义.浅析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创设小学数学美育课堂[J].读天下:综合,2019(20):62.
[3]王毅.挖掘美育资源唤醒美之初心:一堂数学美育教学[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8(11):15-17.
[4]柯玉成.借助信息化手段创设小学数学美育课堂的探讨[J].中外交流,2018(15):203.
作者简介:
吴立敏,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市淄川区城南中心小学。